“年輕人總想和世界談談,可這世界并不想和你談談。哪怕你技能點全部升滿,生命值和魔法值滿槽,依然抵擋不住這世界深深的無情。年輕人很容易懷疑自己,進而懷疑人生,然后走上了那條平庸的路。但生活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總會有奇跡出現。”
以前總是在暢銷書排行榜看到這本書,也一直很好奇為什麼書名是這樣的?等到真正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才知道8760是按照小時來計算一年的時間。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這本書應該算是雞湯類的吧,但是后來發覺它又不同于其他雞湯類型的書。看完這本書,給人的感覺是滿滿的干貨,艾力的這本書里,有關于學英語的技巧、有針對時間管理的“34枚金幣管理法”、有戰勝拖延的戰略更有關于“減肥”的方法。但是這本書又不僅僅是作者寫給我們的,這些事是真真切切發生在他身上的,也是發生在我們千千萬“只是去計劃,卻從來不行動”的人身上的。但是作者通過自己的方法成長為更好的自己,而我們仍是那個叫嚷說要前行卻從不邁出腳步的少年。艾力說“愿我所見之人,所歷之事,哪怕因為我有一點點的好的改變,我就心滿意足了”,同樣我把這本書的感悟分享出來,也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90%的人倒在了這個叫成功的路上
我們每個人都很羨慕“斜杠青年”,都想成為自己理解中的“精英”。至于“精英”,艾力很堅定的說“做超出生命本身長度的事”是他對“精英”的認識。想起初入職場的時候,我也被總監問起過,當時我的回答大概是說各個方面都會,都普及的到的,很自信的跟別人講起的人是我認為比較厲害的。隨著時間的變遷,認知也隨著改變。如今的我認為“能把自己喜歡的業余變為自己的特長的是讓我尤為敬佩的人”。不同時期,一個人的想法會不一樣,人與人之間的想法更可能存在異議。但是想要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長久的堅持”卻是一致且至關重要的。請記住“舒適感,是成長最大的敵人”。
我們大多數人不正是艾力口中的那個“計劃做了一次又一次,卻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放棄。你也知道只要能每天堅持練習,不再畏懼在他人面前自信、大聲地說出英語,可能就會成為自己期待中的口語達人。為此,你試過了各種方法,參加學習小組、網絡打卡、懲罰自己……如此幾番折騰后,你也沒能看到成功的曙光。”的人麼?我們總是熱衷于給自己做計劃,每到年初總是給自己制定今年必須要實現的“夢想清單”,但是等到年末的時候,卻發現列出來的沒有幾項是完成了的,說好的減肥,不但體重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要讀的數一本都沒有讀;想去的地方也一個都沒有去。不是常聽人說“道理我都懂,但是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麼?“只靠讀道理,就妄圖懂人生,這就意味著,大多數人實現不了自己的幻想”,你要做的僅僅是要邁出腳步然后堅持下去。
當你一次又一次的制定計劃,無數次的“新年許下的愿望,經過了365天,依然還只是夢想”的時候,你必須要開始進行反思。想想同樣的時間,為什麼總會有人能做到你想去做的事情。其實,“每個人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大抵都會經歷兩步。第一步,在大腦中想象自己要的未來;第二步,經過努力,真的過上了那種生活。”而我們往往只是在第一步不斷的徘徊。以下是我在看完本書,認為面對這種情況的一些拙見:
1、“將自己的目標暴露在所有人的視線中”,在眾人面前許下這樣的承諾,不要給自己留有后路;
2、“學會把最簡單的事做到極致”;
3、在你想要大把大把的揮霍時間的時候,想一下,“在生命結束時,如何回顧自己一生的得失?又希望別人在我們的葬禮上如何悼念自己?”然后從這一刻還是改變。
“很多人在黎明前一刻認輸,只有那些能從黑暗中穿行而過的人,最后才獲得真正的成功”。
要想不可替代,就要無可取代
很幸運,我在初入職場的時候,有同事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樣給了我很多指導。記得再一次交談中,同事跟我講“要快快的成長起來,讓自己成為小組中的無可替代。”那會我聽的懵懵懂懂,但是當我們部門淘汰了一名實習生的時候,我真切的明白了“成為無可替代”的必要性。如果你的工作可以隨時被人替代,也意味著你隨時有走人的風險。“社會上有兩種人才,一種是了解所有事情的一些,一種是了解一些事情的所有。那些在第一層次的基礎上又能兼具第二層次的人”,才是能夠被領導所賞識的。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我認為“能把自己喜歡的業余變為自己的特長的人”才是最值得敬佩的。“樣樣都會的背后是樣樣稀松,雜家也意味著很難成為某方面的專家”,所以做事情不在于“雜”,而在于“精”,要踏踏實實的把每一件事情做的精致。雖然,在做每件事的時候,你會失敗,會很沮喪,但請千萬不要放棄,“屢戰屢敗之后是屢敗屢戰的韌性”。“勝固欣然敗亦喜”,調整好自己心態,逐漸完善自己的認知,“把簡單事做到極致”,通過自己的不斷試錯,發現自己的可能性,然后又不斷地努力、練習,才有了最終站在舞臺上的機會。但是在試錯的過程中,也不要害怕落敗,失敗了,換條路繼續走下去。“求上者居中,求中者居下,求下者則不入流”,常常聽說那些比我們優秀的人,還比我們還努力。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讓自己成為無可替代的呢?“你不先對自己狠心,全世界就會對你狠心”。
“當你比別人優秀時,別人會羨慕嫉妒恨;當你比別人落后時,他們會嘲笑鄙視損;當你和別人差不多時,他們可能就會八卦你的是非。既然處于不被認可的蘑菇期,想得到認可,想要從那些意想不到的漫天板磚中突擊,就要做出雙倍于別人的成績,開拓出自己的領域。要想不可替代,而在無背景、無資源的情況下,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付出超出別人至少四倍的努力。”
方法論——“34枚金幣管理法”和“逆向思維一周規劃法”等
艾力也根據自己的經歷,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方法論,其中“34枚金幣管理法”是作者極力推薦的。“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它不僅讓我們通過表格更好的管理我們的時間,也更清晰的給我們展現了我們時間的分布,從而讓我們更加合理的利用時間。
“34枚金幣管理法”:
這個方法是把時間分為了5類,第一類是盡情娛樂時間,就是被高效地玩,無負罪感地玩的時間,用藍色來標記;第二類是休息時間,包括睡覺、吃飯、上下班的時間用綠色標記;第三類是強迫工作時間,就是那些用于不想做但是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用橙色標記;第四類是高效工作時間,高效的工作、看書以及學習等,用黃色標記;最后一類,紅色標記最可怕的被拖延的時間。還可以同時記錄每周看過什么書、什么電影以及印象最深的5件事等,通過這些表格可以更清晰的看到自己時間的使用情況,更好的分配自己的時間。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說“自控力來自成就感,成就感又來源于對自己生活軌跡的記錄”。
但是僅僅知道了有幾種分類,拿到偌大一張表格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填寫,這時候就需要“逆向思維一周規劃法”來填充這張空白的表格。
“逆向思維一周規劃法”:
我們可以在周末對下一周自己的時間安排進行逆向規劃,首先,把那些必須參加的活動先記錄下來;其次,把自己休閑娛樂、跟朋友聚餐等時間記錄下來;然后,記錄自己讀書、進修的時間安排;最后,把自己可以掌控的工作安排到余下的空閑時間里。通過這個方法更好的掌控自己的時間,不要像以前一樣,大把大把的揮霍時間,然后安慰自己就是要好好的享受生活,“自欺欺人也得有個限度,不能再這么繼續騙自己了”。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通過“思維上的改變帶動行動的改變”。
“對于事情重要性的劃分”:
你是不是也長長有那種“想同時做的事太多,又太想把它們都做好,結果就是忙亂不堪”的情況,人都是貪婪的。拿我自己來說,空閑時間總想著要看書、畫畫、運動、學一門語言,但是每每總是以不能同時進行為借口,所以總是遲遲的沒有開始。學會劃分是很重要的,將事情進行剖析,然后針對每一件事,腳踏實地的努力。我們可以將事情都按照重要性和緊急性進行劃分,重要性指的是對于你的綜合提升、實現人生理想有幫助的事;緊急性是指這件事必須現在做,不做就影響之后的工作的事。我們要學會優先用思路最清晰的整塊工作時間做好一天最重要的工作。真正牛的人會去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就是那些看起來不需要立刻做,但對長遠有影響的事。而決定你未來高度的恰恰就是這些事。如果有很多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要做,我們就要開始檢討自己了,是不是因為很多原本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沒做好,導致了這么多緊急情況的出現。
“英語口語學習”:
之所以說這本書干貨滿滿,是因為作者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學習的方法,除了上述的“時間管理”的方法,還有學習英語的方法。
這本書主要給我們說了通過“美劇”來學習英語的方法,首先,我們要了解自己的英語水平;然后,選擇跟自己英語水平相符的美劇材料;正確的看美劇的順序是:聽懂、理解、記憶、重復:“看美劇,一定要看三遍,第一遍劇情為王,把劇情看懂就可以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讓你在看第二遍的時候,不會因為劇情有所困擾。第二遍要用筆和紙去記錄那些你覺得非常實用,卻不知道的表達方式。第三遍要聽演結合,當你基本可以背出臺詞了,就可以對部分場景進行模仿。這樣就能真正把這部劇的內容融入到生活當中。”學英語,聽、說、讀、寫都很重要,聽,分為精聽和泛聽,“泛聽時要記住5、1、3三個數字,就是每聽5分鐘,停頓1次,用3句話來總結這5分鐘聽到了什么,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去總結”;說,不僅要通過美劇來積累你自己的語料庫,還要不斷進行語音模仿;讀,反復閱讀經典臺詞,做到能背下來最好;寫,寫劇評,用8~10句話來總結,前5句話寫一下這部劇什么內容,后5句話寫一下如果你是主角,你會如何處理相關的情形。如果真正做到在這四方面都有提升,那就真是把看美劇的ROI(投入和產出比)做到了極致。
其實每一種方法都不一定適合于某個人,但是在沒有找到適合你的方法之前,我們都可以先進行效仿,萬一這個方法真的很適合你呢?
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
“暢銷書《異類》的作者格拉德威爾說: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但不是說,不論誰,不論是否努力,只要經過了1萬個小時,就會成功。“常常想付出后立刻就得到回報,努力后就立刻要求獲得成功。一旦得不到回報,就怨天尤人,自暴自棄”,這其實是當下社會浮躁的一個縮影。不論是現在在職場,還是之前在學校,所有人看中的都是結果。不論你在這個過程中付出了多少,你知道大家很在意最后的成績,然后你也就自然而然的特別在意結果,但是你沒有發現,那些全心全意、拼盡全力朝著目標努力奮斗的時光,才是你回憶起來最充實、最快樂的時光麼?“每一次失敗,只是蒙著眼睛向成功又走了一步,即使告別,也要像英雄一般離場”,因為在這些失敗中,你也同樣可以獲取到很多東西。
“一個人可以不成功,但他不可以不成長。總有比成功更重要的事。”
“在現世安穩和雞蛋撞墻之間,多數人出于害怕,最后選擇了安穩的一隅。不必忍饑挨凍,也不用擔心明天以何為生。但總有少數的人,他們的人生不滿足于只是“活著”,他們不能放棄對未來和遠方的渴望,并竭盡全力使之成為現實。”在作出“外漂”選擇的時候,我有想過這條路會很艱難,要忍受和經歷很多,也要先放棄安穩的生活。當時的我知道“任何一個外漂人都活的相當艱苦”,但是當時的我,不甘心就這麼一輩子都走不出去,不想要自己的一生就在小縣城里度過,結婚、生子,按部就班的過爸媽眼里的所謂的安穩的生活。我也知道,不可能出來闖的每個人在多年后都衣錦還鄉,但是至少這些經歷會給我們留下很多美好的體驗。雖然離家很遠,一個人在異鄉的日子偶爾也會很煎熬,但是現在的我不后悔當初的選擇。是,“選擇從來都沒有對錯之分,關鍵是在選擇之后做了什么”,既然選擇了,就要勇敢的走下去,安全感永遠都不能是別人給你的,只有自己給自己的才最踏實,安心,“此心安處是吾鄉”。
不要太在意成敗,“有時候,拼得越狠,只會讓你死得越慘”。
在殘酷的世界里溫暖地活著
“一件并不是很難的事,因為大部分人把它想象得特別難,認為失敗了就會有很嚴重的后果,就開始心里害怕、抵制,直到最后不得不去做的時候,才會視死如歸地去完成。”其實,你可以不需要太多的想法,“不需要成功,只需要嘗試就好了。”生活是很殘酷的,他不相信眼淚,當你遇到絕境時,躺在地上哭,并不會有人看你一眼。但當有一天,你走過了那些艱難的時光,回頭看你留下的這一路腳印,曾經的一幕幕會像電影片段一樣在你腦海閃現。你會發覺,其實你比想象中的自己可以堅強很多,可以解決很多預想不到的問題。也正是這一路的經歷,加速了我們的成長。“你要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事情總有解決的辦法,如果沒有做到,只是還沒有找到那個對的方法而已。
請你堅信,你的周圍充滿著溫暖,“人是為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瞬間而活”,愿你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在殘酷的世界里溫暖地活著
。
“我希望,世界因為我,不再是冷漠而殘酷的——愿我所見之人,所歷之事,哪怕因為我有一點點的好的改變,我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