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活的像條狗,可你讓我死的像一個天使

我今天想哭一會

看完你也會吧

一個馬上要離開人世的人,

努力地對特蕾莎修女說出了最后一句話:我的一生活的像條狗,可你讓我死的像一個天使,謝謝你。

死亡的是一位老人,1948年印度加爾各答市的一位貧民,

沒有家人,沒有住址,沒有姓名的老人,和所有貧民窟的人一樣,唯一在乎他們生死的,

只有頭上,木樁上,生了銹的鐵柵欄上,焦急等待著他們死亡的禿鷹。

誰不想吃點新鮮的肉呢?

他不過只是死在特蕾莎修女懷中23000貧民的其中之一而已。

沒有人在乎。

可特蕾莎在乎。

特蕾莎修女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自己說過的話:

“給予愛和尊嚴,比給予食物和衣服更加重要。”

01.

可能很多人會問:特蕾莎是誰。

畢竟對于很多人來說,今天只不過是北京時間2017年9月5日星期二。

當然,也還有一些道德高尚的人正在忙著追究吳京賺了那么多怎么只捐一百萬,不捐一個億。

今天是特蕾莎修女逝世20周年紀念日,為紀念在1997年9月5日逝世的特蕾莎修女,

聯合國將每年9月5日定為國際慈善日,旨在客觀認識并動員全世界人民通過志愿者和慈善活動幫助他人。

今天你幫助了幾個人?今年呢?

在1985年美國的青少年“你最崇拜的人是誰?”的調查報告中,

一共出現了9個人,

6位歌星,1位教皇,1位總統,

還有1位票居榜首的就是德雷莎修女。

至于特蕾莎是誰,,

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富的流油”的“窮人”。

02.

特蕾莎1910年生于南斯拉夫境內的一個阿爾巴尼亞族家庭,

幼年時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對世界充滿疑惑和善良。

一次和全家去教堂,在教堂門口,她看到很多窮人正在排隊領取面包,

就問:“爸爸,你那里有治好貧窮的藥嗎?”爸爸有間藥店,所以她這樣問。

爸爸被女兒的善良所感動,

他憐愛地抱起女兒說:“親愛的寶貝,到現在為止,我還沒發現世上有治療貧窮的藥。如果你能發明這種藥,我一定非常高興。”

爸爸可能做夢也不會想到,當年的玩笑,在女兒身上成了真。

特雷莎一生和窮人生活在一起,用盡所有的時間致力于治療貧窮,而她用的藥就是愛。

03.

1928年,18歲的特蕾莎高中畢業了,

那個時候高中畢業生很少,中尉軍銜的哥哥深信妹妹一定會有一個錦繡前程。

一天,一位神父來到特蕾莎家里,他是來募捐的,因為有幾個修女即將啟程去印度的加爾各答傳教。

神父走后,特蕾莎心里突然升起一個強烈得無法遏制的渴望:“我也要到印度去,到加爾各答去,去那里把基督的生命帶給眾人,去那里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

也就說,她要去做修女。

母親為特蕾莎的決定深感意外,但作為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她真心地祝福女兒,流著眼淚答應了。

這個時候特蕾莎給哥哥拉撒寫信,希望也能得到哥哥的支持。

結果拉撒的回信很冷淡:“像你這樣的女孩子,怎么能去當一名修女呢?你難道不明白,這是在斷送自己的前程嗎?”

為了引起特蕾莎的注意,他還在“斷送”兩個字下面劃了一條重重地橫線。

看了哥哥的信,特蕾莎非常苦惱,但這并不能動搖她的信念,

她又給拉撒寫信說:“親愛的哥哥,你認為你的地位很重要,作為一名軍官為有兩百萬屬民的國王服務。你知道嗎?我也是一名軍官,只不過,我侍奉的是整個世界的君王。”

寫完了信,特蕾莎就由神父帶領著,加入了愛爾蘭羅雷托修女會。

開始了自己信仰中的人生。

04.

從1905年孟加拉被分割之后,印度加爾各答就開始了為期上百年的動蕩不安,

宗教騷亂、群眾暴動,日軍轟炸,數以萬計的難民涌入、人口遷移,

加上能源短缺、物質匱乏、通貨膨脹、戰亂、罷工等等因素,

致使加爾各答經濟嚴重停滯,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在特蕾莎修女學校的高墻內,一片安靜祥和,

而在學校的高墻外,卻像極了人間地獄。

被迫害的印度教徒,無助的霍亂、麻風病患者,眼神呆滯的乞丐,瘦骨嶙峋的流浪孩童,奄奄一息的老婦人。

這一切,讓特蕾莎感到不安,深感不安。可是作為天主教徒是不被允許離開學校和修女會的。她只有不停的向總主教懇求。

整整兩年的時間,于1948年,教皇庇護十二世終于給特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份行善的許可,并撥給她一個社區和居住所讓她去幫助有需要的窮人。

05.

特蕾莎修女是在車站后面的貧民窟展開工作的。

這里到處是破爛不堪的小木屋和衣衫襤褸的臟孩子。

有一天,一個說孟加拉語的小孩,向特蕾莎修女要東西,這個孩子只有一條腿,而且斷肢處還在流血。

特蕾莎修女準備取藥給他包扎時,小孩卻說他想要吃的東西,邊說邊做出吃東西的樣子。

此時她身上只有五個盧比,于是很抱歉地對小孩說:“我是個窮修女,我只能替你包扎傷口。”正準備幫他涂藥的時候,小孩突然抓過藥品,叫著“這個給我”,便拄著拐棍向貧民窟跑去。

想了解究竟的特蕾莎修女緊跟著小孩跑進一個小窩棚,窩棚里面漆黑一片,隱隱約約地可以看見木板上躺著一個婦女,在她身邊還有一個嬰孩和一個約五歲的女孩,三個人骨瘦如柴,目光呆滯,非常虛弱。

她用孟加拉語與他們交談,知道了小孩叫巴布,八歲了,那個婦女是他的母親,患有結核病,窩棚里的另外兩個小孩是他的弟弟妹妹。

特蕾莎修女只能把她所帶的維生素丸給了他們,那婦人十分感激,向她行合掌禮,并說:“這里邊還有生著病的老婦人,也請你看看她。”

特蕾莎修女聽到這句話,內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動:為什么窮人會有那么善良的心?自己患著病,還關心著別人呢!

那一天,特蕾莎修女連續看望了許多家庭,獨腿的巴布和一些小孩一直好奇地跟隨著她。巴布還請求特蕾莎修女第二天再來。

白天的經歷讓特蕾莎修女難以入睡,這些可憐的孩子們不但沒有飯吃,沒有衣穿,甚至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不會數最簡單的數字,將來長大了怎么辦?要從根本上解救這些孩子,莫過于讓他們掌握知識!于是,在貧民區里辦一所露天學校的想法,在特蕾莎修女的頭腦中成熟了。

06.

第二天,在一塊大樹下面的空地上,特蕾莎修女宣布那里就是教室,地面就是黑板,愿意念書的就坐下來。

經過她的耐心說服,巴布首先坐了下來,接著又坐下了四個孩子。

特蕾莎修女饒有趣味的講課,漸漸地吸引了他們,其他的孩子也慢慢地走近了大樹。

等到第二天特蕾莎修女再次來到大樹下的時候,發現這里已經用破布、木板等物搭起了一座帳篷,坐在里面的小孩也比昨天多得多了。

巴布告訴她,“這個棚子是大家幫著蓋的,我把朋友都找來上課了。”

就在這簡陋的“教室”里,特蕾莎修女除了教孩子們一些簡單的讀讀寫寫之外,還教他們衛生常識,比如刷牙、洗臉、洗澡等。

她還親自帶孩子們到井邊,一個個教他們如何洗澡。貧民窟的婦女們將這些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很快地,她們也仿效特蕾莎的做法,替自己的孩子洗澡了。

特蕾莎修女在貧民窟辦露天學校的事兒很快就傳開了,一個星期后,來聽課的孩子達到了一百多人,后來又增加到了五百多人。

07.

有一次,特蕾莎要到巴丹醫院商量工作,在靠近車站的廣場旁發現了一位老婦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

特蕾莎蹲下來仔細一看:破布裹著的腳上爬滿了螞蟻, 頭上像是被老鼠咬了一個洞,殘留著血跡的傷口周圍滿是蒼蠅和蛆蟲。

她趕緊替老婦人測量呼吸及脈搏,似乎還有一口氣。

為老婦人趕走蒼蠅,驅走螞蟻,擦去血跡和蛆蟲之后,特蕾莎心想,如果任她躺在那里,必死無疑。

于是她暫時放棄了去巴丹的行動,請人幫忙把老婦人送到附近的醫院。

醫院得知是位無家可歸的老人,便不予接收,但特蕾莎修女態度堅決:

“老奶奶是否有救的責任不在醫院,但作為醫院想辦法給予治療卻是必須的!”

迫于特蕾莎修女的義正辭嚴,醫院才對這個垂死的老婦人予以治療。

德蕾莎把病人托給醫院后,立即到市公所保健所,希望能提供一個讓貧困病人休養的埸所。

市公所保健所的所長是位熱心的人他仔細聽完特蕾莎的請求后,便帶她來到加爾各答一座有名的卡里寺院,答應將寺廟后面信徒朝拜后的一處地方免費提供給他使用。

他們一開始受到印度教區婆羅門的強烈反對,理由是特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

然而特蕾莎修女不畏反對,依然在街頭搶救許多臨危的病患到收容所來替他們清洗,給他們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侶,此舉感動了許多的印度人,于是反對聲浪就漸漸的平息了。

自從找到這個落腳點后,不到一天的時間,修女們就將三十多個最貧困痛苦的人安頓了下來。其中有個老人,在搬來的那天傍晚即斷了氣,臨死前,他拉著德蕾莎的手,用孟加拉語低聲地說:

“我一生活得像條狗,可你讓我死的像個天使,謝謝你。”

光靠特蕾莎及修女們的工作,要救助全加爾各答的垂死者是不可能的,

但特蕾莎她有自己獨特的看法,

她認為人類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貧困、生病或饑餓,

真正的不幸是當人們生病或貧困時沒有人伸出援手,

即使死去,臨終前也應有個歸宿,這就是特蕾莎向垂死者傳播的愛。

08.

1952年開始,德蕾莎修女開始了最引人注目的善行,那就是為快要死亡的窮人服務。

她去領回那些被遺棄在水溝旁、垃圾堆、馬路邊的奄奄一息的人,給以適當的照顧,讓那些可憐人得到溫暖和安慰。

她發現這些人,并不怨窮,不怕苦,只怕受社會遺棄,沒有人的關愛。德蕾莎修女收留這些人,讓他們得到應有的愛和人的尊嚴。

后來,德蕾莎修女在加爾各答市政府,所捐贈的一間空房子里,建立了世界知名的、而窮人得到善終的收容之家(垂死之家),

有快死的了人,因為修女們的細心照顧而起死回生的。

對這樣的人,除了給予適當的照料之外,還教給他們謀生的技能。

到目前為止,有好多萬沒有地方容身,被人遺棄的垂死病人,得到收容之家的修女、醫生、護士、義工的細心照顧,平靜安詳的有尊嚴的離開人世,回歸天鄉。

直到1997年9月,特蕾莎逝世為止,

已經在123個國家中發展了610個慈善機構。

留下了4000 個修會的修女,超過10萬以上的義工,

僅1960年一年,就在印度建起了26所收容中心和兒童之家。

但是她的總部卻只有兩個修女,一臺老式打字機。

她的辦公室只有一個桌子一把椅子,她接待全世界的來訪者總是在她的工作崗位——平民窟,棄嬰院,臨終醫院,麻風病院,收容院,愛滋病收容所……

她不需要機構和制度,她認為人世間的丑惡很多是從制度來的,所有的機構都難免要變成官僚機構,這也是人的罪性決定的。

她的機構就在她所服務的每一個地方,他的成員大部分是志愿者。

包括那些來采訪的全世界的著名記者,必須和她一樣蹲下來為窮人病人喂飯送藥。

來她這里服務的有許多知名人事,有銀行家,大企業家,政治家,大學生,演員,模特,富家小姐,美國加洲洲長……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親身經歷之后說過:“我幫特蕾莎修女提鞋都不配。”

臺灣大學校長李家同也千里迢迢來到這里,他在這里做了他一輩子沒有做過的事情:洗碗,給病人穿衣服,喂水喂飯,洗衣服送藥,搬運尸體……

之后他寫道:“現在我才知道,我一直在躲避著人類的真正窮困和不幸,其實我從來沒有真正愛過。”

09.

1972年12月8日,特蕾莎修女乘飛機到達挪威的奧斯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

那天,她仍舊穿著白色的粗布紗麗,外面加了一件棉質外套,腳上仍然穿著一雙半舊涼鞋,貧民和總統見到的她都是一個樣子。

聽到和平獎評委會會長薩涅斯先生說到宴會,特蕾莎立刻問“宴會?什么宴會?”

薩涅斯先生回答:“是頒獎典禮宴會,就在10號晚上。”

特蕾莎說:“請把宴會取消吧。”

薩涅斯先生非常吃驚。諾貝爾獎自1910年設立以來,這是第一次有人提出這樣的請求。他不解地問:“為什么?”

特蕾莎誠摯地回答:“請取消這個宴會,請把這筆餐費捐給加爾各答的窮人,好嗎?”

諾貝爾獎晚宴的花費,大概是7000美金。

用這筆錢只宴請135人吃一頓飯,卻足以讓15000個印度窮人飽餐一天。

特蕾莎的行為很快通過媒體傳遍各地,挪威的鄰國瑞典立即發起全國性的捐助,一次募捐的款項就達到了40多萬瑞幣。

1979年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的一個豪華大禮堂里,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典禮開始了。

在挪威國王夫婦和各界名流、各國外交使節熱切的期待中,矮小瘦弱的德蘭修女,平靜地走上了這個令全世界矚目的領獎臺。

特蕾莎是那樣的矮小,以致她在講臺后面開始演講時,人們努力抬頭,才能看到那張皺紋縱橫而慈祥的臉龐。

她的講話是那樣質樸,卻深深地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她說:“事實上,這項榮譽,我個人不配領受。但作為窮人的代表,我愿意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來接受這項獎。因為我相信:你們是愿意借著頒獎給我,而承認窮人也有尊嚴,也有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權利。”

之后,那個被所有人仰慕的諾貝爾獎牌和獎金也被她賣掉了,全部獻給了窮人。對她來說,那些獎牌如果不變成錢為窮人服務,就一文不值。

10.

德蕾莎從不高談闊論,而是身體力行。

有一次在孟買,

“那里正在舉行一個有關饑餓的問題的會議,我本該出席,但我迷路了。

后來在我到達那會場門口時,我發現了一個就要餓死的人躺在臺階上,

而大門內,與會者正在那里高談闊論有關食物和饑饉問題,

說什么在15年內要生產足夠的糧食。

我把那垂死者帶回垂死之家,他終于死于饑餓。”

德蕾莎說:“假如我不扶起這個人,我就不會幫助近四萬兩千人,我只會看到個別的人,我只會在一個時間去愛個別的人。

11.

后來特蕾莎逝世在印度,她此時的祖國塞爾維亞希望她能夠歸葬,

印度總理特別為此打電話給塞爾維亞領導人,讓她安葬在印度,

后來塞爾維亞同意,她的軀體安葬在了印度。

特蕾莎出殯的那一天,她的遺體被12個印度人抬起來,

身上蓋的是印度的國旗,印度為她舉行國葬,

就在特蕾莎的遺體被抬起來時,

在場的印度人統統下跪,包括印度總理。

特蕾莎的遺體抬過大街時,兩邊大樓上的印度人全下樓來,沒有人敢站的比她高,統統跪在地上。

雖然特蕾莎在印度沒有任何功名,也沒有任何爵位,更沒有任何官位,

但是偉大的特蕾莎死的時候印度的總理跪在地上,

所有的印度人跪在地上,更何況她還不是印度人,是塞爾維亞人。

12.

特蕾莎創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有4億多美金的資產,

全世界最有錢的公司都爭相給她捐款。

但是她一生卻堅守貧困,她住的地方,只有兩樣電器,一個是電燈,一個是電話。

她的全部財產是一個耶穌像,三套衣服,一雙涼鞋,她從來不穿襪子。

她努力要使自己成為窮人,為了要服務最窮的人,她的修士修

對她來說,給予愛和尊嚴比給予食物和衣服更加重要。

修女們都要把自己變成窮人,只有如此,被他們服務的窮人才會感到有一些尊嚴。

“絕對不要讓任何人,尤其是你身邊的人,感到孤單和不被愛,這是所有疾病中最糟糕的疾病”。德蕾莎用自己的一生在踐行。

13.

之前關于特蕾莎紀錄片的熱門評論刷爆媒體圈:

“如果我的一生只能看一部電影,或只能讓我推薦一部,那么去看Mother Teresa吧。”

MotherTeresa(特蕾莎),愛他人,甚于被愛,除了愛,一無所有。

14.

再偉大的人都會遭到質疑,1995年,希金斯曾在自己的《傳教立場:理論與實踐中的特蕾莎院長》一書中向讀者宣稱:“你所知道的特蕾莎修女,不只部分是假的,而全部都是假的,并稱道特蕾莎的慈善機構沒有公開過賬目,猜測捐款被用在了擴充教會之上。”

看到這本書我是生氣的,沒有前因后果的證據都是在耍流氓。就像現在的媒體一樣,為了博眼球可以理解,但是想通過嗜偉人的血而出名,最終只能成為圍繞偉人尸體轉的蒼蠅而已。做了大王也是蒼蠅屆的大王。

15.

今天是國際慈善日,希望更多的人能記住偉人,可能特蕾莎不是一個歌星,不是一個演員,只是一個默默無聞影響了123個國家的“富的流油”的“窮人”而已。

少去質疑吳京為什么只捐一百萬,不捐一個億。

多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不是有記者問過葛優嗎,

記者:“如果您有一百萬,您會捐嗎?”

葛優:“會。”

記者:“如果您有一千萬,您會捐嗎?”

葛優:“會。”

記者:“一個億呢?”

葛優:“會。”

記者:“如果您有輛車呢,您會捐嗎?”

葛優:“不會。”

記者:“為什么呢?”

葛優:“因為我真有一輛車...”

所以想告訴大家:

要么用一生去踐行你說出的話,要么,就別BB。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iOS中的多線程方案分為4種,從最早的pthread到基于GCD的NSOperation. 1、pthread:(...
    艷曉閱讀 340評論 0 0
  • 我聽到傳來的誰的聲音,象那夢里嗚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遠去的誰的步伐,遮住告別時哀傷的眼神。 不明白的是為何你情愿,...
    伊清歡閱讀 674評論 5 6
  • 秋天來了,提醒想要保持身材的小伙伴們,要保持基本運動量,同時注意控制飲食和補水。
    草莓菠蘿君閱讀 153評論 0 0
  • 初中時還信誓旦旦地說過,這輩子是不會放棄寫作的。如今也已好幾年沒有認真寫過什么。從前還會裝模作樣要把每篇文章都升華...
    貓大仙閱讀 174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