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創(chuàng)意天才的一天都是怎么樣的?

cover.jpg

在《如何系統(tǒng)地跑贏人生的馬拉松1:如何管理好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這篇文章中,我講到了人們往往因為了解的信息不足,造成誤解或盲目崇拜??票葧嬖V你他凌晨四點起床,但他不會告訴你他幾點睡覺,哈佛學子會告訴你他晚上學習到深夜兩點半,但他不會告訴你他是偶爾這樣做還是天天這樣做。

美國作家 Mason Currey 寫過一本名為《Daily Rituals: How Artists Work》,講的是對161 位藝術家24小時日常作息的分析。這就給出了完整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這161位都是從事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而不是每天機械地重復勞動,這對我們會更有啟發(fā)性。

很多人的時間花銷非常有意思,康德每天只吃一頓飯,W.H.奧登經常吃4.5小時的晚餐,巴爾扎克每天喝50杯黑咖啡 ,福樓拜每天花1個半小時和媽媽聊天,弗洛伊德經常每天工作13小時。

我在Info We Trust上看到一套信息圖表,這些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就是從 Mason Currey 的書《Daily Rituals: How Artists Work 》中得到的,這樣可以讓我們更加直觀地觀察:

image

幸運的是,我在國內已經看到有人把圖表翻譯成中文,這樣的話,大家就可以把重心放在更好地去理解,而不是看我的翻譯文字,即使我覺得翻譯的不好,還遺漏了一些信息。但是我們沒必要像八卦記者一樣糾根地看,核心也不是八卦這些藝術家。

兩權相利取其重,兩權相害取其輕。

962428748.jpg

圖表按1天24小時來分隔成24個刻度,每個刻度1小時。圓圈頂端刻度劃為午夜0點,而底部刻度則為中午 12 點。

image
2068971707.jpg

圖表中不同顏色代表不同事務類型,分別是:

  • 白色為睡眠時間
  • 綠色為主要的工作時間,如寫作、創(chuàng)作、思考等等
  • 土黃色為社交及用餐時間
  • 湖藍色為運動時間
  • 淺青色為不太重要的工作時間
  • 灰色為賺錢時間
1.可能有戀母情結的福樓拜
福樓拜.jpg

居斯塔夫·福樓拜(1821-1880),19世紀中期法國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居伊·德·莫泊桑就曾拜他為師。著名作品包含《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三故事》和《布瓦爾和佩庫歇》等。他十分注重藝術和語言的完美。并且,他對19世紀末至20世紀文學,尤其是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發(fā)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被譽為“自然主義文學的鼻祖”“西方現(xiàn)代小說的奠基者”。

福樓拜一天花在閱讀和寫作上的時間超過10小時。

image
2.患有強迫癥的處女座貝多芬
貝多芬.jpg

路德維?!し病へ惗喾?(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散步的時候也會隨身攜帶樂譜和鉛筆,記錄靈感。

image
3.苦逼的維漂青年莫扎特
莫扎特.jpg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 --- 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德國神圣羅馬帝國時期(現(xiàn)在的奧地利的薩爾茲堡 Salzburg. ),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音樂作曲家兼演奏家之一,也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 莫扎特不僅是古典音樂的杰出大師,更是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的音樂天才,有“音樂神童”的美譽。

莫扎特享年三十五歲。嚴重不足的睡眠時間和過于繁忙的生活,嚴重影響了他的健康。如果這位天才能夠擁有健康作息和他令他心無旁度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古典音樂歷史上可能會留下更輝煌的作品。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如果一個人已經很累,需要休息的時候仍然堅持工作,那他就是傻瓜。” ——他同時也是 “莫扎特”

image
4.一桿大煙槍托馬斯·曼
托馬斯.jpg

托馬斯曼,德國作家。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魔山》《布登洛克一家》《約瑟和他的兄弟們》

值得一提的是,托馬斯·曼每天給自己規(guī)定了抽煙的數(shù)量:嚴格控制在兩根雪茄和十二只煙的分量——這跟沒控制差不多。

image
5.弗洛伊德:論娶一個好老婆的重要性
弗洛伊德.jpg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奧地利精神病醫(y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chuàng)始人。

為了保證不被瑣事干擾到良好的作息,弗洛依德的妻子一直事無巨細地呵護著他:她會為丈夫搭配衣服、領帶,甚至替他把牙膏擠好,堪稱標準的賢內助——和那位被妻子折磨得輾轉逃亡、幾乎跳河自盡的柴可夫斯基相比,弗洛依德實在是個幸運兒。

image
6.從不劇烈運動,從不熱吻,從不做愛的康德
康德.jpg

伊曼紐爾·康德(Immanuel Kant),Germanische(日耳曼人),哲學家,1724年4月22日生于K?nigsberg(哥尼斯堡),1804年2月12日逝,年79歲。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星云說的創(chuàng)立者之一,德國古典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他被認為是對現(xiàn)代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啟蒙運動最后一位主要哲學家和集大成者。

康德一輩子未婚,是個名副其實的老處男,除了不結婚外,他還恪守中世紀的體液理論,從不劇烈運動,從不熱吻,從不做愛。

據(jù)說在 18 世紀的德國柯尼斯堡,誰家表走得不準了,只需要蹲在康德家門口。因為每天的下午 4 點鐘,康德會結束哲學思考,準時出門散步——直到盧梭的《愛彌兒》在某天問世。作為盧梭的腦殘粉,康德拿到《愛彌兒》的那天興奮不已,破天荒地忘記了在 4 點鐘出門,這甚至引起了柯尼斯堡人民的恐慌——教堂的鐘已敲到四點,而康德還沒出門,教堂的鐘是不是壞掉了?

image
7.喜歡在旅館寫作的瑪婭
瑪雅.jpg

瑪婭安杰洛(Maya Angelou),美國文壇最耀眼的黑人女作家和詩人,1928年4月4日生于密蘇里州的圣路易斯城。同時也是作家、詩人、史學家 、民權領袖、導演,代表作 《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1970)

8.失明后彌爾頓的日子
彌爾頓.jpg

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國詩人、政論家,民主斗士,英國文學史上偉大的六大詩人之一。代表作品有長詩《失樂園》、《復樂園》和《力士參孫》

約翰·彌爾頓人生最后20年徹底失明,但他在此期間創(chuàng)作了萬行長詩《失樂園》。

image
9.要錢不要命的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jpg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xiàn)代法國小說之父”,代表作《人間喜劇》、《朱安黨人》、《驢皮記》

巴爾扎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高產如母豬”。從 1819 年開始寫作到 1851 年去世,短短三十年的時間,他寫就了由九十一部作品組成的曠世巨著《人間喜劇》,創(chuàng)作的效率高得驚人——三天時間就完成了《幻滅》的前一百頁,創(chuàng)作《老姑娘》則僅僅用了三個晚上的時間。

而高產背后,是幾乎突破生理極限的高強度工作。巴爾扎克在晚8點到凌晨一點之間睡覺,凌晨一點便起來創(chuàng)作,他寫作和工作時間高達14小時,也就是說除了小睡和吃飯之外,他都在寫作和修改中度過。

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他平均一天要喝掉50杯咖啡。高強度工作的背后原因則是因為巴爾扎克商業(yè)上的失敗,使他在債臺高筑,所以他要靠寫小說賺錢。

但由于他早期的債務和寫作的艱辛,終因勞累過度,與世長辭。

10.沒有起床氣的雨果
雨果.jpg

維克多·雨果 (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代表作《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

雨果在每天早上6點鐘,被堡壘的槍聲喚醒。

image
11.健身狂人·狄更斯
狄更斯.jpg

查爾斯·約翰·赫法姆·狄更斯 (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國作家。為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開拓和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作品對英國文學發(fā)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雙城記》、《遠大前程》、《老古玩店》、《大衛(wèi)·科波菲爾》

狄更斯會去鄉(xiāng)間或者是倫敦山上三個小時的散步,等散步回來時,腦子里充滿了靈感。

image
12.擁有豐富多彩生活的富二代:達爾文
達爾文.jpg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

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一輩子都沒找過工作,環(huán)游世界科學研究這些純粹是他的愛好。達爾文之所以能這么悠閑地度日,是因為他家里非常有錢,而他的妻子比他更有錢。

13.柴可夫斯基:加量不加時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和“旋律大師”。

每天的創(chuàng)作時間只有四個小時。然而,這樣堪比退休生活的作息卻讓他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輝煌的作品:《葉普蓋尼·奧涅金》《曼弗雷德交響曲》、《意大利隨想曲》……

image
14.愛跳舞的宅男:柯布西耶
柯布.jpg

勒·柯布西耶,20世紀最著名的建筑大師、城市規(guī)劃家和作家。是現(xiàn)代建筑運動的激進分子和主將,是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主要倡導者,機器美學的重要奠基人,被稱為“現(xiàn)代建筑的旗手”

柯布西耶晚上11點睡覺,睡7個小時,早上6點鐘起床之后要跳健美操,然后和妻子一起吃完飯喝咖啡。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沉思,畫圖,寫作,然后在辦公室里讓員工實踐自己早上的創(chuàng)意。下午5點半之后就全部都宅在家里。

15.日行一善的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jpg

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出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美國政治家、物理學家。同時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發(fā)明家。他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參與了多項重要文件的草擬,并曾出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成功取得法國支持美國獨立。

有意思的是,富蘭克林會像曾子一樣“吾日三省吾身”,起床前他會思考“今天我做什么好?”,而睡前總會反思“今天我做了什么好事?”,像這樣的人,過得一定不糊涂。

最后、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個世界上既有英國首相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和雅虎總裁瑪麗莎·梅耶爾這種每晚只需要睡4到6小時的人,也有網球傳奇羅杰·費德勒和飛人尤塞恩·博爾特這種宣稱每晚需要睡上十個小時的人。

所以,這些創(chuàng)意天才的日常對我們來說沒有模仿意義,我們也沒必要去模仿他們。我并不覺得1天喝50杯咖啡就能讓你像巴爾扎克一樣寫出《人間喜劇》,我倒覺得你更會因勞累過度而死。

那意義在哪里呢?我覺得《Daily Rituals: How Artists Work》作者 Mason Currey給出了答案:

in the right hands,it can be a finely calibrated mechanism for taking advantage of limited resources...a solid routine fosters a well-worn groove for one‘s mental energies.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