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按正常的速度讀完這本書你只需花費3小時13分鐘,而我花了將近25天的時間去摸索和思考這本書的每章每節。
說實話,讀來第一感覺好像恍然大悟,但過后其實感觸并不是很深刻,這里面的道理很多人其實早有體會,所以一開始我就提出這本書主要是給在校學生以及剛踏入社會的新人的。
但讀到最后,我想給這類人加上一組前綴詞:無法自主、自覺的思索和行動的在校學生以及剛踏入社會的新人。
那么,一個學習者應該如何去成為一個主動、自主的探索者呢?作者給出了以下建議:
利用好本校的平臺資源——對于學生自然先以學習為主,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度過自己的大學,是從學習者轉變成探索者的第一步。
善用互聯網的優質教育資源——擁有資源并不重要,善用資源才是核心,知道自己想學什么,要學什么,才能主動出擊。
主動試錯——失敗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不會從失敗中總結才是致命。
了解和評估自己智力資產的價值——定期審視自己的所知和未知,評估自己在實踐領域中的價值,避免自己失去生存價值。
以完成具有創作力的作品為目標——也就是需要你讓自己的價值能夠得到一定領域的認可,比如出一本書,出席一次講座等等。這是證明你自己的價值最好的體現。
通過上述,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做一個主動的探索者,敢于突破種種局限,不斷試錯,才能形成自己的優勢甚至是獨特的知識資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馬伯庸說:這本書的價值不止在于如何讓自己變得厲害,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為什么不厲害。
縱觀那么多優秀的學習者,他們之所以可以成為這個時代的先鋒,并不是他們掌握了多么多的知識,而是他們學會在現實世界中思考理論問題,在理論世界中思考現實問題。
通過這種方式,他們一步步地構建起自己獨特的知識和經驗體系,將紛繁復雜的現實和眼花繚亂的理論進行思考、交叉和整合以后,形成一份獨一無二的智識,也就是這份無可代替的獨特性使得他們走出了一條別人都沒走過的道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016年是自媒體興起至高潮的一年,很多人都在眼紅,而我也是其中一員。
當時我嘗試著寫雞湯文,希望自己的文章可以像那些大V一樣可以被轉發百萬,可寫了幾個月,我發現自己其實一點也不喜歡,因為我總結出的經驗是基于我狹窄的世界觀,寫得越多越讓自己難受,但就是因為這段經歷讓我有意識轉變從學習到探索的角色。
我相信每個人內心曾有過能與眾不同,并能得到他人認可,且獲得一定成功的心理期許。但經過一段很長時間或者進入某種環境后,某些人會突然將這種期許拋之腦后,會經歷從努力到放棄的過程。
而這種改變的原因,用書中的話來說就是:沒有樹立起一個堅強的內核,一個由自我認同、自我接納所構筑的堅強內核。
簡而言之,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擁有自己的志向、喜好、才能,但很多人一開始并沒有機會去真正了解過自己,被外物和他人所影響,導致對自我的探索失去主動性,也同時失去了根據自己的內心獨立選擇自己人生、不受外部影響的權利。
像上文提到的那段經歷后,我開始詢問自己到底希望去寫什么樣的文章,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他人認可,更多是我自身的渴望和熱愛。
當我們真正意識到這種獨特性的重要是通向成功的必要條件,就要懂得對自己:
1、保留和發展自己的“怪癖”,并將其發展成自己的競爭力;
2、不必為迎合社會主流,專注于做自己的事;
3、學會形成個人核心競爭力,具有更高的可辨識性,使自己不可替代;
4、以更開放和自由的心態發展自己,吸引到其他獨特而優秀的人,與他們成為朋友或合作伙伴;
5、抗拒自己的欲望,或者有延遲滿足欲望。
對社會:
1、質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論,不盲從任何人;
2、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的時段接受流行信息;
3、為大眾帶來新鮮的簡潔和啟發,形成對公眾的影響力。
對于“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這個問題,書中已經給出了明確的指示方向,我也會循著這個方向努力前行,也希望你們找到適合自己的道理,與我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