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有多孝順 才可諸事順父母
人得有多勇敢 才可漫途求歸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你要下車了?”
“恩 阿姨 我要下車了 再見”
就這么我拖著斷了帶的背包,紅腫著眼睛,強忍著大姨媽之痛天蒙蒙亮走下了K165
三層臺階愣是磨蹭了很久……
腳踩著略陽的站臺,手里握得再緊,去攀枝花的車票也是失了效。眼看著憧憬了一個月的它載著沒我的一車人南去……我竟哭不出來了
因為我媽哭得比我兇
“媽 你聽我說 就兩個禮拜的時間 你讓我好好調調心態 準備迎接人生下一個階段 回來我保證哪兒都不去 我已經在火車上了 都安排好了 你放心”
此時我站在取票的隊伍中忐忑點擊了發送。因為我知道之前無效的溝通,硬碰硬的交流在這計劃了一天被小伙伴悄悄送來車站偷摸著走的情況下,任何不該被提起的字眼都可能觸發一場“爆炸”
只是沒想到,它比我預想中來得平靜些,來得猛烈些。
“現在立刻下車!返回!不然準備你媽的后事!”
懷揣理想的人是自私的 ,而我的自私代價如此之大
柴米油鹽的日子放大了我媽對危險的預判,極端安全論致使擔心成了變相軟禁
沒有發問,沒有傾訴,就是一個人哭,一路哭。想把所有的情緒排出去。
我不知道一切會不會好,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跟我一樣——
小心翼翼地把夢做得很大很大,然后被人舉起,摔得粉碎攤了一地,拾不起來
此時 這人是誰為了什么統統都不重要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八月一的麗江有大冰和老兵,有我計劃一年的義工旅行
從分享文章到報名,到篩選,到鳳凰變成麗江,到征求同意到定好票我把所有對畢業的恐懼和理想的堅持滿滿當當投入到麗江。
與其說是旅行,倒不如說想離熱愛的生活更近一步
我想每個純粹的孩子都有一個自己的小世界 那里有花草蟲鳴瓜果蔬菜 有親朋好友美食大笑 人和人笑著擁抱 一切生物都借由自然健康簡單生長
我們終是小瞧了父母對孩子的擔心
社會新聞的推動,這種擔心已經順勢成長成常態。那么我絕不會講被三十多歲壯漢公交跟蹤到地鐵的故事——講恐怖故事決不是我的強項
結果還好,我抓緊著包,瞪著他,看他摩挲著手最終提前下車
可是上路的孩子總是相信美好的。那是不可用感動描述得徹底的美好!那你再聽聽我這個故事吧
偷摸著出來沒趕上班車,邏輯不強的我被小伙伴滿口的倒車路線搞昏了頭。而素不相識的同路阿姨愣是帶著我倒公交倒地鐵,叮囑我記得下車位置(臨走還不忘關照)
我謝她。
她說:“謝啥 出門就是這樣”。還跟我聊她女兒 聊工作
你看你看 世界那么大 你想看哪一部分
我不敢猜K165開到了哪一站,海拔有沒有變化,風景呢?我那空出來的座位是否讓旁邊的母女能睡得舒服一點?
而我,睡了很多次,沒有做夢。
? ? ? ? ? ? ? ? ? ? ? ? ? ? ? ? ? ? 3
返程的車剛過秦嶺,隧道挺多,山峰層巒疊障。獨自上路不會再有期待的電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本可以家鄉下車非要多坐一晚再坐回來……還是有點犟!昨晚到現在發生的一切都不怎么有狀態。我只記得我不停地上車下車,不停地有媽媽的電話,電話里有哭泣,好了,不知真的是心靈感應還是什么遠方的爸爸竟然也沒瞞住——電話來了!我回了!去做“乖乖女”
耳機里放著“平凡之路”大山河水青瓦白墻結著紅果實的樹拼命往后倒退。帶著我半死的倔強的心,一同倒退……此刻些許極端的我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為避免一切的不安全
你殺死了我所有的美好
你向著我正被燃燒至死的理想長舒一口氣
而我,已不想嘗干在半路的淚是否還是咸的
2017.08.01 06:07我坐在略陽的火車站 捏著西安到攀枝花的車票 眼看著K165拉著沒有我的一車人南去 而我只得攥著返程票回去做乖乖女 像是什么東西碎了 但我還不能替它悲哀 此時我知道了什么是兩難 我不怕長途顛簸 不怕暈車的翻江倒海 不怕迷路錯過車 不怕難以洗漱的尷尬 我怕我沒能力保護自己的小世界 我差點就可以愛我所愛 差點就可以見到大冰老兵 差點就可以彈琴唱歌吹牛逼 差點……就差那么一點(我懶 隨想不帶有標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如果說前半部分是自私極端下純粹的自我表達,那么下面我想換位思考思考父母的偉大
2017 08 01 15:40左右我下了班車,拖著狼狽的身影一步步走著就回了,。
晌午的路上行人不多,像是故意制造孤獨讓我迎接接下來的“狂風暴雨”
爸爸電話里被氣啞的嗓音,媽媽哭腫的眼睛 哥哥的責備,而我好像始終不覺得錯在哪兒 道歉的話明明在嘴邊卻說不出來,即便聽到了斷絕關系的字眼
那個晚上有點難熬!
仿佛一下子與平日看過的別人的故事對上了號,那么明白的人怎么就當局者迷了。不是不明白小時候躲在媽媽身后的姑娘已成了站在前面為她遮風擋雨的大姑娘。
角色互換是長大最明顯的標志。世界上只有一種愛是愿意用孩子的錯誤懲罰自己然后一并原諒疼愛如初的,也只有這一種下行的愛——來自父母
剛認真看完《朗讀者》第二期——關于選擇 麥家在給孩子的信中寫到“生命是最大的 ,在生命面前你可以放下一切,不要選擇。”
是啊 ,就像董卿說的:“當你發現父母開始變得小心翼翼那不是出于恐懼,而是一種愛 ”。
“地球很大 我們太小了 但我們不甘于小 我們要超過地球 所以出發了 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遠行 ”
我們總是夸大自己的能力。說是年少輕狂也好,說是叛逆使然也好。我覺得我們需要機會,失去一切的機會,好讓我們明晰早起前媽媽叫著起床、擺在眼前的豐盛午飯 、回家后那一聲應答聲都不是理所應當,也都不是長久不可消失的
就像這次出逃,我愿意把它歸劃成一次契機 一次老天讓我純粹懂事的契機。
而對于理想和現實的平衡,我愿意將它視為機緣未到!有緣再見吧!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它的時間
所以,差一點我就到了想到的遠方,又或者差一點遇上不可挽回的劫難。這會兒,都不重要了
我明白了這份沉甸甸的愛。我回家了 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