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半年時間里,從聽課、寫作、閱讀里,以小步快跑的形式,我嘗試從被動的接受者,改變成為主動的輸出者。
在這期間,有一些新的思考和理解,把它們記錄分享出來,與你們交流。
?
001 從簡單做起
《十倍速目標達成法》一書中,提到過稻草戰(zhàn)略----從看起來不那么值錢的東西開始行動,在不斷的交換中逐漸增加價值,最終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近幾個月的寫作打卡,本質也是在不斷做交換的過程。每天寫一篇打卡文章,換來未來與讀者潛在的鏈接,你的文章反映的就是你這個人,持續(xù)的寫,提升輸出的質量,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直到有一天,當個體的價值足夠高時,就能通過連接兌換出他想要的東西。
所以,輸出不能停,得保持下去。
002目標數值化的習慣養(yǎng)成記
每年的除夕,我們都習慣于定下新一年的目標。想要減肥、想學英語、想學新技能,這些目標都很好,但是過了一個月以后,大部分都變成了泡影,年復一年,新年計劃這件事,對每個人來說,似乎都變成了一門玄學。
在我自己身上也不例外,就拿寫作這件事情來說,早在幾年前,我因為受到部分老師的影響,就有經常寫文章的打算,也曾在節(jié)日時立下美好愿望,但最終到行動的時候,卻都把它們拋之腦后,總會有各種原因,導致計劃無法落地。
回顧過去的幾個月,有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就是自己完成了“幾乎是每日寫作”的習慣,到目前為止,輸出了十萬字以上,雖然文章質量還是很爛,但就養(yǎng)成寫作習慣這件事來看,還是大有長進,放在以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這一任務之所以能完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目標足夠細化,難度設置合理。
社群自帶的寫作打卡任務,已經把目標量化好,文章數量,時間,字數,主題全都提前明確,減少了臨下筆時,才去思考找素材、找靈感的問題,我需要做的,只是專注于每一天的文章即可。
現在我每遇到一個新的任務,第一直覺就是,問自己分目標分解得是否清晰,達成的標準是否明確,這種對目標反直覺提問的收獲,價值連城。
003從解決后產生顯著效果的問題,著手開始行動
二八法則存在于每一個領域,用20%的時間獲得80%的成果,任何一個項目可以使用的資源都非常有限,優(yōu)先找到關鍵部分,解決核心的問題,非常重要。
通過線上線下的培訓,見識了一些厲害人物之后,我發(fā)現這個規(guī)律非常普遍。
比如,那些工作上的高手,他們會整理自己的核心任務,把它們聚合在一起,用特定的時間,專門啃這些硬骨頭,解決了這一部分的核心問題之后,工作帶來的心里壓力就減輕很多,因此他們即使在處理其他無關緊要的工作時,也比旁人有更佳的表現,這是牛人的通用方法。
004?聚合歸類的效用
聚合歸類,是一直被沿用的智慧,說的簡單一點叫歸類,但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實質一點也不簡單。
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就是常用的辦公工具表格,它有點類似于樹狀圖的變形,把同一類的項目聚合在方格內,使得人們能直觀的了解,任務當中每一部分的完成進度。
若是留心觀察,聚合歸類的智慧,還也存在于微信當中。
比如,微信的懸浮球功能。懸浮球可以把多個網頁收納在一起,用戶使用時,先點擊它,再選擇對應的網站進行跳轉,這樣就解決了用戶可能需要同時調用多頁面時,反復開關網頁的問題。
這種功能改進背后,也是聚合歸類在發(fā)揮效用。
在后續(xù)學習中,針對某一領域的知識,也可以采用類似方法。把同類型,同主題,同編號的問題、書籍,聚集在一起想、一起看,這樣向牛人請教師時,思考的方向更全,提出的問題更加聚焦,學習的效果會更好。
幾個月時間眨眼就過,未來路還長,今后我一直在。
公號:成長雜貨鋪,來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