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問我,為什么喜歡讀書?還調侃我是“學霸”。我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其實天資平平,甚至還有些閱讀障礙,實際上一字不差從頭讀完一本書對我而言是一項非常艱難的工作,但我仍愿意為此付出時間和努力。如果說凡事一定要有個目的(這句話不一定是對的),那我讀書的目的無外乎以下三點。
1、尋找答案和真相
從有記憶開始,我腦子里偶爾會有些奇形怪狀的問題,說出來可能會被人當作神經病,又因為生性比較靦腆內向,也不知道該怎么向他人表達,漸漸養成了從書中尋找答案的習慣。成年后,每當遇到困惑、憂傷、恐懼難以自拔時,也總會去書中尋找答案,一步步走出泥潭。“不論是什么問題,一定在某本書中藏著解題的答案”,這是我的信念。現代人每天要面對很多問題,有些問題已經超越了你現有的認知水平,怎么辦?我的解決方式就是多讀書,讀各種各樣的書,說不好就在某個意想不到的領域找到解決辦法,“鑰匙往往不在鎖上”,跨界知識很重要。
2、離開舒適區
讀書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逼迫自己離開舒適區。舒適區對人的誘惑力太大了,尤其是我這么一個懶人。但我清楚長久呆在舒適區,我就不會長大。上學時喜歡看的是虛構類的小說,而現在喜歡看的是各種非虛構類的書:自然科學,數學,經濟學,這些書看起來一點不輕松,卻比小說更能為我的大腦和心靈提供養分(冰與火之歌是例外)。這個世界變化得越來越復雜,如果不能持續學習,跟上他的步伐,感覺就會被他甩在身后,所以要保持一些危機感,要離開舒適區。
3、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讀書最幸福的時刻,就是突然發現世界原來和自己想象地如此不同。當你發現了一個從未想過會存在的概念或思想;當你為某個新理念瞠目結舌,“三觀盡毀”,感慨原來還有人這么想問題;當你“恍然大悟”,忽然可以以上帝視角來看待過去的自己時,都有一種重生的感覺,有一種從一個宇宙跳到另一個宇宙的感覺。在此之后,你所在的這個世界已經和過去不同了,他變得更廣闊更深沉,但和你的距離卻更近了。而這種和世界建立聯系的過程,讓我感到發自內心的幸福和自由,一種他人和環境無法搶走的幸福。對我而言,如果不能通過書好好了解所在的這個世界,簡直就是白活了一輩子。
我沒有改變世界的野心,但我真的想找到那個比我“大得多”的東西,我知道他就在某本書里,等待著我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