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點鐘做了對今后一個月都至關重要的一個決定:開始每天千字文的挑戰。給千字文的表白容易,能否愛上千字文并愉快的共度一個月則是對我莫大的挑戰。我必須得承認,我是一個沒多少毅力的人。
在簡書號召每天一篇千字文的時候,我是反對的。說的委婉一點,叫不看好。每天1000字的內容輸出,若沒有10倍于它的內容輸入,那千字文也就淪為廢柴了。每個摩拳擦掌準備開寫千字文的人,都是在自己的意愿之下接受挑戰。若換一種方式,千字文是領導交代的任務,該任務必須有不少于600字的干貨存在,那么寫作者的心態是否會有變化。對于我是有的。到目前為止,我在簡書已經寫了不下12萬字,寫越來越熟練。對我而言,寫是一種娛樂,它是否有價值呢?我很難理直氣壯的說有。曾經模擬面試的時候,我給面試官說:“我現在寫的文章總字數已超過12萬,多篇被逸仙專欄選用。”面試官回問我:“你的寫作有沒有主題呢?大概有多少人查閱你的文章呢?你的文章有沒有其他的產出成果呢?”當面試官用績效考核的方式審視我的寫作時,我才發現自己的文章竟是那樣的貧瘠。寫作必須是要有成果的,沒有成果的寫作頂多是一項娛樂。昨天看一篇博客,博客上面有這樣的一句話:當一個人說他對某項技能已經很熟練時,這個人基本廢了。在舒適區呆的太暢快,就忘記了挑戰,沒法步入學習區了。真正的能人都是一直在不斷的挑戰自己,不斷的邁出舒適區,在學習區前進的。目前我就在寫作的舒適區徘徊,是時候打破舒適,開始學習了。如何明確的肯定自己在寫作的學習區而非舒適區,如何進行刻意練習?把每天的千字文當成一種挑戰,刻意輸出成果,根據千字文的閱讀量來斷定文章的好壞是我目前所能想出的一種策略。研讀簡書、學而時嘻之里的文章是這項策略的第一步。后面將如何進行,實踐的過程應該會有反饋。根據反饋調整行動步驟吧。
確定了千字文寫作的目的,千字文寫作的績效標準,那千字文到底寫些什么東西?是寫每天七大姑八大姨的生活瑣事,還是類似網上的科普小雜文,亦或是每天的求職經驗。我想這些內容是都可以寫的,情感類文章或者科普小雜文寫好了閱讀量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提升。君不見簡書閱讀率最高的就是工具類與情感類文章。可事實上,這樣的文章更多的是一種總結歸納而非干貨的陳述。我想我要寫的千字文一定是要有營養的。工具類可以涉及不可過多;情感類涉世未深經歷太少難出精品;讀書筆記類著實容易落入替作者背書的圈套。這要如何?費曼技巧里面有以下幾句話:寫出你想理解的概念,用自己的話解釋出來就像在教別人一樣。如果教不了,就開始查閱資料直至解決它為止。既然審核學有所獲的核心在于解釋概念并讓別人明白,那為何不讓寫作去實現這一過程。寫作內容忽然變得清晰起來。早晨寫下自己當天要學的東西,并在一天的學習過程中理解并吃透它。晚上用千字文把所學知識解釋清楚。我之所學并不一定是讀者想看的?想想科學松鼠會、果殼網、泛科學便知道,重點不在于知識是怎樣的,而在于用怎樣的方式表達知識。表達方式的提升便可視為寫作能力的提升,一舉多得如是也。
文末再簡短的幾句話總結下千字文寫作的目的、千字文的內容以及千字文的績效考核標準。希望自己在未來的30天內能夠嚴格執行,將千字文寫下去。加油吧,騷年(內心一種異樣沉重的感覺鬧哪樣)!
寫作目的:提升自身能力,走出寫作舒適區。
寫作內容:解釋當天所學知識。知識是前設的,而非事后總結。
考核標準:知識點數量、閱讀量、點贊數目、評論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