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掌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博物館之一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8年之久的館長托馬斯·坎貝爾,近日宣布辭職了——據報道主要原因是經營不善,該館財政赤字將近3億人民幣!
其實坎貝爾很努力了好么!去年冬天,債務壓身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甚至想出開設“博物館健身課”的招兒——博物館這么寬闊,又有調性的空間,可以拿來搞健身!沒錯,就是開教跳廣場舞!感受一下外媒對“紐約大都會健身房”的描述:
“在亨利八世的金屬盔甲前做單腿支撐平衡,赤身裸體的羅馬獵神狄安娜銅像前跳爆竹,背景音樂是節奏強勁的迪斯科曲風,運動的同時還穿插收聽插畫師兼作家Maira Kalman對藝術品的解說……”
畫風大概是這個樣子……
博物館奇妙夜的節奏啊……
效果么……據說“在一群肌肉線條如此鮮明的古希臘雕塑前慢跑,激勵效果的確不比看著施瓦辛格差……”
但即使這樣,似乎也挽救不了館長下課的命運,4千萬美元近3個億人民幣的赤字可不是鬧著玩兒的,難道又要靠賣館藏文物來補虧空?每錯,是“又”——大都會博物館從2014、2015到2016年,連續三年都有拍賣館藏文物的記錄……圈內紛紛猜測,這是繼去年大都會博物館在紐約佳士得拍賣館藏中國瓷器之后,今年還要繼續賣家當的節奏嗎?
前不久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開放自己的藏品圖庫后臺,高清大圖隨便看——或許這也是為了方便未來買家能挑選自己的心儀之物吧……
大都會都賣了哪些中國文物?
2016年9月,大都會博物館將館藏的501件中國高古瓷和明清瓷器拿出,委托紐約佳士得公司拍賣。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俄羅斯圣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并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館藏文物超300萬件,其中最重要的亞洲部分,收藏有藝術品約3.5萬件,中國文物約1.2萬件。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代各時期不同窯口的陶瓷器,展陳在二樓亞洲館區域。
這場名為“美藏于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珍藏中國瓷器”拍賣的線下部分,204件(其他價值相對較低的器物,采用了網上拍賣的形式)大都會博物館中國陶瓷藏品,全部成交,無一流拍,總成交額達1208萬美金。
小學僧簡單統計了一下拍品構成,元以前的高古瓷有14件,涉及宋金元時期磁州窯、耀州窯、鈞窯、龍泉窯等中國南北方重要窯口。
為什么美國博物館的藏品能拿出上拍?
相對于中國國內博物館藏品的“只進不出”,國外一些基金會或非國立性質的博物館(大都會就是私立性質)采取了較為靈活的館藏商業經營政策,但對于出售館藏的目的卻有明確要求,大都會博物館所屬的美國博物館協會規定:出售藏品的目的不能局限于解決經濟問題——出售館藏只能用于購買新的藝術品、保護和修繕其它藏品;其中的藝術類博物館,出售藏品的目的必須限制在為了購買新的藝術品。
雖然大都會博物館拿出拍賣的這些宋金元高古瓷(很多都有傷),相比沒拿出來(下一章節介紹)的那些難稱精品,但是憑借高古瓷的獨特魅力、傳承有序的器物譜系以及“大都會”三字的金字招牌,還是取得了不錯的瓷拍成績。
小學僧說:大都會博物館雖然窮得開始賣館藏瓷器、組織大家在博物館“跳廣場舞”,但還沒糊涂到把館內的精品寶貝拿出去拍賣換錢花的地步。不過既然開了這個賣館藏的頭,未來那些“未出售”的館藏精品會不會又被拍賣換錢,這就難講了。
大都會館藏“未出售”的高古瓷
大都會博物館館藏中國宋金元時期高古瓷,涵蓋了官窯、鈞窯、哥窯、建窯、定窯、磁州窯等當時中國南北方重要的制瓷窯口器物。如果論“土豪”,大都會自然比不上大英的“汝窯七件套”——因為一件也汝窯沒有,但其所藏其他窯口的精品,也不弱于后者。
官窯
目前為止,南宋官窯發現有老虎洞和郊壇下兩處窯址。二者在胎、釉、燒造方法、器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老虎洞官窯瓷,釉色以粉青色為主,胎呈黑色或香灰色,含砂量多于郊壇下;老虎洞官窯,燒成溫度高于郊壇下,所燒器物釉面光澤并有玻璃質感,郊壇下器物釉面則呈現乳濁狀。
小學僧說:南宋官窯器有“紫口鐵足”之講,有些學者認為,其成因與南宋官窯器胎骨含鐵量高有關系,鐵含量高加之在窯內的還原焰作用下,器物底足露胎處和口沿掛釉薄的位置,就會分別呈現出黑色的“鐵足”,以及灰黑略泛紫的“紫口”。
哥窯
關于哥窯創燒的時間,有宋元之爭。元孔齊在《至正直記》中記錄:“哥哥洞窯器者一香鼎”。杭州市文物考古所于老虎洞南宋官窯遺址第四期元代地層,發現碗、盤、洗、瓶、爐等哥窯器。根據這批出土的哥窯器來看,胎質以較淡的褐色胎及黑褐色胎為主;釉色為灰青色、青中泛黃,少量為黃色;釉面密布金黃色的小開片,以及較大塊呈黑褐色的大開片,這就是哥窯器所謂的“金絲鐵線”。
小學僧說:官窯和哥窯器釉層表面開片效果的產生,與胎釉膨脹系數不同有關。通過調配胎釉的配方,讓釉的膨脹系數大于胎,二者系數的不匹配,使釉面在燒窯冷卻階段的后期會出現裂紋(開片)。胎釉的膨脹系數差值越大,開片越大,反之則較小。
關于哥窯金絲鐵線的呈色,有人工著色之說。器物燒成后,匠師將墨汁、茶葉汁等液體充當著色劑,施以釉層之上。大開片紋理粗而深,著色劑易于滲透,會形成似鐵的深灰色;小開片細而淺,著色后顏色較淺,呈醬褐色。有時為了讓大小開片顏色形成反差及增加層次感,還會分兩次著色。
定窯
定窯窯址在今河北曲陽,創燒于唐,極盛于北宋及金,終于元,以產白瓷稱著,兼燒黑釉、醬釉和釉瓷。定窯瓷應用有多種裝飾技法,其中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劃花為主,還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紋樣秀麗典雅。大都會博物館收藏有多件宋金時期定窯珍品。
為什么大都會博物館中有這么多捐贈的文物?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經濟高速發展,造就了一批財富驚人的實業家。這些資本雄厚的商人,通過收藏藝術品來體現自身的高雅品位與社會形象。而將自己的藏品捐贈給博物館,既可以獲得像在稅收抵扣等政策上的優惠,又能獲得不同于一般商人的社會地位。
《紐約時報》曾就富商捐贈博物館這一現象發表評論:“對于身份地位饑渴的紐約富人而言,在知名的文化機構謀個董事席位是通向社會地位的捷徑;而深諳此道的人則會直奔終極目標——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正是在這種延續至今的社會風氣里,大都會博物館得以迅速成長擴張,獲得了源源不絕的捐款、捐贈。
龍泉窯
龍泉窯位于浙江龍泉,創燒于北宋。其窯口中的北宋早期制品,在器型、裝飾、釉色等方面與越窯接近。到了南宋中期,龍泉窯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胎質細潔堅密,色澤晶瑩的白胎青瓷出現,粉青和梅子青瓷是龍泉窯于南宋時期較為重要的品種。
小學僧說:南宋龍泉窯粉青和梅子青品種,于視覺上來講,粉青的色澤純正淡雅,呈失透狀,玉質感強;梅子青的釉色清澈透明,色澤偏青綠色,有翡翠般的質感。
了如三舍藏南宋龍泉窯青釉紫口杯
杯斂口,外壁自口沿處向下圓潤內收至圈足部。通體施釉,釉層瑩潤,口沿及圈足底部一周露紅褐色胎骨。此杯口沿部有傷,采用天然大漆修復后,既有龍泉青釉褐斑之韻味,也于紫口、粉青之外增添了幾許水墨的風雅。
建窯
建窯窯址位于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創燒于晚唐五代,歷宋、元、明、清,以產黑瓷而著稱。北宋“斗茶”之風的興盛,以及“茶色白,宜黑盞”的需要,使建窯在此時期大量燒造黑瓷盞。其中專供宮廷用的黑盞,部分茶盞底部刻印有“供御”或“進盞”字樣。帶有曜變、兔毫、油滴等窯變效果的建盞,價值極高。2016年,佳士得紐約藝術周,兔毫盞的同門油滴建盞,創下了8000萬的建盞世界瓷拍新紀錄!
小學僧說:宋代兔毫盞的顏色(反射色)常見有金、銀、灰、黃、玉、藍等,其產生原理與釉層中鈣長石析晶過程、釉中的液相分離和窯內氣氛氧化還原的多寡等綜合因素有關。
了如三舍藏宋代兔毫盞釉面微距賞析
磁州窯
磁州窯為中國古代北方地區最大的民窯體系,創燒于北宋中期,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續。其主窯場,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的彭城鎮和磁縣的觀臺鎮一帶。因磁縣于宋代稱作磁州,故名磁州窯。其窯口制品工藝種類繁多,以白地黑花、白地褐彩、黑釉剔花、刻花、印花、劃花、凸線等較具代表性。
小學僧說: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兩件磁州窯黑釉凸線紋罐,采用了白堆線弦紋裝飾工藝中的“白線起棱”,這種凸線并非和罐身一體成型,系在胎體成型之后,將白色化妝土盛于袋中,袋開小口,擠壓使之粘于胎體,待干燥后再罩釉,其稱作“瀝線”。此種工藝常見于山東淄博窯、河北磁州窯和河南寶豐窯,其中磁州窯系中的淄博窯精品最多。
了如三舍藏淄博窯黑釉凸線紋雙耳罐
罐直口,短頸,腹部自豐肩處逐漸下斂至底足。頸部及肩部連接有綬帶狀雙耳,造型自然靈動。全器通體施以黑釉,并在罐體、雙耳處飾以白堆線樣式的凸線紋。其中罐體線狀紋飾,似水流從肩部自上而下至腹底,四條六組,對稱分散在罐體一周。雙耳凸線紋,也順應耳部造型曲線,自然流下。
山東淄博窯,始燒于漢代。北朝時燒制青瓷,有青黃、青褐等。唐代盛燒黑釉瓷,釉質晶瑩滋潤、色黑如漆。宋代燒制白瓷、黑釉陶等。宋金時期,淄博窯深受磁州窯影響,是磁州窯系中重要的一支。
結語
大都會博物館從2014、2015到2016年,連續三年都有拍賣館藏文物的記錄:2014年,拍賣館藏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古典大師繪畫;2015年,拍賣館藏200余件英式家具和裝飾藝術;2016年,501件館藏中國陶瓷上拍;那么,2017年……好吧,要不要組個團把里面的中國文物買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