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4點13分,這個時間點有什么特別的?
理論上講,周五晚上6:00到周一早上8:00,這62小時是緩解一周工作壓力的美好時光。可實際上就算已經完成了工作,沉重的工作感還是會在周末不時掠過心頭。
工作日過得超慢,休息日卻轉瞬即逝。
英國 Premier Inn 連鎖酒店發起了一項針對 2000 名成年人的調查,結果發現,周日下午4點13分,正是大多數人“周日憂郁癥”開始發作的時間……
“周日憂郁癥”是什么呢?明明還處在周末休假狀態,心里卻開始焦躁、難過、然后效率極低。嚴重者很可能窩在沙發上無法挪動,連續嘆息幾小時,一件正事也沒干成。
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一方面,人們意識到快樂的周末即將結束;另一方面,人們感到接下來又得面對壓力重重的工作日,就算原本喜歡工作的人也受不了。
沒關系,在這方面你并不孤獨。在線調查網站 Monster Survey 發現,76%的美國人都覺得自己是個嚴重的“周日憂郁癥”患者。
事實上,如果我們能換一個更為積極的角度看待,或許就不會如此焦慮。
“周日的夜晚不會被當作一個美好周末的結束,而被認為是某些不受待見的事情的開端?!奔又莸木窨茖<?Stuart Brown 這樣說道。那件“不受待見的事情”,就是上學和工作了……
就算是熱愛自己工作的人也能感受到這種壓力。羅斯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Steven Mayers 解釋說:“由于互聯網讓人們能夠遠程參與工作,工作也就越來越多地滲透進私生活中。比起十多年前,現在的人更容易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盡?!?/b>
怎樣讓自己在周日也好過一點?
1、在周五,而不是周日晚上,做好下一周的計劃
上文說到,周日晚上焦慮的原因之一是“人們感到接下來又得面對壓力重重的工作日”,下一周的任務在你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美國的一位專業組織者 Peggy Duncan 建議說,你需要在星期五離開辦公室之前,就列好下周一要完成的工作計劃。周日的時候,盡量做一些轉移工作注意力的事情,比如下文會說到的運動、陪孩子、約朋友見面等等。
2、同樣的,把正事挪到周六完成
嗨歌、打球、泡吧、旅游……周六各種浪,然后把一些正事和任務留給周日,這是很多人度周末的模式。這種安排看似合情合理,但會加劇周日的難過。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教育心理學博士 Erika A. Patall 舉了個例子:“如果把周日晚上空出來,孩子們星期一的心情也會積極一些?!?/p>
所以,她對周末的安排是這樣建議的:趁著星期六心情不太沉重的時候,就把各種瑣碎的事情處理好,那會讓周日好過一些,并且效率會更高。
3、要做一只社交動物
周日要成為一個“隱士”很容易。但很多研究也證明過,享受社交生活的人會更快樂一些。
可以穿著睡衣宅在家里刷朋友圈嗎?“也可以吧?!?Mogilner 說,“但通過屏幕的交流,遠遠比不上去接觸有血有肉正在呼吸的人?!?/p>
《美國社會學評論》曾發表過一項研究,發現那些定期參加教堂禮拜的人對生活的滿意程度更高。研究者認為,這種滿意度不僅僅來自于宗教信仰,更是因為人們在做禮拜時能接觸到朋友和熟人,團體式的活動讓人找到歸屬感,心情也隨之提高了。
或者,你可以給自己安排一些志愿活動。Psychological Science 上的一項研究表示,把自己的時間貢獻出去,會給人一種自己擁有很多時間的美好錯覺,這顯然是“加長”周末的好辦法。“你會覺得自己在非常好地利用時間”,那帶來滿足感,也不會在周日晚上絕望地責問自己:“周末怎么什么都還沒做就結束了!”
4、周日千萬別什么都不做
“我今晚索性什么也不做了!”有的人周日會如此“放棄自己”,但這并不是緩解周日憂郁的最好方法。
比起在家擼劇,你或許需要做一些能讓自己動起來的事情。與其在家葛優躺,被心里的焦慮折磨,還不如隨便做點什么轉移注意力。
“如果你做一件能讓自己動起來的事,你會更專注于那件事,腦子里也會裝不下那些關于工作的焦躁不安,更別說讓它占據自己了?!?Psychological Science 的一位研究者 Mogilner 說道。
周日到底可以做點什么呢?
怎樣把周日過成一塊擦去整個星期的身累和心累的海綿?
有人周末準備食材煲了一鍋好湯,好滋味好營養溫暖了整個家;
有人報名技能培訓課程周日去上課,見縫插針地強化自己的工具箱;
有人離家比較近,周日開車去陪陪年邁的父母;
有人策劃別出心裁的約會行程,給自己的妻兒一個別致的驚喜;
有人作息規律、飲食正常、保持運動、親近自然,給身體一個高效完整的充電。
1、做點“無用”的事
當每一個人都在拉扯你要去做很多他們認為有用的事情的時候,你已經沒有時間活著了。做點跟升官、發財、成名沒關系的事,做點跟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有關的事。
我們需要做點無用之事以治時代焦慮癥,好比誦(朗)讀、下棋、聽音樂、爬山、收拾花草、聽風、看水、品茶、跑步等等,甚至是陪孩子說說話,陪女朋友看電影都可以。
無用是:讓腳步暫停靈魂跟上、不功利更本真地享受生活、與社會和自己和解、以樂趣戰勝焦慮、以平和心態迎來人生新境界。
生命,需要一種平衡。無用于事,有用于心。
2、做點“有用”的事
隨著職場人“充電”的需求被互聯網再次挖掘,內容創業、知識付費的浪潮已然興起,周末充電已經成為標配,如果你不學習,好像就要落后了。
具體來說,你可以參加一個線下專業培訓,可以報名某個線上學習班,也可以瀏覽某些資源網站。
學習的內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通用技能,比如:演講與表達、office技巧、語言、時間管理、數據分析等;二是行業內的垂直內容,三是個人興趣愛好,往往是“從零到一”系列,比如攝影插畫、音樂舞蹈、烹飪整理、社會歷史等。
實際上,“無用”和“有用”取決于你怎么看待你正在做的事情。
如果你的目的是渴望達成工作目標,那么做的越多,越能樹立職場的自信,但是要注意,也許它只是緩解當前的焦慮,而并沒有什么實質作用。
如果你沒有什么目的,只是為了讓自己開心,那么做的越多,越能讓你活的更滋潤,但是要注意,也許它只是讓你表面看起來很享受生活,然而并沒有給自己帶來多少積累。
額外的4個小技巧
關于如何解放自己,更愉快的度過周末,這里還有4個小技巧。
1、挑一個時間斷網。不是說整個周末都不上網,但哪怕不帶手機去散個步都會讓人有一種解放的感覺。
2、做,然后拋開。工作日往往積累了很多雜事需要周末完成,你需要盡可能在這方面少花時間,可以設定一小段時間用來做家務和雜事,做完就把它們拋開,馬上投入下一項。
3、做一些和工作日相反的事。比如你的工作需要坐在椅子上長時間面對電腦,那么周末就需要從事園藝、手工、游戲、烹飪等活動。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外出、不停打電話、應酬,你就可以嘗試去電影院看電影、去歌劇院看演出、去體育館看比賽,或者多看書、聽音樂,甚至嘗試冥想。
4、偶爾做志愿者。去“活動行”、“豆瓣”搜一搜,你會發現很多免費的社會活動,比如大學生組織的讀書會,跑步愛好者組織的夜跑活動,琴房組織的音樂會,甚至是創業園舉辦的項目路演,你可以挑一兩個自己感興趣的報名,并主動申請做志愿者,這是開展社交、結識志趣相投者的好辦法,提高“能見度”還有助于為自己打造更好的形象。
很多朋友聊起周末如何度過,恐怕都是“在家葛優躺,躺得頭昏腦脹的,餓了點份外賣”,但是你要知道,每晚利用好八九點鐘,日復一日,能和別人拉開區別度,而一個人度過周末的方式,決定了與別人之間的段位差。
參考:
Lens:周日下午4點13分,這是一個讓人覺得生無可戀的時刻?
梁爽:度過周末的方式,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段位差
華爾街見聞:如何殺死周日晚上的焦慮
愛莎:周日做點無用的事,跟焦慮說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