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要么讀書,要么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勺x書還是行路呢?《活著,走著想著》這本書告訴我,在行路時讀書,讀別人如何行路。
幸得此書,如獲至寶。我本是一個喜歡讀書和行走的人,也喜歡欣賞旅行中的風景。至于旅行,對于我來說到底有何意義?我從未想過,只是喜歡。但書中九十九位作家各自不同的高論,卻如一縷縷清風拂過臉龐,一股股甘泉滋潤心田,讓我忽然意識到,旅行應該是一直在路上的。
為了看一眼太陽,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期待明天的太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要活著,我們必會走著,馬不停蹄??晌覀兺活欁咧?,為生活奔波著,忙碌著,卻很少有人用心地去想著。從古至今,人們往往追求的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人生之旅,卻很少有人去追求“陌上賞花,宜緩緩歸”的人文情懷。
人來到世上,又何嘗不是一種旅行呢?我們都是帶著某種意義,來紅塵中走一程的。有人的旅程長一些,有人的旅程短一些,不管是長是短,都是我們的造化與宿命。何不讓自己的心靈隨身體去行走,在行走中放下該放下的,感受從未感受過的……
書中的九十九位作家在自己的人生旅行中要么與天空、歸鳥、山水、四季的風共舞,要么讓心靈在文字間游走。山水相依處,即是心情放飛時。人在大地上行走,不過是蘆葦在風中搖曳,而每個人的眼中都有獨特的風景。卞之琳說:“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闭绫緯木庉嫵踢h所認為的那樣,這首詩很適合這本書。
九十九個靈魂的旅行,九十九種不同的風景,雖然風景不盡相同,但卻有共同的特性,即他們一直在走著,想著,用眼來閱讀這個世界,用文字來編織著生之旅程。為什么去旅行?也許看過這本書之后你會有更深刻的感悟。
孟子說,仁者愛山,智者樂水。是啊,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曉水深;不賞奇景,怎知其絕妙。人在旅途,游覽一處風景,觀賞一處人文,回憶一段歷史,體驗一次民族風情,也就是走一回人生。人來到世上不是為了爬行,而是為了飛翔。心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人與遠方的不期而遇,就像一場穿越時空的愛情。還有什么,能比深入身體和靈魂的旅行更讓人刻骨銘心呢?人間只是靈魂的旅店。
旅行,并不在于你能飛多高,走多遠。有人不出門,可思想已經飛過萬水千山;有人不言語,可情已經上了九霄云外。閱讀是在紙上的旅行,那些寫在紙上的詩和文字,比你的雙腳走得更遠,跑得更快。而人就像是在人間旅行,像一個郵件,從童年到老年,白駒過隙間就郵進了墳墓。這是一去不復返的旅行,因此,保持激情與沖動,讓我們人生的這趟旅行充滿詩情畫意吧。因為,沒有回程路。
讀書即旅行,是游走在紙上的旅行。長長的路,慢慢地走。既然活著,那就邊走邊想,讓旅行,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