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小寒》
已亥年臘月十二,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小寒伊始土旺,金相,火休,木囚,水死。小寒是最冷的時節?!靶『蠛涑杀鶊F。”天文和保健專家提醒說,此時節,公眾應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尤其是年老體弱者,在注重頭部、腹部、背部和足部保暖的同時,還應注重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發作。此外,還應多吃些御寒食物,如紅棗、蘿卜、橘子、牛肉、雞肉等,可提高免疫力。
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從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卻比大寒冷,可以說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在這水凍草枯、寒氣逼人的日子,還請各位注意防寒保暖,春天已經不遠。
《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
【唐】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中國古代十二律中的頭兩個音律,黃鐘是對應子月即十一月,大呂對應十二月。大雁開始北遷,喜鵲開始筑巢,野雞開始鳴叫。雖然仍是嚴冬,但離春天正月已經不遠了。
小寒,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標志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因此民間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團”的說法,而小寒一過,馬上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鄉 | 小寒之日"雁北鄉",鄉是趨向,北飛雁已經感知到陽氣。
二候鵲始巢 | 后五日,"鵲始巢",喜鵲噪枝,已經開始筑巢,準備繁殖后代。
三候雉始雊 | 再五日,"雉雊",雉是野雞,陽鳥,雊,是求偶聲,早春已近,早醒雉鳩開始求偶。
我們常常將小寒和大寒并稱為隆冬,“小寒大寒,凍成冰團”。
隨著氣候變化,雖然幾乎每個節氣都在變暖,但最冷的三個節氣,始終是:第一名小寒,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盡管它叫小寒。第二名大寒、第三名冬至。
為什么將小寒節氣稱為無冕之王呢?
兩個原因,一、它最冷,比大寒還冷,卻只叫做小寒。二、它最容易下雪,比小雪大雪還容易下雪,名字卻與雪無緣。
小寒時節,日照和降水,都開始觸底反彈,而且是強力反彈。但氣溫卻還在繼續觸底,風也變得更狂躁了。
所以小寒的天氣,按照陶淵明的說法是:“凄凄歲暮風,翳翳 [yì yì,晦暗] 經日雪。”風雪交加,幾乎是一種常態。即使大白天,也是天色晦暗,“荊扉晝常閉”,人們只能整天躲藏在屋子里,“邈與世相絕”,讓自己“閉關”,完全與世隔絕。
隆冬時節的田園,不復清雅,只有凄寒。往往是“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栗 [bì lì,古代樂器],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寒風嘶吼,籬笆發出樂器般的聲音。
人蜷縮在屋子里,如同冬夜露宿街頭一般。腦補這樣的情景,我們就能夠理解古人為什么苦寒,為什么數九,數著日子盼望著冬去春來了。
從前,北方人把生活之美滿,形容為“老婆孩子熱炕頭”。躲在屋里“貓冬”,盤坐在炕上“嘮嗑”,幾乎是東北人冬季之日常。
問題來了,既然小寒比大寒還冷,是24節氣中最冷的節氣,那為什么還叫小寒呢?是不是古人給弄錯了呢?
關于這個問題,可能因為——
第一,我們衡量寒冷,是依據氣溫高低,小寒時天寒最甚,所以說小寒最冷。古人衡量寒冷,是依據冰層厚薄,大寒時地凍最堅,所以說大寒最冷。
第二,古人界定寒冷程度,也基于人的主觀感受。小寒時,天氣雖然很冷,但人們的耐受力尚可,不覺得已冷到極處。等熬到大寒時,即使氣溫沒有變得更低,人已被寒冷折磨得力倦神疲,可能反而會覺得大寒更冷一些。
第三,古人信奉“物極而反”的理念,夏季只要開始轉涼,就是秋;冬季只要開始回暖,就是春。兩個極致季節,巔峰總是在最后。所以冬季的最后一個節氣獲得了大寒的名號,而最冷的節氣只能屈尊地被稱為小寒了。
判定小寒大寒誰更寒,未必是古人存在謬誤,而主要是衡量寒冷的古今視角有所不同而已。
另外,或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二十四節氣開始萌芽和創立的先秦時期,中原地區可能確實大寒比小寒更冷。綜上所述,最寒冷的節氣是小寒。
妃子笑在此祝愿先生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