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普遍的認知中,演藝圈就是一個刷臉吃飯的行業,娛樂圈與金融圈實在是扯不上什么關系。但是在不久前,白百何出軌小鮮肉事件曝光之后,不光牽扯出了其背后資本的變動,在其“前夫”羽泉發布了一段“澄清”視頻并宣布“無限期推出娛樂圈”之后,離開演藝界的羽凡將何去何從引起網友的熱議,由此,羽泉除歌手之外的另一身份——“投資人”也被廣大“朝陽群眾”扒了出來。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2年至今,陳羽凡先后設立、投資了十三家公司,但是這些公司的經營業績差距明顯,可謂兩級分化,甚至其中三家公司目前甚至已被相關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對于很多明星來說,拍電影電視劇、參加各類綜藝節目、發行專輯唱片等等的收入雖然不菲,但是卻遠不如做一些投資獲利多,因此當下娛樂圈中,不買買股票、做做投資的圈內人寥寥無幾,更多的明星將資金運用到投資當中,以獲取更高額的匯報,支撐他們在娛樂圈中立足。
雖然羽凡的投資項目基本沒有感受到這次白百何出軌事件帶來的“震感”,但是對于羽泉投資項目的曝光卻引起了媒體及群眾對于明星投資的好奇,大批“朝陽群眾”興致勃勃的對于各路明星的投資項目開扒。
提到娛樂圈投資人,首當其沖的非趙薇莫屬。2014年阿里巴巴斥資購買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60%的股權后,趙薇以每股1.60港元的價格,斥資31億港元買入該公司的股票,隨后馬云注入娛樂寶和淘寶電影票,更名為阿里影業。趙薇在不到半年時間,就狂賺40個億。這應該是趙薇步入投資界之后的最耀眼的案例之一了。趙薇之所以被稱為娛樂圈里的“巴菲特”,不僅僅在于她的明星效應,更多的是有親夫黃有龍的傳道授業解惑,而且又有朋友圈里懂行的人帶著玩,怎么也不會輕易玩壞了就是。
趙薇現在已經很少再出現在熒屏之上了,似乎是專心投身于家庭和投資事業當中,再也不是曾經的“格格”了。而同樣活躍于投資界又兼顧演藝事業的女星就不得不提四小花旦之一的楊冪了。
就在演藝事業如火如荼的同時,楊冪也將目光投向了資本市場。在擬借殼深市公司泰亞股份上市失敗之后,她又將目光轉向了新三板,通過以低價(每股1.7元)參與定增和協議轉讓控制西安同大,再高價(每股77.95元)增發,引入戰略投資者東方明珠旗下的SMG尚世影業,硬是把原本幾千萬資產運作成了幾個億,身價倍增。
說到新三板,這似乎是明星投資比較青睞的一個領域,在現今的新三板掛牌公司的股東榜中,藝人明星的名單已經是長長的一串。前有“孔雀公主”楊麗萍在新三板市場賺得盆滿缽滿,后有劉詩詩身價翻了好幾番,新三板成為明星投資的新熱點。
由于明星的知名度和粉絲群體,因此本身具備很強的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所以當明星出現負面消息時,也會給所投資的公司帶來一定影響。但是這一影響又是有限的,很大程度上受影響的項目都存在于影視、文化等領域,以陳羽凡為例,此次與白百何的離婚事件或許讓陳羽凡在演出領域的投資項目產生一定波動,但是對于他在餐飲、物流等領域的投資基本沒有影響。由此來看,明星投資在熟悉領域試水之后,其今后的投資方向會慢慢想其他領域擴散,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更多的集中于互聯網領域。
?????3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