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記事不久,就看了一部轟動一時的港人拍攝的武俠電影《少林寺》,當時我跟幼時的玩伴一起模仿和探討一些招式,今天憶起,電影中的故事情節和某些打斗場面至今仍歷歷在目。中國大陸的媒體沉寂多年,在港臺文化涌入的巨大沖擊下無法招架,也是理所當然。
? ? ? ? 幾年之后,《射雕英雄傳》、《霍元甲》系列及其他港臺,甚至新加坡等地武俠劇的熱播,引導我逐步走向初高中,武俠小說成為枕邊案頭必備。大學畢業之前,金庸、古龍、溫瑞安,不客氣的說,凡是市場上有的,都已經至少讀了一遍。有時跟朋友談天說地,品評武俠小說,自認已隱隱然成為行家里手。
? ? ? ? 在“成人的童話”中沉迷已久,陷溺極深。也曾夢想無意中得到一本武林秘籍,一番苦練后成就絕世武功,成為不世高手,也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沖天豪情。上世紀90年代后,武俠小說逐步不看了,轉頭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在《史記》、《漢書》中找到了不少“以武犯禁”的俠客、事例,發現其描述也都平平常常(畢竟不是武俠小說),從此成為高手的心也淡了。幾年前偶然看了一個視頻,才開始對中國傳統武術有了更新的認識。
? ? ? ? 大家可以搜一下“澳門比武”。
? ? ? ? 這是中國傳統武術高手比武留下的最早影像,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的澳門。
? ? ? ? 吳家太極掌門吳公儀與白鶴派“白鶴三夫”之一陳克夫在好事的香港導演架起的3臺攝像機前,以“王八拳”、“窩心腿”互毆,直上直下,門戶大開,全無章法。歸根到底,是“無招”對“無招”的見招拆招,舉世嘩然。
? ? ? ? 這就是我們的傳統武術?
? ? ? ? 后來遍翻資料,了解到上世紀70年代末,國家體委聯合北體,結合中國傳統武術和摔跤兩者中的拳、腿及摔法等,創制出了相應的比賽及規則,即散打。散打初創,為武術界諸多高手譏諷為“拳擊加個腿”。但散打運動員們經過學習,在幾年后的一次散打對戰傳統武術的比賽中,竟然兵不血刃將各路武林高手打的滿地找牙,從此擂臺上再也沒有未經散打訓練的武林高手了。
? ? ? ? 應該說傳統武術的實戰神話應該早就不在了。
? ? ? ? 也就是在翻閱資料時,知道了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看不起神神叨叨的那些所謂高僧,曾國藩效法戚繼光,對這些旁門左道也是持拒絕的態度,認識到他們難堪大用。歷朝歷代駐守邊疆的大吏對這些武林高手無不持反對的態度,他們都知道:在實戰中,花架子是絲毫排不上用場的。
? ? ? ? 單純說肌肉的控制,“扎馬步”意在訓練下盤,使站樁更加穩固結實,不致使身體重心不穩等,但現代化的訓練更強調了腿部肌肉與全身的配合,實戰中誰去站穩了任人踢打?在速度、力量均衡的情況下步伐靈活豈不更佳?其實簡單的跳繩比“扎馬步”更科學。所謂“寸勁”,其實就是爆發力的訓練,現代也已經有了更好的訓練方法,綜合器械的使用大大增加的訓練效果……。
? ? ? ? 在科學出現之前,世界各地的技擊術其實應該是差別不大的,無需厚此薄彼。單一談論“狠”的話,泰拳大概略居上風,綜合方面,中國武術、日本柔道和西洋拳擊等都各擅勝場,甚至南美叢林、非洲草原部落中的戰士雖沒有這些系統的技擊術,但單兵作戰能力也極為強大。但冷兵器時代,提高戰斗力的最佳方法是人數眾多(農業的優勢就看出來了,這正是歐亞大陸崛起的原因),再加上盔甲和武器的研發,在攻城拔寨時,傳統武術等倒是小道了。
? ? ? ? 目前的中國傳統武術(其實不僅僅是中國),更多強調的應是修身養性、鍛煉身體,在世界頂尖的UFC這種實戰中最為強大的是經過科學訓練的格雷西柔術。有“武林高手”說規則不允許挖眼踢襠掰指頭,否則UFC將是中國傳統武術的天下。這實在很搞笑,因為這些規則恰恰是保護弱者的,你挖眼踢襠掰指頭比專業運動員快?比專業運動員狠?如果有這種規則,早躺下的必定是傳統武術習練者。更何況中國傳統武術博大精深,其關鍵所在竟然是這些陰損的招數?
? ? ? ? 有時跟朋友聊天提到,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一棟塵封已久的老屋,唐詩晉字漢文章,書法、繪畫、瓷器、戲劇、武術、傳統醫學……,都安安穩穩放在里面,絕對值得后人揣摩,值得后人學習,但如果非要說武林中一定有高手無敵于天下,中醫甚至醫不死之命,絕對是過于托大了。我們今天學習傳統武術,其實并非是出于格斗所需,更多的是基于強身健體。“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縱然沒有精深高絕的武藝,也同樣報效祖國、服務于民!
? ? ? ? 忘了說一句了,今天早見到朋友圈里有關于中國傳統武術的文字,便按照幾天前剛剛在某高山上樹洞里撿到的《洗髓經》匆匆打通任督二脈,氣凝丹田,淵渟岳峙,開會前行此一文,內力充盈,胸懷大暢,時靈時不靈的六脈神劍突然元轉如意,今晚誰與我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