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以后,歲月寧靜致好。閑著沒事,我就忙著懷舊,這還不行,我還想找一群人和我一起懷舊。
一
最開始找的是中專同學,最想在那時和他們一起致終將逝去的青春。
90年代初,畢業的學生分開天各一方,彼此聯系的方式就是書信往來,如果不經常聯系,再找就難了,不像現在的畢業生有這群那群把他們牢牢的凝聚在一起,無論走到天涯海角,只要有網絡,想找誰就是分分鐘的事。
我們那時不行?。e說網絡,誰家有電話都是相當牛的事。所以我們畢業時,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留言冊的最后一頁留下通訊地址。
我的畢業留言冊是借我半塊橡皮的同桌送給我的。留言冊的前半部分用來放照片,后半部分寫留言,所以很實用。也是我珍惜同桌和同學情誼吧,無論結婚、搬家,十多年了,我一直把它放在身旁。
這本留言冊的不但能幫我懷舊,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記下的那些同學們的聯系方式。是這些地址讓我的懷舊找到了一個出口。
當時,已經有了網絡,喜歡qq聊天的我建了一個同學群,所以找同學的熱情異常高漲。有一天,閑著沒事,翻出了那本留言冊,在單位利用職務之便開始打114,按照同學們留下的親人的工作單位地址去查找電話號。別說還真找到幾個同學的信息,激動之情整整持續了兩三天。
在尋找同學的過程中,徐同學挺讓我感慨的。按照當時她留的地址我根本聯系不到她的家人。我是通過一個和她同鄉的網友幫助,才有了她的電話,當時把我激動壞了,拿起電話就打給她。她已然不太記得我了,想了半天才知道我是誰。當我告訴她我的老公也是同學時,她說出了另一位同學的名字,我當時差點暈倒。
那天和徐同學沒話找話聊了一會,就放下了電話,明顯感覺她沒有我激動。她也沒有強烈要進群的意思,感覺她剛到了一個新的城市,每天打工很是忙碌,所以同學情對于她來說不是重要的,一對比顯得我好無聊啊。
徐同學從此再也沒有和我聯系,再次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也許受了徐同學這事的打擊,我找同學的熱情大減,建立起來的同學群也從開始的熱鬧到后來的寂靜無聲。
前兩年,梅子和我念叨著要找中專同學的誰誰,我早就沒有了熱情,才知梅子的懷舊情緒比我來的晚,而我已經邁入了懷舊的新階段。
二
我所謂懷舊新階段,也沒什么特別的,就是從找同學轉向更深遠的懷舊。我開始想起從小一起長大的伙伴。
我想念小兵。小兵是我小時候的玩伴,她家和我家是鄰居,我們天天一起玩,有時還吵架。
后來,上中學后,我家搬到了鎮上,小兵家搬到外鄉,然后她就遙無音訊了。
當然,我沒有特意去尋找小兵,我只是在想小時候的事時想到她,想起我們一起經歷的歲月。猜測她現在變成的樣子,生活的狀態。我已經有三十多年沒有見到她了。
我是在一次回故鄉的車上無意找到聯系小兵的線索的。也就是在那天的下午,鬼使神差般,想念的小兵就和我在微信上對話了。她在“大城市”鐵嶺,離我們這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
找到小兵后,我跟著她進了小伙伴群,那里還有幾個我們一起長大的伙伴,原來她們一直在聯系,單單沒有我。
那一晚,我們在群里像一群小麻雀叫喚了大半夜?;腥婚g回到了三十多年前,我們說著同樣的事,聊著共同記住的一個人,一個地方。
第二天,群里熱鬧了一會就寂靜下來,多少天了也沒有人說句話。后來小兵回來了,我們聚了一次,我請的她們。在飯桌上,她們幾個說著家長里短,倒也能聊得來,我大多是聽著,偶爾參與說幾句,沒有顧忌地表達我的觀點。
飯后,我們揮手再見,從此再無聯系。
有時會看到小兵在朋友圈發她再來我們這兒的消息,我也裝著沒看到。她們幾個聚會的照片發上來,我知道她們正在一起開心地在我所在的城市唱歌呢,心里略有那么一點失落,轉瞬就消失的沒有影蹤。她們沒有找我,我也不會急著趕過去。
經歷過這事后,我想我要找的不是她們,只是一份回憶吧,一份我們一起度過的年少時光。我們彼此找到了,一切也就結束了。
三
而今 ,我很少再找誰,因為我知道所有的尋找都是一樣的。比如我前天在飯局上找到了初中同桌的微信,和她聯系上了,也打聽了彼此的生活近況,然后生活就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沒有絲毫的改變。
把這樣的困惑發在朋友圈,有人回應和我產生共鳴。她和我想的一樣,一致認為所有的深厚情誼都是有時代性的,都需要有共同滋養它成長的土壤。際遇變了,找到的只是昨天的美好,卻沒有明天的繼續。
是啊,曾經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經不起歲月變遷。我們是很想手牽手一起往前走的,可是我們去的地方不同,只好相望于江湖。
想明白這點后,便釋然了。覺得這樣也好。
知道你在,便心安,不再打擾。這也是一種天長地久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