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小說】重職人生之別有動天 (18) 看得見的有什么,看不見的有什么?

文/平果辰 圖/網絡

看見了看不見的

我從小地方走入花花世界里,眼花繚亂的多姿多彩讓我大開眼界。而眼界,又為何呢?就我的見解,眼界這東西,不是指眼睛看到的是什么,而是從眼睛里看到看不見的有什么。眼界即是看不見是看見,看見即是看不見。眼界即是眼睛里的世界,眼界就是世界,即是人生的模樣。眼界所及的,就是人生的模樣。眼界控制著距離,遙不可及的接近,接近的遙不可及。眼界即是遙遠是近距離,眼界即是近距離是遙遠,眼界即是距離是無邊界如宇宙。眼界即是你想它是什么,它即是什么。眼界即是從一顆豆子看出整個星球。

眼界,就是格局,視野,見識,維度。不同的眼界,有不同的境界。有的人的眼界,有經驗之談,有他人建議,有規劃走向,等。也有人的眼界,什么都沒有,沒有至什么都有,也就是所有了。眼界的變動,將動搖一個世界,至少一個,自己的世界。改變自我的認知,世界的認知。好比我在沒認識師父前,我的眼界是狹隘的,可他卻改變了我保持了這么多年的觀點。宇宙中,我們都很渺小。眼界里,宇宙不過就不過豆大。這些塞的入塞不入的,是何其渺小。

每分每秒,都有花兒在凋謝,也有花兒在盛開。當你為了落葉的離去而感傷時,土壤里的種子正長成樹苗,等著被灌溉。何為生,何為息?何為存在,何為不在?何為選擇,選擇為何?而我選擇的,對嗎?我們每天要面臨的選擇那么多,今天要穿什么,早午晚要吃什么,怎么樣的選擇,才是對,又怎么樣的選擇,才是錯呢?怎么樣是對的,怎么樣是錯的?

記得在一場出賽中,隊友順手把手上拿著的垃圾丟進內街邊的花盆內。我問他,為什么這么做,他沒看到那是花盆嗎?他說他看到裡面有垃圾,以為那已經變成垃圾桶了。自此,那花盆裡總是堆滿了垃圾。還記得有一次不知道在哪兒了,隊員將塑料的盒子丟進了不可回的收垃圾桶內。我問他為什么這么做,他沒看到分類的垃圾桶嗎?他說他看可回收的垃圾桶裡面沒有東西,所以以為沒人丟就不丟了。因此,許多可回收的垃圾,就真的變成了垃圾。

很多時候,人類都會選擇性地跟隨大部份人所說的去做,而把小部份人的聲音給忽略掉。因為〝團結就是力量〞,那聲勢浩大的聲量,不可被忽視。就此,大部分人的贊同被認為是對的,少數人的贊同被以為是錯的。但是,〝力量〞不能給與答案,事實即是事實。即使全世界的人皆說地球是正方形的,只有一個人說地球是圓的,也不代表著地球真的是正方形的。就好像在群體里面,大家都說了錯,你喊了一句對,卻被海量的聲音給淹沒了,也不代表你是錯的。但當大家都質疑時,你還能保持相信嗎?

有人說,人類是群體動物,也有人說,人類是個體動物。我說,人類是個體的群體動物。人類很奇怪,被賦予模彷的本能,喜歡模彷,也習慣模彷。就拿我所處的社會來說,有一堆不成文的規矩的,比如說什么類型的人該歸為一類,我們該過什么樣的生活,總有標準的制式答案可供參考。

就像一群綿羊,一定要有一只領頭的羊,領頭的往哪走就往那走,當領頭的不幸踩錯腳,跌入山谷后,接著下來的羊群們,也跟著跳崖。他們跟著領頭羊太久了,走著走著就忘了自己。沒人帶領,即失去分寸,不知所措。所以不遲疑那是錯誤,一起跟著錯。而每一個微小的動作背后,影響都不小,足以牽扯到千千萬萬隨后跟著的〝羊群〞。當大家相信時,你會質疑嗎?

許多時候,周圍的聲音總是會造就出一個人。人循著那些聲音,就變成聲音裡的人了。別人口中的別人,到最后成了鏡子里的自己。老師說你不應該這么做,父母說你必須這么做,所以你就成了他們想要的你。但是你有想過為什么不應該,為什么必須嗎?還是,只是盲從?就算這樣,大家都這樣,這樣也沒有什么不對。但,這算是對嗎?

耳朵無法關上,無論什么聲音傳到耳邊,難聽好聽的,它都得聽入耳。但是,大腦可以進行判斷。人類不是聽令行事的使者,不必盲目聽從,也無需跟從指令。無論聽到什么,聽了后,自行消化這些言語,再來聽聽你內心的話。對于什么事該做什么不該事,別跟從他人的,請自行進行判斷。但當大家都懷疑時,你還能保持相信嗎?當大家相信時,你會質疑嗎?我會。

我相信我所相信,我質疑我所質疑。人云我天空,人天空我彩虹。我開始質疑了。

〝我是不是選錯了?〞

這道問題,不斷的旋繞在我腦海里。

開心的元素,由何而建立?答案因人而異。一杯酒,飲來痛快。一頓飯,吃出快樂。一些陽光和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能捎來歡喜。然而,一棟房子,也不能成立起高興。那為何不選擇最簡單的,化繁為簡?

此時,我異想天開的聯想到了辛穎心所說過的話,不該是為了取得杯子而去喝水。目的是喝水,而不是怎么喝水。怎么,只是個附屬品。可是,怎么,卻成了矚目的亮點。無論是在睡覺方面,在喜歡方面,在生活方面,都是一樣的。要什么不要什么,不應該以一個形式當作出發點。要怎么喜歡就怎么去喜歡,而不是喜歡什么就該怎么去喜歡,就像在體驗閣樓所嘗試的一切那樣。好像,問題又回到了根源。喜歡,真是難以理解,如審美。可是,喜歡又極其重要。沒了喜歡,沒有想要的,沒有方向,沒有方針,即如斷了線的風箏,重奪自由了,卻等著隕落吧。但有沒有可能,開始,即是隕落,隕落卻又展新開始?什么意思?不明所以,又此乃所以。

太多的問題了。這些問題,我都解不開,可我又覺得,這未免不是好事一樁。就像我有種天賦,總是能在故事的開頭,就猜到了結尾,所以我對看電視劇還是電影,早就失去了興致。循著前端,即已經能摸索到后方,就已經是盡頭了。這,是會讓人提不起干勁的。當知道了時,已經變成了了無意義的事。怎么說呢,就一種洞悉力極強的無奈感吧,變魔術知道了魔術的伎倆,就不會有〝哇!〞的驚嘆。也許,這就是辛穎心總是一副慵懶的姿態的原因嗎?因為,知道得太多了。太,無趣了。

也許,不明白,看不見,猜不透是好事,如果懂了,那未免是一件無趣的事。不懂時,一點點的小發現,都會激起激動的火花,為獲知感到雀躍。但一旦什么都懂得了,那些躲藏在驚喜里面的喜悅,存在已經沒了它的目的,已經失去了讓人探索的趣味。知道了,就沒了樂趣,游戲就無法進行下去了。

弄明白是好事,沒弄明白是更好的事。可是,對于該知道的,還是應該知道。不是嗎?可是答案,誰可以給我?又為何要給?答案,不該是給的,應該是自己找的,對不?但是,理解這種東西,逼不得,要腦袋要清醒,才能讓思緒分析運行。而我現在,混亂了。為此,參透不到的我,我需要一段時間,沉靜,思索。

上篇:你要的,到底是什么?需要?想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