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學習心得十七

? ? ? ? 今日繼續學習《答陸原靜書》,心得如下: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一是既然憂慮私欲滅于東而生于西,不如私欲原本就沒有出現,即使私欲在萌生,就及時將它扼制在未萌之先。這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讓自己的心純然天理而沒有一絲人欲的私心,這是修煉圣學的功夫!"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二是晉代的慧遠大師認為,佛教教義和儒家經典并不矛盾。他們的目的和實質是相同的,只不過論述方式以及起作用的范圍有所不同而已,如果能結合兩者的精義去體會教義的話,就不會為兩者表面上的差異而迷惑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 三是孟子認為,萬物的特點都具備于我的心中,反省我心而達到與萬物相通的“誠”的境界,是人生莫大的樂趣。這一結論,是他將仁義道德從內心世界擴大到人的社會生活,又進而擴大到宇宙萬物而總結出來的。“萬物皆備于我之心,就是‘明’,與萬物相通的境界則是‘誠’?!睒肥切牡谋倔w",雖然與七情六欲中的了不是一回事,但也不外乎七情之樂。這種純真的快樂,人人都有,只不過圣人心中無雜念,所以能時時感受到,而普通人心中的憂思悲苦太多,以至于蒙住了這種快樂。當什么時候能放下私欲,心中就會豁然開朗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四是仁、義、禮、樂、名、法、刑、賞,都是五帝時治國的辦法。用仁引導,用義安定,用禮行事……。但是,用仁能廣泛地教化、引導人,同時也能產生偏私;用義可以樹立節行,同時也能形成虛偽;用禮可以使行為恭謹,同時也能造成怠惰;……所以,陽明先生一再強調在“知行”上下功夫,認真體察知行的本體。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眼見不一定為實,是受客觀環...
    雨田日青山風閱讀 343評論 0 0
  • 在我們隔壁村有個瘸半仙,天生殘廢,很多人都說他算命奇準,還會道術,他家的嬌妻美眷就是被他利用道術迷惑到手的。 這件...
    孤風獨語閱讀 913評論 11 4
  • 最近接二連三地發生高校學生遭遇詐騙事件,8月27日,在江蘇省大學新生報到現場,防詐騙這個主題得到重點關注。記者注意...
    力量時評閱讀 493評論 1 0
  • 夜深了,孩子們和哥哥(老公)都睡了,而自己卻無法入睡,結婚十三年了,第一次因為在哥哥心情失落之時,不知道如何安...
    美麗森林jj閱讀 24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