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3 ?無題

昨天看完了蔣老師《吳哥之美》全部20集的最后一集,接著又聽了《美的沉思—蔣勛談蘇東坡》。

突然發現風格有了極大的反差。講《吳哥之美》時先生的語速較快,語氣輕松、平和,講解壁畫上跳舞女神的時候,還配上很多肢體的動作,彷佛要跟隨壁畫上的人物翩翩起舞一樣。

然而在講《美的沉思—蔣勛談蘇東坡》時,不知是身體原因還是心情的緣故,聲音略帶嘶啞。在朗讀《江城子-蘇軾》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先生的聲音開始哽咽,微微顫抖,似乎有抑制不住的眼淚要奪眶而出。雖然沒有視頻影像,只是聽那聲音就讓人心疼。

是什么打動了先生?一段曾經相似的經歷還是為一個曾經相愛的人?更或者只是單純地被蘇軾的詞句所感動?

如果是后者,我希望更多的人來聽蔣勛。在解讀古詩詞美的音律、節奏的同時,更配上聲情并茂的朗讀,不能不讓聽者為之動容、為之傾倒、為之迷戀。在這位美的布道者的引導下,開啟美的認知,探尋美的真諦,享受美的體驗。

通過「一起電腦版」發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