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吧,少年!在沉重的世俗前,我們每個人都是既可憐又可憎的乞丐。
我們把鏡頭聚焦到繁華都市的某個角落里,這里有一個斷臂的乞丐,他曾經有怎樣的故事呢
他是否也曾經是干凈美好的白衣少年?
他曾經懷有怎樣的夢想?
如果有一天,那個過去的自己打電話給他,他將聽到什么?他將看到什么?他將發現什么?
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普通的相貌,普通的衣著,甚至普通的身高,普通到當他將拿著手機的手,從身邊姑娘口袋中伸出來的那一剎那,我們都不會去關注他的相貌,衣著,身高。
作為一個普通人的他開始患得患失,開始不懂自己,開始彳亍,開始逡巡而不敢進。
一個人生活在這個無情的大都市,還意外的斷了臂,變成了既可憐又可憎的乞丐,其實他就是我們很多人生活的真實縮影。
可憐又可憎的乞丐也曾經害怕自己生活的都市柏油路太硬,踩不出痕跡,越是想的多接觸的多,越是找不到自己。
他熬過驚心動魄的波折,眼看著漸入佳境,又要接受新的試煉。
一路鳥語花香,會不知不覺地麻痹掉他原先在緊張中所透著敏銳的神經。
一路萬紫千紅,會曲曲折折地遮掩住他原先在張望中看得十分清楚的目的地。
于是,他逐漸忘記自己是從哪里出發的。
作為一個普通人,他以前的生活可以隨便擁有iPhone手機,可以任性的吃KFC,可以隨心所欲的干他喜歡的事情。
他沒有特別崇高的夢想,但在現實的前面他被擊的遍體鱗傷,他不在選擇相信“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請不要悲傷,不要心急”這些不能讓他前進的話語。
一個人行走在陌生的城市,聽不懂的語言喧嘩過街,那個以前的夢想徹徹底底的離開他。
突然這個乞丐發現自己逐漸忘記曾經的自己原來是要往哪里去的,自己曾經的夢想在哪里,他拿出不出借口,找不出任何的理由,更加拿不出底氣讓他自己相信如此偃旗息鼓才是對的,如此落戶生根才是對的。
忙碌的生活里他聽見近處手機傳來的聲音:我在前面等你!!!
影片中的他,是這個城市里尋夢的一員,經過一段時間的墮落,他變的不在去等待,學會將寂寞鎖在心里,雖然夜夜伴著不同的夢,成了相思的俘虜,但在夢的最深處,是那久別與音樂記憶的重逢。
看見了?他的夢想,是會變異的。
沒有心理準備闖過「異夢」這一關,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夢想總是七折八扣,七零八落。
關于夢想這個話題,我滿腦子都是各種各樣的名人,在一波三折之后的成功經典案例。
我們熟悉的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實現黑人的民族平等,正因為有了這個夢想并為之不懈努力,使得他短暫的39年生命顯得輝煌有意義,也是很多偉人在我們眼中的偉大之處。
我們所想象的夢想總是美好的、讓人陶醉其中,而它最終會成為美夢還是噩夢,關鍵就在于是否能照進現實。
如果我們喜歡一直停留在鏡花水月的想象中,那么縱然再美好也不過是南柯一夢,讓自己成為幸福人生的局外人。
或許這也是我所理解的偉人和凡人的區別吧!
或許又是深刻體會到其實我們除了夢想的大小之外,更多的是對夢想的掌控,即實現夢想的態度是主動還有被動的原因吧!
很多人可以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見過善良動人的眼眸,品過金錢利益交織的香茗。
就在一次次與生活現實的交鋒中,他們成為了有血有肉的人依然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