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買了一本書《學會提問》。
今天給自己定一個目標,一天一章節,12天把本書讀完。公眾號分享讀書心得,今天給大家分享本書的第一章。
01
名人導讀部分有一句哈佛大學的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地提出問題、思索問題。
目前中國的教育是不是也可以從特別偏重“計算、記憶”的角度,慢慢的走向培養人的思考能力方面轉變呢。未來肯定是美好的。雖然沒辦法左右國家的教育體制,但可以從我們教育孩子的角度出發,不要一味的看成績、要名次。
02
進入前言部分:比較吸引我的一句話:我們的讀者對象是普通大眾,而不是什么專業人士。
哈哈,我曾經自以為是專業人士,而現在發現自己更是普通大眾,說明這本書真的很適合我。
永遠擁有一顆謙卑之心,因為人本就是浩瀚宇宙中的渺小的一種生物而已。
03
進入第一章節:學會提出好問題
對于觸動比較多的5個小節進行重點分享。
(1)兩種思維方式: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
大家從字面應該能看出其中意思,一個就像海綿入水一樣充分吸收水分;另一個就是充分參與,在互動中披沙揀金。很顯然大部分人應該屬于第一種。
書中還附帶了一份淘金式思維方式的清單,在此一并分享給大家:
1)我有沒有問“為什么”別人要我相信他的觀點
2)在我想到別人的說法可能有問題時有沒有把它記下來
3)我對別人說過的話有沒有進行客觀的評價
4)針對某一特定主題我有沒有在別人合理說法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結論
(2)正確答案莫非只是神話
在遇到問題時,我們難免會把自己的喜好帶入這些問題的討論場合,而對那些與自己喜好不一致的說法一概加以排斥。
對那些和我們意見不一致的人我們要洗耳恭聽他們的觀點,也許他們才是正確的。
(3)弱勢批判性思維和強勢批判性思維
可一旦我們選擇走這條容易的道路,我們就極有可能犯下原本不該犯的錯誤。
當我們思想開放的時候,我們歡迎一切針對自己現有看法的批評,而當我們思想封閉的時候,我們就會維護自己的現有看法決不動搖。
每個人的選擇都是一種犯錯或者轉正的加成。而一個人的思想開放程度除了跟一個人的性格有關,應該還跟價值觀等多種因素有關。
(4)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
寧可在理由充分、證據確鑿時反復無常,也不要在缺乏論據、強詞奪理的結論下執迷不悟。
此句不做評論,就是喜歡這句話。
(5)讓對話一直進行下去
很多人就是不習慣別人對某個觀點的來龍去脈那樣好奇偏要去打破砂鍋問到底。
估計這個是因為很多人對于一些觀點沒有自己的考究,或者可以說僅僅是道聽途說而已。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很高興的告訴你,距離本書結束后面還有十一章。
一起學習,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