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整體而言,男性要比女性更高,WHY?
對于如此明顯的差異,教科書給出了標準解釋——性選擇和男性競爭—可追溯到查爾斯·達爾文:“毫無疑問,與女人相比,男人的身材和力量更強,更寬的肩膀,更加發達肌肉……更大的勇氣……在最漫長的野蠻歲月中,最堅強和最勇敢的男人才能成功留下后代,這種內部交配權的斗爭,使得后代相關的特性被代代強化定型。”
所以說,如果不是因為男人為了交配而激烈內斗,那么兩性在體型上應該大致相當。
但是,利用進化理論來解釋某個生物學現象,有一個惱人的缺陷:進化論無法觸及現象背后的生理學機制。
同時,羅德島大學(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的生物人類學家霍莉·鄧斯沃思(Holly Dunsworth)意識到,標準解釋似乎無法確定因果關系:“可以說是男性互相爭斗導致趨同進化,身材變得高大;也可以說,男性天生高大,所以比女性更適合從事體力勞動和危險的捕獵任務——分工進一步強化了天生的差異。”
鄧斯沃思最近在《進化人類學》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認為那與競爭無關,與骨骼發育有關,同時卵巢和睪丸的荷爾蒙也發揮了影響。
骨頭知道答案
人類性別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即男性和女性之間的身高差異,常被吹捧為性別選擇的一個典型例子:這種性狀的進化是由成功的生殖而非生存的差異驅動的。但鄧斯沃思認為,之前的學者過于輕易地就得出這一結論。
萊斯布里奇大學的進化人類學家路易斯·巴雷特(Louise Barrett)說:“我們需要更多的證據,而不僅僅是差異自身。”他指出,性選擇假說無疑具有直覺上的吸引力——科學家認為“男人比女人大,男人喜歡打架,所以這兩件事必須聯系在一起”,這與流行的文化觀念非常吻合。
巴雷特在與人合著的論文里指出,盡管經常將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比較,但他們并未考慮共同進化史的程度。也就是說,即使性選擇解釋了為什么黑猩猩的存在性別體型差異,人類的體型可能與黑猩猩的共同血統有關,但人們并未就此研究下去。
當鄧斯沃思深入研究有關骨骼生物學和發育的文獻時,發現了一個更直接的解釋,尤其著重于身材與激素的關系。從那時起,她意識到:女人比男人矮,那是因為她們大多數都有卵巢。
卵巢很重要,因為它們產生出比睪丸更多的雌激素,而雌激素有助于引導骨骼發育。鄧斯沃思解釋說:“大量的雌激素會刺激骨骼長期生長。”在青春期之前,卵巢和睪丸促進生長的強度大致相同。然后,那些長了卵巢的人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了他們骨骼中的生長板——這就是為什么在青春期初期,女孩通常比男孩高。
但是,增長高峰是短暫的,因為高水平的激素會使生長板融合。有卵巢的人提前停止發育,而帶睪丸的人的骨骼持續生長數年,直到雌激素達到頂峰,所以他們最終變得更高。
臀部不會說謊
鄧斯沃思不只討論身高。她還指出,關于女性骨盆更寬的普遍假設(女性要生出頭足夠大的嬰兒)也存在類似的缺陷。就像長骨生長一樣,骨盆的寬度很大程度上受雌激素水平的驅動。
她解釋說,沒有證據表明臀部寬度會影響分娩。例如,相對于母親的產道,黑猩猩新生兒的頭部要比人類嬰兒小得多,但雌性黑猩猩仍具有寬大的臀。
鄧斯沃思認為,骨盆寬度的性別差異不是促進生育,而是為女性內部整套生殖系統提供足夠的空間。
“這是后來的解釋之一,‘好吧’。我們必須容納一大堆東西。”她笑了,“難怪骨盆更大了!”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都忽略了簡單解剖學原因,而這一點一直困擾著系統性問題。
講正確的故事
鄧斯沃思說,關于身高的競爭假設和關于臀圍的分娩假設都是進化論中的“常識”。盡管這樣的故事似乎很有道理,很有吸引力,但它們卻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性選擇的故事告訴我們,男人天生具有競爭能力;一個文明的人必須與他的“真實本性”作斗爭;他的整個身體都為斗爭而存在。鄧斯沃思說:“這基本上和刻板影響相互嵌合。”但是我們的骨頭講述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我們在談論人類的進化。我們正在談論如何敘述起源。”鄧斯沃思說。起源影響深遠,所以我們必須找到正確版本的故事。
本文譯自 quantamagazine,由譯者 majer 基于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