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人工智能的概念越來越火,“人工智能”也已不是新鮮詞匯,但對于發展迅速的人工智能來說,之前擊敗圍棋世界冠軍的AlphaGo也只是冰山一角,最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日益強大,在未來很多領域中,大多數的工作將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當然,不是你一個人失業,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未來將會引起各種職業的失業潮!
首先,大家來想象一下這個場景:我們好不容易把孩子從小學培養到高中,再到大學畢業、碩士甚至出國留學的深造,不斷的補習、考試,陪寫作業,投入了極大的時間成本和物質成本,想著等孩子找到工作就解放了。
結果,好不容易孩子畢業了,剛剛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本以為自己可以放寬心,讓孩子在社會上大展拳腳時,結果當孩子到公司之后,老板卻跟他/她說:“不好意思,我們已經找到了一個比你更好的新員工來替代你了。”
然后孩子轉身看到一個金屬皮膚的人形機器人……
或許你覺得這個場面有點不可思議,只有在電影里才會發生,但并非如此,根據牛津大學的一份調查報告,現在美國市面上的工作有47%會被人工智能機器人代替,而這個比例在中國高達77%。
現今,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也許就在接下來的十到二十年內,人類的許多工作將由具有人工智能的機器人來取代。
現在機器已經奪走了很多藍領的工作,但藍領工作并不是唯一面臨風險的工作,許多白領工作,甚至一些中高端腦力勞動的崗位,都面臨著被取代的危險。也就是說,現在一些我們夢寐以求想要孩子從事的職業崗位,未來也將被人工智能無情的取代。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今天,蘭蘭媽就給大家講述三個在未來十年中,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中高端行業!
01
金融領域
——理財顧問、投資顧問、金融分析人
在牛津大學的一份報告中顯示,在未來的二十年內47%的工作崗位將被AI取代,而其中有54%的工作將來自于金融領域。很不幸,被很多家長認為的“最有錢途”的崗位——金融,也受到了AI的入侵。
研究表明,在未來的10—20年內,金融行業會有二十多萬個就業崗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其中最熱門的像金融、會計、管理等職業最為危險。
據蘭蘭媽了解,現在美國從事金融職業的人員已經比十年前少了50%,并且在未來幾年,大學出售與商業有關的學位可能將變得越來越難。
未來金融領域被人工智能機器人包攬一定是大勢所趨,像理財顧問、投資顧問、金融分析人等職業,失業也只是時間問題,因為現在在美國已經開始使用大量的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證券市場,從中找到獲利機會,進行交易。
未來機器人也有可能進行炒股、分析期貨,從事金融行業,因為金融行業的交易原理也很簡單,主要工作就是數據、算法測試。而在人工智能面前,我們人類的數據處理能力,學習能力都只能自嘆不如。
由此可見,在金融界的所有職員唯一存活的辦法就是轉型,改變原有的標準業務流程,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因為投資、分析、計算等功能可以讓AI去完成,但和客戶交流卻還是需要人去做,當然首先你面對的客戶是人,而不是機器。
02
律師
——交易/企業咨詢律師
從廣義上講,律師根據其職能分為兩類:1、訴訟律師;2、交易/企業咨詢律師。
訴訟律師主要是在法庭上進行辯論,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職業,并且后端研究對每一位訴訟律師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因為需要設想對方的動態,而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機器人在法庭上辯論,所以訴訟律師至少在不久的將來很難實現自動化。
而交易律師,他們無需爭辯和訪問法院。它們主要涉及文件管理,案件管理,文件審查,盡職調查,法律起草等工作內容。
這類律師非常容易成為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受害者,因為這項工作的內容沒有太多的創新。而且現在合同審查等任務已經開始使用AI進行,與人類律師相比,其準確性和速度更高。
最近,由斯坦福大學,杜克大學法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法學教授一起進行了一項新研究,就是讓20名經驗豐富的律師和人工智能一起評估合法合同。
他們雙方都有4個小時的時間去審查五項保密協議,并確定30個法律問題,包括仲裁,關系保密和賠償。
最終數據顯示:人類律師的準確率平均達到了85%,而人工智能高達95%。人類律師平均需要92分鐘才能完成任務,而AI只需26秒;人工智能在一份合同中達到了100%的準確率,而其中得分最高的人類律師得分僅為97%。
總而言之,我們人類最好的律師也沒有超越AI。
其實這種AI的使用,實際可以幫助律師加快工作,并且釋放“篩選文件”、“尋找相關段落”等律師的工作任務,并使他們能夠專注于腦力任務。而在這種情況下,業務交流水平一般的律師將面對嚴峻的職業瓶頸,或者說是被AI取代。
所以,像律師行業,未來也只有和技術結合,開始轉型才能求得存活。
03
翻譯
今年,AI翻譯首次亮相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如果大家看了這個論壇年會,就會發現會場兩側大屏幕上,各國嘉賓的演講內容被實時識別、翻譯成中英雙語字幕進行投屏展示。
由此可見,AI也已經強勢入駐了翻譯行業。
而翻譯也是大部分語言專業的畢業生會選擇從事的職業,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現在的翻譯市場不容樂觀,如果您的孩子僅僅只是在國內學過英語等語言專業,單純想要考一門語言吃飽飯都將越來越難。
未來低端的翻譯可能將大量被取代,即使是高端的翻譯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近幾年,Google引入了神經機器翻譯系統,科大訊飛、微軟公司研制出的翻譯軟件越來越強大,還有一些圖像識別和語音識別的軟件也為語言翻譯帶來了一些重要的進展。
像谷歌的Word Lens這樣的APP可以實時地從文檔中翻譯單詞,還有大量的翻譯APP只要輸入一個單詞或短語就可以馬上提供相對于的譯文服務,可以說是非常方便。
有的APP還可以讀出譯文,當然,內容上還有一些字面意思上的差異,但能肯定的是,原來逐字逐句的翻譯將很快被自動化取代。未來某一天,人們很有可能就不需要專門的翻譯人員,只要一部智能設備就可以了。
因此,如果您想要您的孩子將來就讀語言專業,除非從事商務談判或是國家安全問題的翻譯工作,不然就極有可能會被翻譯工具所取代。
也許看完之后,有人會說,活全部都讓機器人干了,那人還干什么?豈不是都要失業了?
其實大家不用擔心工作會消失,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又會出現各種各樣新型的工作崗位,但是,出現的新職業,你是不是有能力去做呢?
人工智能不會讓全人類失業,但是可能會讓你失業。而這關鍵在于,你能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
“適者生存”這個道理大家都懂,所以,在此之前,我們一定要正確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對此,斯坦福大學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人工智能思維”,這個思維的核心有三點:
1. 了解具有人工智能如何運作的。
2. 有能力區別自己能力和人工智能的能力。
3. 有和人工智能協作的能力。
“人工智能思維”是未來人人都要了解的懂得的思維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機器人來幫我們“做事”。如果不了解人工智能思維,就很有可能被智能時代所淘汰。
本期問題
看完這篇文章之后,大家有什么想法呢?假如人工智能時代明天就到了,你該怎么辦?
大家可以各抒己見在留言處給蘭蘭媽留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