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太忙,如何高效打造知識體系?

你的業(yè)余時間決定你的氣質

1.

有好幾個簡友問我說:

“我列出了自己的好多興趣職業(yè),好多想做的,但都不是拿手的,業(yè)余時間看的書也很多,但總感覺知識很混亂,該怎么辦?”

“我上班太忙,你作為自由職業(yè)者,平時看什么書,能不能列個書單給大家,這樣有個方向貯備自由職業(yè)的知識”

我寫自由職業(yè)系列文章一直強調,自由職業(yè)者需要培養(yǎng)一個習慣,做事情之前要去分析這件事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我?guī)退麄兘鉀Q的問題是:打造知識體系=列書單,但是列書單就是打造知識體系的本質嗎?

現在正火的李叫獸,有網友在知乎上提問他:

“李叫獸是如何打造知識體系,如何收集和整理信息的”

李叫獸本人的回答,我覺得很有趣:

“我想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期待的答案是一個書單,可是我要告訴你這并沒有什么卵用。

我想大部分人都經歷過高中,你會發(fā)現高考650分的人和450分的人書單基本上是一樣的。書單本身并不能造成知識體系的差異,甚至接觸信息的數量本身也不能。

可是為什么有的人總是讓人感覺“充滿洞見”,“具有啟發(fā)性”,“能談笑風生”,而有的人卻不能?

這往往并不是因為他們接觸了更多的信息,找到了更適合搜信息的網站,或者偶然獲得了絕密的書單,而是因為他們處理信息的方式、看書的方式與眾不同。”

懂得選擇適合你的

2.

后來我自己又查了心理學可解釋的一個原理,為什么很多人喜歡他人列書單?為什么總是書單類的文章收藏和閱讀數很多?

在心理學上,這種稱作“社會認同原理”在判斷何為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看到別人正在做的事情,就覺得這一種行為是恰當的。以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方式行事,總比跟它對干犯的錯誤少。大多數時候,很多人都在做的事,也的確是應該做的事。

我不否認書單的好處,書單是一個具有引導性的作用,也就是有時你剛好需要一個知識,找不到相應的好書,剛好別人列出了這個書,這樣就節(jié)省了你去尋找的時間。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按照書單開始讀書而非自己的需求,發(fā)現自己一個月也能讀好幾十本書,只是就算你看過了這么多書,依舊不能出口成章,依舊寫不出好的文章,然后又開始尋找新的書單,如此無限循環(huán)。

3.

你業(yè)余看的書是你興趣且主動的,還是為了迎合他人,作為交談資本?你要學會做“減法”

當然,我也想列書單給你,告訴你自由職業(yè)者都看些什么書,只是每個人的工作環(huán)境和工作類型都不一樣,所以就算對我有用的,不一定對你有用。

打造知識體系是為了什么?如果你打造知識體系是為了成為講師,成為知識管理者,然后去啟發(fā)更多那些懵懂的人,那么你可以各類的書籍都看過去,然后去告訴他人,你這個月看了多少書,每本書大概講的一些是什么內容,很多人會感謝你的,你也達到了你讀書的目的。

但是我想現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講究個人品牌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讀書,其實就像上面我說的心理學的研究一樣。你是想為了融合進去那個圈子,可以跟他們有話聊,聊他們的共同話題。

可是你有想過,這些書對于列書單的人有用,對你真的都有用嗎?

我本職是一個設計師,我是靠設計上班賺錢的,所以對我來說,什么書最重要?當然對我技能的書最重要,設計網站教程,挑選自己不會的去學,然后上班之余時間,花80%看專業(yè)設計的相關書籍。我對書是有選擇性的,但是單單看設計書籍,并不能形成你的知識體系。

所謂體系,就是“以一個領域為核心,然后衍生出枝干,豐富一整棵樹”,通俗的解釋很簡單,抓一個重點,然后用其他裝飾物去修飾這個重點,讓它看起來更飽滿,是一個整體。

所以我是設計師,我上班除了做設計我還需要了解什么?

你接單時,需要跟客戶溝通,那么你需要學點溝通學,如何講話。

你做設計時,需要去猜測客戶到底想要的是什么,那么你需要學點心理學。

你提案時,需要做brief,那么你需要學點如何寫文案的知識。

你推廣自己作品,那么你需要學點營銷學。

所以我其實要學的東西很多,要看的書也很多,但是我重點看的書,一定要是對自己成長和職業(yè)有關系的。你要學會“做減法”,篩選是自己興趣且主動的,對你工作與成長有用的,那些你確實沒有多大興趣,但是看到別人看,你覺得自己沒看就很low,很落伍的心態(tài),需要調整。

運用才會達到高效生活與工作

4.

讀透,尋找依據,執(zhí)行運用到你的工作與生活

你為什么需要知識體系?其實無非就是能出口成章,能迅速寫出好文章,能解決工作及生活上的問題。

A.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每本書都是作者的心血,你并非讀完就懂了,要讀透作者想表達的重點。

放棄追求數量,質量是最主要的。每本書你能吸收20%真正的知識已經算是很不錯了,我們現在上班之后成人看的書,跟我們讀書時代考試之類是不一樣的。

我們看書是為了增進自己的見識,解決生活和工作上的問題,而讀書時候只是為了考試而已。所以我們追求的是要“抓住每本書作者想要表達的重點”,我記得曾經有人分享一個看書的方法,就是你買一本書,不一定要從頭看起,你可以跳著看,看目錄,先看自己最興趣,最有用的。

B.尋找依據,看懂的,想想自己身上有沒有發(fā)生過類似的,看不懂的,馬上搜索科學依據。

這也是我最常用的方法,就像他們要我問書單的時候,我第一件事,不是真的去整理書單,我會去想,為什么你們想要書單,大多書單在講什么?會這么吸引你們。然后我就會去查找心理學的書,看看有沒有科學依據的原理可以解釋這個現象。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原來是社會原理心理。

看書也是一樣,當我看到作者運用這個方法解決了他的問題,我會停下來去想,如果我自己的工作發(fā)生這種問題,我能否用這個方法解決,這個方法對我來說,有沒有什么弊端?

如果書上有個點,你看不懂,但是你覺得很重要,要馬上搜索相關知識,直到你弄懂。這種相連接的尋找方式,是最容易記住的,也最容易馬上成為你懂的知識體系,會在腦袋中儲存,畢竟是自己花時間去尋找研究的。

C.執(zhí)行運用到你的工作與生活

為什么我們讀課本的知識,讀了20幾年,還是培養(yǎng)不了我們的氣質,但我們看的課外書和工作之后持續(xù)看書形成的知識,幾年后那種氣質就出來了?

成人之后我們看的書,大多有關心理,行為,工作職場,價值觀等等,這些書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改變你對于生活態(tài)度的思維方式。

每本書的知識,對你的思維提升是最大的,最高效的讀書方式,就是獨立思考以及運用。

當你要準備理財時候,就覺得生活要省錢,什么都不要買,這樣才能省錢致富,但是當你看到書上說,理財并不是所謂的省錢,而是讓錢投資到自己身上,讓錢花的更有價值,讓每一分錢發(fā)揮超過一分的價值。懂得花錢,才會賺錢。這是一種財富價值觀。你運用之后就會發(fā)現,其實是有些道理的。生活質量提升,對你的工作效率和精神面貌都有提升的。

當你想不通你為什么面試老是通不過的時候,技能也沒問題,學歷也沒問題,但是當你看到書上說,穿著和精神面貌也是面試一個環(huán)節(jié)時候,你可以思考自己是否在這一方面缺少了?如果是,馬上改進。

當你讀心理學的時候,會突然煥然大悟,原來以前別人對你的種種你想不通的行為,你一下就想通了,你學到了下次要如何應對他人的這種行為。

所以知識體系,是圍繞你自己本身的生活和工作的,你要讓你學到的知識能夠被你運用并產生效應,這樣的知識體系會讓你的生活與工作更加高效。

v

END......


hello,我是不戒,一位資深自由職業(yè)設計師,最近在更新關于《自由職業(yè)從0到1》系列文集,接下來會結合我自己的經驗,用(個人故事 + 經驗總結)的全新形式為大家更新這個系列。

我喜歡自由,也喜歡你的「喜歡」「關注」,你也喜歡自由,不是嗎?

如果你也想成為自由職業(yè)者,看的不夠爽就《關注我的簡書》,就可以查看定期更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Android 自定義View的各種姿勢1 Activity的顯示之ViewRootImpl詳解 Activity...
    passiontim閱讀 172,818評論 25 708
  • 這個讀書方法,可能會顛覆你對讀書以往的認知|開卷 或許讀書已經成為你的一種生活方式,在讀書中也構建了一個屬于自己的...
    yuqifuli閱讀 5,516評論 3 13
  • 晚上在易效能2.0的班群里,感受到這個大家庭里每個成員都是積極主動向上的,使自己也不約而同地也融入到那種氛圍中。接...
    clive_6f2c閱讀 131評論 0 0
  •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晴 今天中午,等到上體育課的時候,我才想起把我的藍色繩子落在媽媽車里了。心想...
    向著陽光00閱讀 216評論 0 0
  • 破霧穿行 看到風的形狀 你 燈光閃爍 近在咫尺 我 觸手可及 卻遍尋不見 不似夢想 熠熠生輝 胸藏多年 依然 遙遙相望
    白露未晞_于雅閱讀 173評論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