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會寫影評的,只能粗略地在觀影后寫下那些感受和片段,來溫情溫慰那些與電影相處的時光。
《伊萬的童年》是誰拍的呢,是俄羅斯詩電影導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老塔)……
那么老塔他的風格是?
他把尸身都拍的美得/要融化……
畫面間像是呼吸……
寧靜里流淌著生命……
跳躍著生之簡靜……
親愛的老塔
那么《伊萬的童年》的童年講的是一個孩子在戰爭的故事,夢境與現實,革命者與犧牲品,跟我們的小兵張嘎真是太不一樣了,我們的小兵張嘎還是個孩子,但伊萬卻不是了……
夢境中的孩子
我會把看它三遍,只因它是老塔的作品。但有的地方仍是不解其意:這男孩天真淳樸又邪惡倔強,戰爭對人的摧殘莫過于此了……里面鏡頭轉移跳躍真是好美啊,于是就不可自制地用自己的眼睛試著切換了,很有趣,就看見了奇崛的畫面,感覺很好……
那白樺林 美, 好美……
水面依舊動人詩意,還不時有霰彈在空中飛爆,加深戰爭意味。里面的夢境真是美好干凈透了,把夢境看了,無限喜戀,但兩相對比,更是悲哀,但于戰爭中又加上了美好……
當然,老塔用的是一組組的長鏡頭,靜止中動態呼躍,有樂感,引人思索,使人感受到時間,時間……
當然,他還拍了我醉愛的鏡像,影子和被硝煙遮擋的天體(太陽)
太陽太陽!
它不僅美得不可勝收,還會使人認使到:“不只是中國,原來俄羅斯人民也是經歷了二戰的摧殘的呀!”
被戰爭傷害的老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