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速度與激情8》上映,票房火爆,剛上映的前兩天可謂一票難求啊,比較好的觀賞位置幾乎場場爆滿,可能是我所在城市的原因,不全指各大城市啊。終于在昨天的休息日(中午去的才有位置,而且是爆滿!),觀賞后覺得《速度與激情8》與系列前幾集相比,可能更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全集同樣也沒有離開主題:家庭? 。劇情可謂精彩,場面火爆刺激;同時片尾也緬懷的已經離世的明星:保羅·沃克!結尾以唐老大的兒子布萊恩·托萊多登場,以承接這系列的后面的劇情,讓觀眾不免期待與諸多遐想!
? ? ? ?也許你認為我寫這文章是為了劇透,我可以告訴你,你答對了!我就是來寫我觀影后與書籍的一些感觸,但我不劇透,劇情主調預告片已經說明,沒必要花費腦力去劇透。
? ? ? ?在影片中,有出現過2個小彩蛋,第一個就是關于明星保羅·沃克。
? ? ? ?也許你會想著是不是劇組利用特效“復活”了保羅飾演的布萊恩?
在第八部故事里,布萊恩和妻子已經退出江湖,但這一幕也許感動了不少觀眾!
第二個彩蛋是關于黑化的QQ企鵝形象。
在影片第65 分鐘,有一段唐老大在紐約飆車戲。里面就出現了這個彩蛋,大家在觀影時也許沒注意到,也可能有的觀眾是注意到了。但我是沒注意到的,同時這讓我想起了《思考·快與慢》這本書里面的一個實驗。
書中是這樣寫道:
當人們太過于專注于某件事時,就會屏蔽掉其他的事情,即使是平時很感興趣的事也不例外!在《看不見的大猩猩》一書中,兩位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最具戲劇性的證明。他們設計了一部兩隊傳籃球的短片,其中一隊穿的事白色球衣,另一對穿的是黑色球衣。觀看短片的人需要數出白衣隊的傳球次數,忽略掉另一隊傳的球。這個任務比較困難,需要完全投入才行。
短片播到一半時,一個套著大猩猩服裝的女人出現了,她穿過球場,錘著胸,然后繼續走動。這只“猩猩”出現了9秒鐘。上萬人看了這短片,其中約有一半人并未注意到有什么異常。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個計數任務----尤其是那個忽略黑衣球隊的要求---造成了這種屏蔽。若沒有那項任務,所有觀看短片的人都會注意到那只“猩猩”。觀看和定位是系統1的自動功能,但在執行時需要將一些注意力分配給相關的刺激物。該書的兩位作者提到,在這項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在知道結果后的吃驚反應。那些沒有看到“猩猩”的觀眾剛開始就確信場上沒有“猩猩”---他們很難想象自己會錯過這件吸引人眼球的事。
(文中系統1是作者提出的一個概念,用以說明大腦中的兩套系統;
●系統1的運行時無意識且快速的,不怎么費腦力,沒有感覺,完全處于自主控制狀態。
●系統2將注意力轉移到需要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例如復雜的運算。系統2的運行通常與行為、選擇和專注等主觀體驗相關聯。)
《思考,快與慢》的作者丹尼爾·卡尼曼總結說:這個關于“猩猩”的研究闡述了 與我們大腦相關的兩個重要事實,就是我們會忽視顯而易見的事,也會忽視自己屏蔽了這事的事實。
于這個彩蛋,我開始真的全然沒察覺到,不看那些影視文章,真不知道,正因為親身體驗了,才知道,原來我們真的在專注于某件事時,會忽視掉一些事情,猶如自己“欺騙”了自己的大腦一般。細思極恐啊,也許自己不知忽視掉多少有用的信息與美好的事物。
有些時候大腦會主動運行,給予你的第一想法是來自于系統1的自覺。這時候你開始相信這自覺時,可能有陷入認知錯覺,這是一種思維上的錯覺,就如書中的事例一樣:有一個病人他會像說故事一樣,講述自己以前遭遇的誤診,這些診斷五花八門,讓人擔心。他看過的幾個臨床醫生,但都沒多大效果。這個病人還能清楚地描述醫生是如何誤解他的,但他覺得很快就觀察到,你和其他醫生不一樣,你(作者的老師)能感同身受,充分理解他,并可以為他提供幫助。
如果是你是醫生,也許你會認為我被他人贊同了,我確實能感同身受這位病人的痛苦,我能理解他,在理解中尋找方法去治愈他。
但作者的老師的回答,你會覺得吃驚,他提高嗓門說道:“千萬別有接收這個病人的想法!將他敢走!他很有可能是位精神病患者,而且你也幫不了他。”
這個是我們主觀上認為的,容易代入到別人的情緒或情感中,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會和大腦說:冷靜下,我該三思而行!也許你的選擇和決定會更加準確,這也是我們要學好怎么不被第一感覺所引導,讓我們的系統2更好的為我們做某些重要選擇和決定的重要性!理解了這個原理,也許你以后會更加理性!如果你選擇什么事都要想好了再做,這樣你的生活也許會很累。你不至于開車轉個彎都要想一下我該怎么轉,會不會后面有車飛出來。
最后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書中說人在做思想活動的時候,瞳孔會放大,超過大腦活動承受范圍時,瞳孔就會停止或是收縮。這也是一些常去趕集的人常常戴墨鏡的原因,因為這樣就能隱藏自己對商品的興趣了。這個秘密,如果對于情侶去試驗,額。。。(不敢想下去了!)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也可以關注下我的微信公眾號!(ID:wuwei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