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經常會遭遇各種熊孩子的熊問題,
因為沒有給買喜歡的玩具而吵鬧,
因為小伙伴之間發生矛盾而悶悶不樂,
因為不愿意練習鋼琴而跟父母發生沖突,
因為不滿爸爸媽媽生了老二,跟父母對著干
……
用“P.E.T.父母效能訓練”的話說,這時候的孩子,進入了問題區。
在我看來,這時候的孩子就像是患上了情緒感冒,變得比平常時候更敏感,容易激動,容易陷入自己的情緒中跳不出來……這個時候,父母會怎么做呢?
通常來說,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應對模式,但總體來說,主要有兩種,我稱之為抗生素模式和白開水模式。
什么是抗生素模式和白開水模式呢?我們來做個小測驗。
在這些場景中,你會怎么跟孩子溝通?
用抗生素方式的父母,會這么回應孩子:
抗生素型父母是從自己的感受出發,用或命令,或講道理等方式,直接給孩子一個解決方案,就像抗生素一樣,不管你感染的是什么病毒細菌,一針打下去,統統消滅。
抗生素的溝通方式本質是告訴孩子,你(孩子)該怎么做,才能讓我(父母)爽。
這種方法養育孩子,更像是把孩子當成員工,訓練怎樣才能讓他們能聽你的話,而不是如何做自己。至于孩子的情緒和需求,這不重要。
這種方法雖然短期內有效,但從長期來看,抗生素用多了,會有三種隱患:
1、耐藥性。
總的來說,就是越用就越不管用,這次強迫孩子練鋼琴的方法,不一定下次還管用,孩子會想盡辦法和你做對。
2、副作用。
注射抗生素,容易產生過敏,或其它你不知道的副作用。當孩子一個需求沒有滿足時,他不會消失,而是很可能轉移到,比如看電視,玩ipad等其它你更不希望看到的需求中去。
3、抵抗力減弱。
也就是處理自己情緒感冒的能力減弱,要么順從,一切聽父母的,要么反抗,一切都跟父母做對。
但還有完全不同的方式,我稱之為白開水式的溝通:
感冒時的白開水,它不會幫你殺菌,
但它能讓你發汗,舒緩你的情緒,感覺舒服一點,而更重要的是,它能促進你調動自己的白細胞,去對抗病毒。
同樣,白開水式的溝通模式,也不會給孩子一個解決方案,(比如孩子受欺負了,幫孩子出頭),也不善于利用父母手中的“權利”去管教或命令孩子該怎么做。
這樣的父母會花更長時間跟孩子溝通,促進雙方進行平等的交流,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
幫助孩子撥開自己的情緒洋蔥,并學會自己戰勝自己的情緒感冒。
注:情緒洋蔥,是P.E.T.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它認為人的情緒是有多層的,而且越往內部,越接近真實的情緒狀態,P.E.T.就是鼓勵父母幫助孩子慢慢撥開自己的情緒洋蔥,看到自己真實的感受。
為什么我們要盡量用白開水模式跟孩子溝通呢?
如果給你兩種品質,你會選擇哪一種,送給自己的孩子?
一種叫“聽話的”,一種叫“有主見的”
我相信絕大多數父母,在理智思考后都會選擇“有主見的”,因為沒有人會希望孩子永遠需要別人來幫他做決定,處理問題。
但在養育的實際過程中,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是“聽話的”,因為這樣的孩子,確實會讓父母更省心。
養育的幾乎所有目的,都是讓孩子自己變得更強大,而不是讓他們服從強大。
所以,抗生素模式,是把父母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強行讓他們擺脫“情緒感冒”;
而白開水模式,是協助孩子自己變得強大,用自己的抵抗力,抵御“情緒感冒”。
白開水式的回答,看似并沒有解決問題,但在實際應用中,你會發現很多之前沒有看到的“秘密”:
作者:球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