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曾國藩傳》前四章
感悟良多,頗受鼓舞。
發現,一個人如果想要掌控自己的人生,改變自己的命運,有三點很重要。
1.立志很重要
2.反思很重要
3.原則很重要
1.立志很重要
曾國藩的爺爺,在大街上聽到一個老人議論自己,把自己當成了反面教材,很受打擊。他立志要改變自己。
他非常有魄力,當天就把良駒給賣了,走路回家,從此不再貪虛榮。你個人并不會你跟什么人在一起就會改變。你沒讀書,就算天天跟文人雅士廝混,學那些雅好,那也改變不了自己沒文化的事實。就算你穿的再好,你本質還是個農夫。所以他立志要改變。
增加往前數幾百年沒出一個秀才,典型的普通人家。他不信這個邪,立志要改變這一事實。改變從現在開始,改變從自己開始。
他不再參與那不適合自己的場子,而是靜下心來讀書,自己的田地自己努力耕種。最終雖然自己沒讀出來書,但奮斗十幾年,置了幾百畝地,至少從個中農奔到了殷實的小地主家庭。
讀書自己不行,還有兒子,還有孫子呢。
正是因為曾國藩爺爺有這樣的魄力與韌勁,所以才會有兒子四十歲才中秀才,孫子國蕃六次赴考的事。不怕人笑話,我會一直考直到考上為止。
按一般人,考個五六次不早就灰心喪氣了?可曾家人,爸爸牽著兒子,一同赴考。
正是因為第一個人,曾玉屏像是突然開悟似的,立志要改寫家譜。就是這么倔強,最終可不是成功了嗎?
通過這個,我感受很多。就是家庭的影響實在是太重要了。什么時候起步都不算晚,什么時候開頭都不叫遲,只要你愿意起步,只要你愿意開始,事事雖不能盡如意,但總比不改變的好,最終還是可以得到好的結果的。
這里的“倔強”太重要了。我立志了,我倔強地就要去實現它。說到要做到。這也是曾國藩一生中如此有韌勁的原因吧。從他爺爺那里就開始有的韌勁。
2.反思很重要。
曾國藩考中秀才,那完全是因為他痛定思痛,好好反思,找到自己的方法才中的。包括后面如此順利地中了舉人,進翰林院,升官等。與他無時不刻地學會進步反思脫不了關系。
考了六次沒考上,但是第六次被列為反面教材,這給他打擊很大,同時讓他醒悟了。他開始找原因,找自己不好的原因,哪里不夠好,改唄。第七次考上了。
后面很順利啊。
但是在翰林院的時候,他發現自己與真正的知識分子的差距了。自己之前都是應試讀的書,連當時文人讀的基本的書都沒怎么看過。而且自己的性格還是粗俗,脾氣還不好,剛去就跟同鄉的吵架,還很兇。于是他開始反思。他向朋友求助,開始寫反思日記,然后把日記拿去給朋友批閱。曾國藩真正做到了頭腦極度開放與透明。
他自省,發現自己幾點問題,寫出來:生活不規律、傲慢、虛偽。
他的虛偽就是愛說好話,從不駁人面子。朋友送來詩給他欣賞,明明心里不喜歡,嘴上一頓夸贊,順便表現下自己。
之后覺得一直說好話,會讓人不信話,于是要改。
曾國藩寫反思日記這個真的挺重要的。之前很少寫日記,原來前人都很看中寫日記啊。九宮格日記竟然從他那發明的。
3.原則很重要。
看到第四章,知道曾國藩能在官場不受牽連,跟他的原則有關。
為官公事公辦,不搞私人關系。所以,他人倒臺時,也不受牽連。還是很穩扎穩打的。
很早就把《曾國藩傳》加入書桌的,今天一看,還放不下來了。
多讀人物傳記真的很好,從之前的《富蘭克林傳》《胡適四十自述》《窮查理寶典》等都可以窺見那些有成就之人的秘密——愛讀書,善學習,愛反思。
世界很大,人與人的差距并不是一出生就定了的,通過后天的努力可以迎頭趕上,如曾國藩,如富蘭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