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覺得生活真他媽的艱難。我是一個不太愛把悲傷的情緒傳遞給別人的人,有些什么痛苦難受的事,也習慣自己一個人慢慢來消化。很多時候,不是我不愿意傾訴,也不是我有多傲嬌,只是覺得,真正認同你情緒的人沒有,不過給旁觀者增加些生活的色彩。
因此,我寧愿獨自背著人哭泣,也不情愿麻煩到誰。
先來說說我的家庭吧
我有兄弟姊妹五個,頭上四個姑娘,底下一個兒子,我在家中排行老二。從小到大聽別人喊我老爹都是,超生游擊隊隊長。這情形,一看就知道我的家庭屬于典型的生女不如生男的傳統重男輕女型。
自打記事起,旁人灌輸給我的觀念就是,你是女孩,你家人都不喜歡你,只喜歡你弟弟,村里人也會當著我們和爸媽的面拿我們取笑,無非就是類似你看你爸媽多疼你弟弟,你太造孽了等,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們說的多了,爸媽也會笑說,哪里?別聽他亂講,生這么多純粹爺爺奶奶想孫子,被迫,我們男女都一樣。話雖這么說可行為卻是,每當家里有了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都會先緊著我弟。其實,這也無可厚非,母憑子貴,已經烙印在我們這片華夏大地上幾千年了,并非一朝一夕可改變,要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每個人從出生到成長,多少都帶著一些原生家庭的傷痕。
我承認,我雖反感重男輕女,可我骨子里就是喜歡男孩些。不知道是因為我從小生長的家庭因素抑或是中華文明的這種傳統基因是與生俱來的。
自生下老大后,我就不斷在內心問自己,倘若我生的是個女寶我還會像現在這樣愛他嗎?答案是肯定的,我仍舊會像現在這般疼愛,可骨子里面還是會有些些遺憾。
瞧!原生家庭的影響多大!因為我的父親母親刻骨銘心地愛著男孩,從小到大我們己經背負太多的痛與傷!我不知道我姐我妹她們怎么想,至少對我來說,我從小就深惡痛絕那些重男輕女只愛兒子的家庭并發誓,以后我要做母親了我定疼愛女兒更多。
在這種家庭氛圍下出來的孩子人格必然不健全,我姐姐三十大好幾了,至今未嫁,且,從未戀過愛,從未。但,并不是因事業或別的因素導致,而是她把自我囚禁了,因為目前為止,她除了和我們幾個妹妹交流外,其他任何人都不理了,這里指的是,打電話不接,過年不回,也不愿意出門。
妹妹也老大不小了,從未戀愛,單身。好像我們都患了人際交往障礙,尤其對異性。
而我呢,雖然結婚生子了,問題卻比她們更嚴重。
沒玩微信前,從不知道‘原生家庭’這些字眼。只知道,我從小到就特別自卑,從不敢在眾人面前侃侃而談,更別說放飛自我,就連做到內心自在都困難重重。更有甚者,從小到大,從不敢和那些學習成績好的人一起玩,連去小賣部和學霸們同時買東西都情愿自己走慢點讓她們先買。為什么這樣,就覺得自己不配。當時的我并不具備思考這樣的能力,活到現在我也仔細分析過為什么會這樣,原因即,從小到大我太不不被人關注,太被冷漠地忽視,就因為我不是男孩。父母親的眼光,從來都不在我們身上,給我的從來都是蔑視和打擊。
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小孩,婚后便完全暴露了原生家庭刻在身上的烙印。
我先生是我初戀。我們經人介紹牽線,網上戀愛,最后奉子成婚。婚姻里的我不斷的重復我父親母親的思維模式與行為模式,相似到令我自己都覺得詫異和驚奇,簡直就是復制與粘貼。每當我下意識地發現這點,又實在令我恐慌與焦慮。
現在我的婚姻里面出現的大多數的問題,即,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傷痕,我不知道甜蜜的婚姻是什么樣,只知道,每當我快要接近幸福快觸摸到它時,總有一個魔鬼跑出來作祟,混身別扭,就是不愿幸福,好像我不配。真不是我矯情,只是我骨子里比別人多了個魔鬼而已。關于婚姻,我并不想說太多。只是原生家庭的烙印深深地刻在我骨髓里溶于我的血液里,并不斷的在腐蝕著我,影響著我的未來且沒有止步的苗頭。這樣說貌似太夸張,但,這就是事實。
我討厭這樣的自己,我想,我可以變得更好,等著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天改變一點,嗯,我想能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