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29日,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在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行。最終《聚焦》奪得最佳電影,《荒野獵人》把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恭喜小李)收入囊中,《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則橫掃六項技術類獎項。本期的【影視產品質量報告】將為您簡要分析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聚焦》
影片取材自真實事件,講述《波士頓環球報》“聚焦”報道組披露美國天主教試圖掩蓋神父性侵兒童的丑聞的故事。
這是一部闡釋新聞自由和媒體力量的電影。
對社會熱點矛盾是奧斯卡的評委們一直以來的偏好,但即使如此,我們仍然不得不夸贊這一次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勇氣,因為《聚焦》所挑戰的是基督教。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由清教徒建立起來的國家(清教其實就是新教的加爾文派),盡管自2014年以來美國各大媒體都在報道美國信教人口比例急劇下降,但是基督徒仍然是美國最大的宗教團體,其人口比例在2014年仍有70%,所以把基督教稱作是美國的信仰根基并不為過。
但是當神權侵犯了正義,難道能夠隱忍不發么?
也許這部表現手法中規中矩的電影并不是電影藝術手法和創新性的最好體現,但是對公平正義的吶喊,對弱勢群體的聲援以及對善良人性的呼喚是打動評委的決定性力量。
影片主創在獲獎感言中說:
“這部電影是幸存者們發出的聲音,我希望這件事能一直警醒世人。希望我們的電影能保護孩子們的未來。沒有《波士頓環球報》的記者,就沒有這部電影,感謝他們!”
最佳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憑借《荒野獵人》再次拿下最佳導演,成為繼約翰·福特、約瑟夫·曼凱維奇之后,第三位連莊奧斯卡最佳導演的電影人。他去年執導的影片《鳥人》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大獎。今年的《荒野獵人》同樣以12項提名領跑。
去年他獲得這個獎項的時候,我說:”對于這個一步一個腳印且常常帶來驚艷的導演來說,今天的榮譽只不過是水到渠成,至于背上了這么重的光環會不會影響他前進的速度?我們只能抱著美好的期望拭目以待。“今天看來只能說伊納里圖不負眾望,也許我們正在見證一段傳奇。
最佳男主角——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苦盡甘來。
這是萊昂納多第五次提名奧斯卡,首次獲獎。這是對他長久以來堅持不懈拼命努力的最好回報,這是所有人都樂于看到的場景,這是對美國夢最好的詮釋。
他在《荒野獵人》中飾演一位以販賣獸皮為生的獵人,拍攝過程十分艱辛,當然這不是他第一次”十分艱辛“了。那個在我們幼年的記憶中高喊”我是世界之王“的小伙子,經過了22年的努力,終于成為了真正的”世界之王“。
這些年來,他演過帥哥,演過壞人,演過神經病,演過政客,演過富豪,演過奴隸主,演過小混混……但是,他沒有拍過爛片!
只此一點,就足以令人尊敬。
他的獲獎感言:
“感謝伊納里圖,你是個才華橫溢的導演,感謝Chivo。感謝第一位把我選入電影的導演,感謝我的父母,你們造就了我的今天。《荒野獵人》講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去年全球變暖如此嚴重,我們需要為自然發聲,為那些生活在貧窮中的孩子們發聲。”
此時,臺下”Rose“凱特·溫絲萊特也露出了激動的表情。
You jump,I jump,remember?
最佳女主角——布麗·拉爾森
布麗·拉爾森憑借《房間》獲得影后殊榮。這是拉爾森首次提名奧斯卡,首次獲獎。
《房間》曾在去年的多倫多電影節中榮獲人民選擇獎。她在片中飾演一位飽經困難的母親,扎實的演技和極富感染力的情感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拉爾森不是一個經常活躍在商業大片里的著名演員,她上一次被大多數觀眾看到大概要追溯到2013年的《龍虎少年隊》甚至是2010年的《歪小子斯科特》,其實即使看過這兩部電影也未必會對她留下多少印象。獲獎之前她最受好評的作品是《少年收容所》,講述了一個照看寄養中心孩子的年輕女人的故事的文藝片。但是現在不同了,她用擊敗凱特·布蘭切特和席爾莎·羅南的方式成功躋身于一線演員之列,前途無量。
最佳男配角——馬克·里朗斯
這是馬克·里朗斯首次提名奧斯卡,首次獲獎。他擊敗了西爾維斯特·史泰龍(金球獎最佳男配角)和克里斯蒂安·貝爾等。他在《間諜之橋》中飾演蘇聯情報員魯道夫·阿貝爾。
大多數認識他的人對他的印象來自于《狼廳》,他在里面飾演克倫威爾,同樣廣受好評。作為一個有多年莎劇表演經驗的舞臺劇演員,里朗斯的的表演功力早已名聲在外,此次獲獎其實更像是加冕,我們希望以后能看到他更多的精彩演出。
最佳女配角——艾麗西亞·維坎德
艾麗西亞·維坎德在《丹麥女孩》飾演世界上第一位變性人伊恩娜·維金娜的妻子格蕾塔·維金娜,故事是在真實人物的基礎上虛構的,但是想一想就知道表演難度很大。艾麗西亞.維坎德是當代最有前途的年輕演員之一,曾獲得過瑞典金甲蟲獎最佳女演員、歐洲電影獎最具發展潛力新人。2013年,被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明日之星。
雖然很遺憾獲得提名的凱特·溫斯萊特沒有能夠和她的Jack站在同一個領獎臺上,但是艾麗西亞·維坎德實至名歸。
最佳原創劇本——《聚焦》
《聚焦》編劇為湯姆·麥卡錫、喬希·辛格,湯姆·麥卡錫上一次得到這個獎項的提名是2010年的《飛屋環游記》,這是他的首次獲獎。
《聚焦》最大的亮點是出色地完成了人物群像的塑造。整部電影都保持在極其克制的平靜之下,不靠再現丑聞賺噱頭,不靠編造情節增加沖突,導演把一切都讓位給了故事,用事件本身的力量點燃情緒,對于一部以真實事件為依托的劇情片來說難能可貴。
最佳改編劇本——《大空頭》
影片根據邁克爾·劉易斯的原著完成改編。這是亞當·麥凱和查爾斯·蘭道夫首次提名奧斯卡,首次獲獎。
很多人認為,從電影藝術的角度看,《大空頭》是最佳影片更好的選擇。影片講述了三群不同的人物通過預測到2007到2010年間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而從中賺得巨利的故事。
這部影片在手法上有更強的創新性,在題材上深刻反思時局,在主題上批判貪婪的人性,更為難得的是,它成功地將晦澀難懂的專業題材表現得通俗易懂、不失趣味,而仍然在影響今日的次貸危機也更容易讓觀眾引起共鳴。
推薦大家去看這部試圖激怒美國人的電影,也許看到資本主義社會那么黑暗,我們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欣慰呢?
最佳動畫長片——《頭腦特工隊》
毫無懸念。
在迪士尼連續兩年的稱霸后,皮克斯強勢回歸。《頭腦特工隊》雖在中國內地遇冷,但在全球其他地方受到狂熱追捧。
這是皮克斯的第15部動畫長片,也是他們第8次獲得該獎。導演彼特·道格特上一次獲獎是2010年執導的《飛屋環游記》。此外,本片還提名了最佳原創劇本獎。
這部高概念動畫依舊以“愛”為主題。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絕不應該止于賣萌和炫耀想象力,和所有藝術形式一樣,站在故事中的人,以及故事之中所蘊含的永恒的情感才是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根源所在。
最佳外語片——《索爾之子》(匈牙利)
匈牙利申奧片《索爾之子》無懸念拿下,該片曾在去年戛納電影節拿下評審團大獎。
故事講述了一名在納粹集中營”清理“同胞尸首的猶太囚犯,執意為一具男孩尸體舉行猶太葬禮的故事,導演用全程手持跟拍的手法紀錄了集中營里的猶太人的苦難經歷。
這是導演拉斯洛·杰萊斯的處女作,他用寫實凌厲的影像風格探尋人性的道德良知的矛盾抉擇,令人印象深刻。
最佳紀錄長片——《艾米》
這是英國導演阿斯弗·卡帕迪爾首次提名奧斯卡,首次獲獎。《艾米》此前已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歐洲電影獎等重量級獎項,并獲得了今年格萊美獎的最佳音樂電影,最終問鼎奧斯卡幾乎沒有懸念。
本片紀錄了6座格萊美獎獲得者、已故英國爵士歌手艾米·懷恩豪斯的短暫一生,艾米·懷恩豪斯2011年由于飲酒過量中毒而去世,年僅27歲。本片希望能夠通過對艾米生前的家庭錄像、演唱會及新聞等素材的梳理,從艾米本人內心的角度來解開這場悲劇的背后真相。
值得一提的是,在該獎項頒發的過程中,”全程直播“的1905電影網出現了這樣的畫面。
而在時光網公布的獲獎表單中,最佳紀錄長片的提名作品也和其他獎項不同,只有四部(其他獎項皆為五部/人)。
不過幸好”不該露面“的影片沒有獲獎,否則這個獎項在面向國內公布的表單上可能會被直接忽略掉吧……
最佳攝影——《荒野獵人》(艾曼努爾·盧貝茲基)
艾曼努爾·盧貝茲基繼《地心引力》、《鳥人》后,憑借其標志性的長鏡頭連續三年蟬聯此獎,這是該獎項史上首個三連冠!他先前曾獲八次提名。
難度極大的自然光把握使《荒野獵人》自拍攝完成就基本宣告了這個獎項已被預定。被圈內人稱作“山羊”的墨西哥大神這次用大量廣角空鏡頭為《荒野獵人》制造出了完美的荒涼氛圍,貼合影片人與自然關系的主題,表現出了人類個體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與無力。
第13次提名羅杰·迪金斯獲獎次數依然是零,他才是奧斯卡舞臺上最苦命的人。
最佳剪輯——《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
這是瑪格麗特·希科瑟爾首次提名,首次獲獎。她剛在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上斬獲此獎。
對于動作片來說,節奏就是一切。
如何把控節奏?
剪輯。
這是一部在不停追逐的電影。極致化的視聽語言,眼花繚亂的動作大場景串聯,以及令人血脈噴張的鏡頭組接,希科瑟爾用一種令人嘆為觀止的方式完成了一個充滿張力的瘋狂世界。
最佳視覺效果——《機械姬》
《機械姬》戰勝了勁敵《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和《星球大戰7》,虎口奪食拿下一個獎項。
《機械姬》用極簡風格的機器人展現了“智慧”本身的優雅,同時蘊含著反諷意味,在爛大街的機器人題材科幻電影中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影片中機械姬剝皮偽裝成人類和男主割腕的片段令人印象深刻。
最佳音響效果——《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
如果你在電影院里看這部電影,你會覺得自己的心臟在和大地一起轟鳴。這樣的能量足以用”瘋狂“來形容。
最佳音效剪輯——《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
我的詞用完了,老天,這部電影下面還有三個獎項呢。
最佳藝術指導——《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
這是科林·吉布森首次提名奧斯卡,首次獲獎,他剛在英國電影和電視學院獎上拿下最佳藝術指導獎。
從視聽感受上來說,這部西部朋克的經典作品足以永載史冊。揮霍無度的想象力、目瞪口呆的動作場面和無時無刻不在噴發而出的狂野氣質讓人感受到了掙脫束縛的自由感,這是一個迫切需要這種力量的時代,這是屬于麥克斯的時代。
最佳服裝設計——《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
這是英國女設計師詹妮·碧萬第10次提名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第二次獲獎。1987年,她曾憑借《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斬獲此獎。
對于服裝設計,奧斯卡的評委們最看重什么?
異鄉情調?陌生感?
好吧我今年還是在瞎說,我哪懂服裝設計啊。
最佳化妝&發型設計——《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
關于化妝和發型設計我能說些什么呢?
貼一張圖在這,大家自己感受吧。
最佳原創配樂——《八惡人》(埃尼奧·莫里康內)
終于在87歲的時候,埃尼奧·莫里康內迎來了晚來的肯定。
埃尼奧·莫里康內是意大利國寶級電影配樂大師,曾憑借《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等作品五次提名奧斯卡,這是他的第一次獲獎——如果不算在2007年榮獲終身成就獎的話。
埃尼奧·莫里康內曾因昆汀在《被解放的姜戈》中對自己的音樂的使用很不滿意,聲稱永遠不會與昆汀合作,然而最終的冰釋前嫌給他帶來了這座小金人。
音樂是電影的情緒,作為一部傳統風味的西部片,《八惡人》的配樂通過緊張壓迫的曲調描繪了如琴弦緊繃的對決氣息,但也不乏舒緩優美的樂曲,張弛有度的節奏為影片增色許多。
最佳原創歌曲——“Writing’s On The Wall”(《007:幽靈黨》)
“Writing’s On The Wall”由去年格萊美大贏家英國歌手薩姆·史密斯所作。優雅磁性的靈魂聲線配合恢弘大氣的交響樂使該曲成為首個登上英國單曲榜冠軍的007電影主題曲。
來,怎么樣聽了就知道。
Writing's On The WallSam Smith - Writing's On The Wall
這是薩姆·史密斯首次提名奧斯卡,首次獲獎。
他在獲獎感言中說:
“所有的提名人都難以置信,前幾天我看到伊恩·麥克拉倫的采訪,他說從來沒有公開的同性戀演員得過奧斯卡獎。”
最佳真人短片——《口吃》
《口吃》講述了一個孤獨的印刷工人,雖然有嚴重的表達障礙,但是當他遇到她的時候,他不得不直面內心最大的恐懼。
主演用令人信服的表演展現了口吃者的內心世界,好吧,我就說實話了,這其實是一部在情人節上映的虐狗片。
最佳動畫短片——《熊的故事》
這部智利短片之前已獲獎無數,這也是導演Gabriel Osorio Vargas首次入圍奧斯卡。
機械熊+玩偶戲的形式很有新意。精致的美工和配樂,以及對現實的關照中也讓人感受到了永遠不滅的溫情和從絕望綻放的希望之花。
最佳紀錄短片——《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巴基斯坦)
《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來自巴基斯坦女導演莎梅·奧貝德-奇諾伊,她曾在2012年憑借《面子》拿下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這是她第二次獲此殊榮。
在巴基斯坦,每年有超過1000名婦女因“不名譽”而被殺害。有時候我們能夠以”善良“或”愛“的名義對壓迫者做出寬恕,但是毫無疑問這樣的寬恕是需要代價的。
導演在獲獎感言中說:
“這就是堅毅的女性團結起來的結果,感謝我的丈夫,我的父親,是他們支持我去讀書,去改變世界。”
終身成就獎——黛比·雷諾斯、吉娜·羅蘭茲、斯派克·李
吉娜·羅蘭茲是活躍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著名演員,1952年在百老匯演出舞臺劇《七年之癢》引起矚目,于1974年和1980年分別憑借《受影響的女人》《葛洛麗婭》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黛比·雷諾斯是”利婭公主“凱莉·費雪的母親,曾經也是著名的影壇玉女,因出演歌舞片名作《雨中曲》一舉成名,此時她尚不足20歲。
然而真正讓她名聲遠播的卻是一樁丑聞。黛比·雷諾斯是伊麗莎白·泰勒夫婦的親密好友,在泰勒喪夫之后,她丈夫艾迪·費雪去幫忙料理后事,不想竟和泰勒暗生情愫,以至演變成50年代末轟動美國的丑聞。二人被全國輿論痛罵之余,黛比·雷諾斯獲得廣泛的同情,但是夫妻終于分手。
1965年,黛比·雷諾斯曾憑借《瓊樓飛燕》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斯派克·李被認為是美國最具黑人意識的導演,一生所愿就是拍出真正的“黑人電影”,涉及的題材也大都與黑人的出路、覺醒、以及種族歧視等主題有關,曾在1990和1990年分別憑借《為所應為》和《四個小女孩》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和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
他最知名的作品是《局內人》,由丹澤爾·華盛頓、克里夫·歐文和朱迪·福斯特主演,口碑不錯。
此外,斯派克·李是NBA最著名的球迷之一,向喜歡籃球的成年觀眾們推薦他的《單挑》,由丹澤爾·華盛頓和雷·阿倫主演,是一部以斯蒂芬·馬布里的故事為藍本的劇情片。科蜜們也一定聽說過他的紀錄片《科比工作進行時》。
好啦,以上就是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全部榜單啦。好啦,以上就是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全部榜單啦。我是霜寒烈日,沒錯,我又回來了。即使沉溺于光影世界,我們也不會孤單。咱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