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一場陣雨,雨過天晴,滿院子都是桂花的甜香。
湖南的四季并不分明,尤其是從夏天往秋天走,氣候變化不明顯,樹葉也一直是郁郁蔥蔥的,秋風(fēng)掃落葉的景象,要到秋末,甚至冬天才能看到。提醒大家秋天已經(jīng)到來的,除了晚上一天比一天涼以外,就是桂花的香氣了。
桂花原產(chǎn)于中國,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最早提到“桂”這一植物的文學(xué)作品是《楚辭》,如屈原的《九歌·東皇太一》中就寫道:“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在其他作品里也多次出現(xiàn)“桂舟”、“桂棟”、“桂宮”、“桂柱”等詞語。但從一直到漢朝,各種詩詞歌賦以及其他古籍中提到的“桂”,據(jù)考并非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桂花樹,而是樹皮含有芳香的樟科桂樹。
真正將桂花入詩的是在唐朝。比如說王維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宋之問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王建的“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都是詠桂花的名句。
桂花樹四季長青,中秋前后,天氣已涼,百花凋謝之時,桂花盛開,香氣濃郁,所以,人們將桂花賦予了凌霜耐寒、不慕繁華的高潔品質(zhì)。詩仙李白便曾寫有《詠桂》詩:“世人種桃李,皆在金張門。攀折爭捷徑,及此春風(fēng)暄。一朝天霜下,榮耀難久存。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托,何惜樹君園”,將桂樹與桃李等相比,歌頌桂樹的四季長青、貞勁高潔。
桂花開放多為中秋之前,所以人們喜歡將其與月亮、嫦娥與吳剛的傳說等等聯(lián)系在一起:“桂輪”、“桂魄”代表月亮,皎潔的月光叫做“桂華”。人們甚至認為在美麗的廣寒宮里,生長著桂花樹,天風(fēng)將桂子吹落人間,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樹。宋朝楊萬里的《詠桂》便道:“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彼未娙酥焓缯鎰t說:“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后月還虧。須知天上人間物,同稟清秋在一時”,將人間聚散、月亮盈虧、桂花開落結(jié)合在一起,意境悠遠而深長。
“桂”與“貴”同音,桂花在我國古代是吉祥如意、地位和財富的象征,中秋節(jié)時,民間有做桂花月餅、桂花糕的習(xí)俗,人們還用“蟾宮折桂”來比喻科考高中、仕途得志。
桂花花朵很小,顏色也只有黃、白、紅三種,分別稱之為金桂、銀桂、丹桂,桂花花朵雖然細如小米粒,卻芳香四溢,為歷代文人墨客所青睞。
唐末著名宰相李德裕尤其喜歡桂花,曾寫有多首桂花詩。如他的《紅桂樹》,所描寫的是紅花白心的丹桂:“欲求塵外物。此樹是瑤林。后素合余絢,如丹見本心.妍姿無點辱,芳意托幽深.愿以鮮葩色,凌霜照碧潯”。白居易也曾寫有一首詠丹桂的詩:“有木名丹桂,四時香馥馥?;▓F夜雪明,葉翦春云綠”。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詞中將桂花譽之為“花中第一流”:“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雪花四出剪鵝黃,金粟千麩糝露囊??磥砜慈ツ軒状螅绾沃迷S多香?”這是宋代曾寫過許多詠花詩的詩人楊萬里的詠桂詩。如此細小的花朵,卻有著無限的香氣,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就像是品格高尚的人,潔身自好、堅貞執(zhí)著、不趨炎附勢。
人心花心各自香。說人們喜愛桂花,不如說是喜愛的其所象征的高尚情操,是對美好人格的歌頌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