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評:詩的力量——讀詩集《詩人死在村莊》/尋找姚黃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讀詩集《詩人死在村莊》/尋找姚黃


前不久,我在論壇上看到一個帖子《死去的詩人,死去的詩歌?》

“我感覺我的詩歌有思想有靈魂,為什么不被世人認可?是因為我的因素嗎?我不覺得,難道是世人的眼睛受到歷史塵埃的遮擋,仰或受到情感的因素的困擾,苦苦尋找并未發(fā)現(xiàn)結果,自薦:詩歌的靈魂在于作者的靈魂,一個沒有作者靈魂的詩歌寫的再優(yōu)美再深刻再有內(nèi)涵再現(xiàn)實只能稱得上二流詩歌,鄙人詩歌雖稱不上完美,但是不至于深沉海底,那是凝結生活中的精華濃縮而成。詩歌分為兩種:一眼詩歌;二眼詩歌,鄙人的所謂的二眼詩歌,由此可得出,欣賞著是帶著有色眼鏡帶著情緒帶著騷動欣賞的,如果能放下你心中的“偏見”你將領略到最美的詩歌,最靈動的詩歌。”

這位詩人就是17寫的網(wǎng)友“左停右凝”先生。感于作者的真誠和急切的心情,我看了他的文集《詩人死在村莊》。這本文集收錄了首詩作近200首,是我看到的詩集中作品最多的。其實,這本詩集的點擊率已經(jīng)過萬,應該不“寂寞”了。但是,我想說的是:“古來圣賢皆寂寞”,何況一位網(wǎng)絡詩人乎?當然,我們都期待像韓寒、郭敬明那樣,年紀輕輕的就出了名,有一大幫粉絲前呼后擁的。可是,這樣的人畢竟太少了,多數(shù)詩人、作家成名較晚,甚至還有身后大放異彩的。所以,做為一名寫手、詩人,要甘于寂寞,在寂寞中蓄積力量,在寂寞中等待命運之神的光臨。正如作者所說:“待到云開霧散時,如此世界必定有我一棲之地”。

讀了作者寫在內(nèi)容簡介里的《詩人死在村莊》,我想,這應該是一本鄉(xiāng)土詩集了。然而,我誤解了,這是一本“挑戰(zhàn)命運和現(xiàn)實”的詩歌。我對左停右凝先生并不了解,只能從他的詩作里就事論事。我很喜歡他的詩,也很欣賞他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感覺他的詩中有一種力量,有一股正氣。我妄言他的人生不一定是一帆風順的,甚至有可能身處逆境,在他的生活道路上橫亙著障礙。

“城外的世界再美好也要悲傷的謝幕/那爽朗的笑聲完美的生活已成泡影/躊躇滿志是你們翱翔的翅膀和動力/飛得再高再遠與梅妻鶴子愈走愈遠/城內(nèi)的世界再暗淡也要華麗的演繹/周遭的一切熟悉的背影都是追隨者/雖沒有亂世的繁華依舊舞動著奇跡/山中農(nóng)作更改不了臉頰釋然的微笑/城內(nèi)城外日出日落晨曦晚風/大城小市秋風冬日你蹴我就/遠方的你彷徨時有迷茫的我相伴/彼岸的我孤獨時有你們純真笑臉/別期待生活會給你面包和奶酪/腳踏實地走出真自我才是真理”《城內(nèi)城外》;

這首詩是對當今社會的深刻剖析,也是對生活對人生的深度思考。生活在豫北地區(qū)的青年詩人,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和坎坷的人生道路可能使他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城內(nèi)”和“城外”不過是詩歌的兩個意象,作者要告訴人們的是:世上并沒有什么救世主,“腳踏實地走出真自我才是真理”。 這既是來自最底層生活的真實記錄,也飽含著對最底層民眾的感情、關注與同情。

“一個英雄的年代/只想做個人都是奢望/物欲橫流人心向錢/隨波逐流不敢寂寞/一個英雄的年代/黃河后浪推前浪/后浪未倒前浪洶涌/尋求一席之地難上難/一個英雄的年代/梟雄不可多見/狼子野心比比皆是/眾星捧月才是真理/一個英雄的年代沒有英雄/不再安分守己蠢蠢欲動”《一個英雄的年代》;

“空洞洞的眼神望著無盡的深夜/融入其中的身軀略顯疲憊和滄桑/分不清紛繁世界的爾虞我詐/小心翼翼的腳步卻誤入歧途/深陷陰謀的泥沼中不能自拔/那邊爽朗的笑聲劃破夜空的安靜/重金屬敲打的音樂鼓動耳膜發(fā)著神經(jīng)/詭異的臉龐露出輕蔑的微笑/脆弱的感情被騙的如若木乃伊/懸掛著被卑鄙的眼神觀望著/碰起的高腳杯彈奏著我的悲傷/如此渲染著陰謀詭計/耗費很長的時間演繹著沒有結局的劇情/被微小的細節(jié)赤裸裸的暴露出來/微笑能掩蓋我的慌亂/而你們還能繼續(xù)嗎/此刻孕生的尷尬早已注定的結局/看你們怎么收拾殘局/陰謀的失敗不是你們愚昧和糊涂/也不是我聰明狡黠/而是你們心存不良動機不純/秋千上的楓葉不會是你們戲耍的對象/飄落的葉子也不是你們注定命運/憤怒的時刻你們即將毀滅/等到下個輪回再繼續(xù)籌劃吧/余生再不會有你們?nèi)缬半S形”《陰謀》

前一首詩是對所謂“英雄年代”的深刻揭露,也是一個群體的覺悟。這首詩還比較好懂。但是,后面的一首詩就頗費猜摸了。讀這首詩的感覺,好像是看了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是一種情緒的宣泄。這種情緒中包含著源自生活的粗礪的感覺與凌厲的沖動,經(jīng)過詩人的沉淀與發(fā)酵,生糙的東西轉(zhuǎn)化為細膩,浮躁的東西轉(zhuǎn)化為深沉,一種真正的良心與社會的責任心經(jīng)過調(diào)節(jié)變成了從山巔上跌落下來的瀑布,沿途蕩平了頑石,沖刷了泥土,清新了世界。在某些方面,這首《陰謀》比《一個英雄的年代》更具挑戰(zhàn)性和戰(zhàn)斗精神。

“雪白的棉球勝似驕陽般毒烈/駐步的望去灼傷了眼鏡/媽媽圍著口袋采摘著希望/額頭上的汗珠融入土地的眩暈/烈日當空映襯著你的辛勞/腹部一會痙攣一會抽搐/踏著泥濘的土地回到家中/鍋碗瓢盆依舊靜靜的沉睡著/兒子在遨游著網(wǎng)海/女兒在涂抹著指甲/嘴角掛著一絲安靜的微笑/默默轉(zhuǎn)身回到廚房準備著飯菜/義務和責任凝結所散發(fā)的香氣/寄生蟲依舊吃的悠然自得”《棉花開了》;

這首詩看似寫了一位勤勞的老媽媽,在烈日下摘完了棉花。回到家里,她還要準備飯菜,給上網(wǎng)的兒子和涂抹指甲的女兒維護著生命。其實,是對那些“寄生蟲”的控訴,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和社會意義。細細品味這首詩,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到詩人的眼睛在注視著什么。詩人來自社會底層,與社會底層的人們有著血肉般的親近感。這本詩集的大部分作品都有一種新鮮感,文字給我們帶來一些想象,那種實與虛的細膩感覺,都充溢著一種詩意。這詩意的資源和共鳴點就在于與眾不同,別開生面,獨樹一幟。

縱觀這本文集中的詩作,可能是受作者所喜歡的詩人海子、顧城等的影響,寫得比較朦朧,有些詩作深受“象征派”詩人的影響,給讀者留下了許多空白,供讀者猜摸和思考。這種詩歌之所以難寫,主要是因為它從頭到尾都在寫事,在寫事中抒情,其中不夾雜獨立性的哲理詩句,但讀者從全詩中體味到的不僅僅是情,而主要的還有理。經(jīng)過哲理的啟迪,又產(chǎn)生新一輪情感,激起新的情感,猶如深山中連蕩回聲,由近向遠一聲一聲地蕩漾,從而使人獲得往復沉思的藝術效果。

這本集子中還有一部分是散文和小說,就不在這里一一贅述了。

回到本文的開頭,作者說過:“我感覺我的詩歌有思想有靈魂,為什么不被世人認可?”確實,作者的詩歌非同一般,有深度、有思想,富有“投槍”、“匕首”的銳利和力量。但是,在這個社會上,要得到所謂主流的認同,還需要琢磨。不過,這不重要。你選擇了寫作,你就應該有思想準備。濟慈在給他的朋友的信中曾憤怒地指出,英國社會在優(yōu)秀的作家活著的時候虐待他們,而在死后才贊頌他們,這些作家生前被踢進了社會的小胡同,死后卻被供上神殿。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認為有著多方面的原因。除去坎坷、窮達的生活遭遇與仕途遭遇,可以使他們更加深入到社會的最底層,從而與底層的人們互相溝通之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也是由于這種坎坷的生活遭遇與仕途遭遇本身就是一種障礙,而這種障礙則造成了一種心理上的壓力。但是詩人的不同尋常的經(jīng)歷,就在于能夠把這種壓力化為動力。他們在生活中嘗盡了人間苦果,卻不以為苦,反而把他們醞釀成了優(yōu)秀的詩人,而這些也正是給詩人們最珍貴的補償。不知作者以為然否?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青春末時代尾詩注:此詩集《詩人死在村莊》評論由17寫作者尋找姚黃所評,首發(fā)于作者《17寫詩文評論集》詩歌卷(http://zonghe.17xie.com/book/10891573/753094617.html)。作者簡介:尋找姚黃,男,中學教師,1982年以來在省市紙媒刊物上發(fā)表短篇小說6篇、教學研究文章、散雜文二十余篇,做過縣級小報編輯。長篇小說《監(jiān)獄生活揭秘:高墻大院》在文學大賽中獲得編輯推薦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0x00 好久沒來這里寫東西了,同樣也好久沒有下筆寫東西了。相比之下,自己可能更喜歡筆尖劃過紙張的感覺,其實簡書的...
    Callback閱讀 187評論 0 0
  • 走在街上,發(fā)現(xiàn)我和大家不在一個季節(jié)…… 別人是裙子,我穿了秋衣加衛(wèi)衣,外加開衫毛衣,兩周前我還是羽絨服…… 以及,...
    我是不丹公主閱讀 181評論 0 0
  • 藝海泛舟閱讀 390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