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30

一般人看待事物更容易看到已經發生的,能夠實際看到的,對于沒有發生或是當下沒有實際看到的事物,都不容易覺察。而事物外在的表現形式多變,只是看到外在的表現形式,在外在的事物上用功,可能事情最后也會解決,當再次發生類似的事情,事物本身的道理是一致,外在表現的形式不同,人又會困惑,困于當下的事物。流于表象,會讓人窮于解決問題,只有抓住實質,才能更好的掌握處事的方式。事物的實質有時候是事情發生的當下從表象中無法去看清的,這就需要人去思考。這跟學習致良知的功夫是一樣的,修身正心,致良知,不是用外在的條條框框去要求自己,按照大環境給予你的觀念去做。而是自主的探索,自主的去覺知,不斷的存養自己的良知發現自己的本我,使心恢復原本的純凈,明亮。處事時順應自己的良知也就順應了天地間的理,無論萬事萬物如何變化,表象如何繁雜,也都能順應自如。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的心。心定則萬物皆在規律之中。外在的動亦是靜,靜亦是動,只要內在的主宰不變,外物的瞬息萬變只是表現形式的不同。萬物的主宰是人,人的主宰是心。心定則萬物定,任他瞬息萬變,任他生生不息。在生活中事情的處理也確是如此,當只是從事物的表面看待問題,著手解決問題時,容易產生出偏差,使原有的問題復雜化。當看清事物問題內在的原因時,再去解決問題就容易的多。有時候看事情的角度,決定了處理問題的高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