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一位以前的學生在微信上給我拜年。我回復他的信息,問候他:“最近過得好嗎?”
剛大學畢業時,我在中職學校里教了五年的書,三年的班主任,或許是和學生的年級差距比較小,他們經常在下課時來到教研室和我談天說地。畢業后,他們也會在QQ、微信相互問候和關心。
這些年看著他們戀愛、結婚生子、換工作,我就像他們的姐姐一樣,當他們遇到難題時就會來跟我傾訴。
“林姐,我老婆說我的性格太內向,又不太會說話,不適合做銷售。我想做點改變,你能不能推薦幾本書給我呢?”
于是,我寫了這個文章。
在我五年的中職教學生涯中,有不少同學為自己的性格內向發愁,他們擔心“出去工作后,不懂得跟人打交道,肯定賺不到錢”。這個也是大多數人性格內向者的偏見吧。
《內向者溝通圣經》的作者珍妮弗?康維勒被譽為“內向型人格之王”,以她多年在美國企業的培訓經驗來看——“內向是一種偏好,不應該被看成是一個問題”。
珍妮弗?康維勒還提供一組統計數據:,有50%的美國人、40%的企業高管是內向者。“意想不到,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等大咖都是天生的內向者。雖然如此,性格內向的人的確會在面對壓力、經營人際關系、自己和別人看待自己有差距,甚至一不小心就成了職場隱形人。
但是性格內向的人只要運用珍妮弗?康維勒的“4P法”認真練習,完全可以在職場上如魚得水,取得像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等名人一樣的成功。
“4P法”組成:準備(Preparation)、展示(Presence)、推動(ush)和練習(Practice)。
《內向者的溝通圣經》提供了公共演講、內向者如何做領導和做好項目管理、管理上司、會議表現和經營人脈等的場景練習,實踐性很強,值得諸位讀者朋友去嘗試。
更詳細的介紹請看這里:
多年以前在《讀者》上面刊登了一則“木桶理論”的短文,意喻一個團隊的成功是最短的木板決定,一個人的成功是由其弱點決定。再加上中國有“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說法,因此很多人都將焦點關注于自身的弱勢。
其實這個方法是錯!
《放飛的優勢》的作者是世界著名的咨詢公司蓋洛普的董事長唐納德.克利夫頓和暢銷書作家葆拉.納爾遜合作寫成。他們打破傳統看法,強調“成功之道在于提醒個人和組織重視現有優勢,重歸正業,同時制定避短的措施”。
《放飛的優勢》從兩個層次上定義了“優勢”,在初次層次上,優勢就是你擅長做的事,比如你擅長寫作,銷售,演講等;在較高次層次上,優勢是一種行為、思維和感覺的模式。每一個人都有必要挖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而在工作和事業中能利用自己的優勢,那么事半功倍,效率的提升,幸福感的提升將是指日可待。
很多人說他迷茫,不知道做什么,那么只有兩個途徑:一是去嘗試,二則看這本《放飛的優勢》,里面有關于如何認定自身優勢的方法以及如何避短的措施。
更多詳細內容請看:工作快樂嗎?取決于你是揚長還是避短|《放飛你的優勢》
《微習慣》里寫道:真正的成功有45%是源于習慣,55%是源于動力和意志力。
動力就像情緒一樣瞬息萬變,不靠譜。意志力是需要大腦持續地發出命令。
習慣是每天的練習累積形成,也就是說想要成功就從培養習慣開始。
很多人想要改變,于是就制定了宏偉的目標的計劃,但是不到一周的時間就放棄了。
沒有堅持的改變就不是改變,但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你的方法錯了。
《微習慣》的作者斯蒂芬.蓋斯的微習慣清單:每天做一個俯臥撐,閱讀2頁,寫50個字。
制定這個計劃是處于最困難的時候都能完成,只要每天都能完成,慢慢培養出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慢慢地接近成功。
斯蒂芬.蓋斯通過兩年左右的時間,他培養成了上健身房鍛煉,寫了一本書。
因此,想要改變就從培養你的微習慣開始吧!
特別說明一點:以前他們都說習慣的養成是21天,其實不止,一般習慣的養成是66天,而艱巨的習慣則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想要查看更詳細的內容,請看:考研四次失敗,我拿什么重新開始呢?|《微習慣》
人生何處無談判啊,想要真正讓生活發生點變化,必須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別人理解和執行,因此,你需要學會良性的談判。
《麥肯錫教我的談判武器》的作者是高杉尚孝,在麥肯錫工作了多年后自行創業,主要是幫助企業員提升自己談判能力的研修。他認為良性的談判是自己和對方都感到滿意的談判。
決定能否取得良性的談判,主要是邏輯能力、清晰的表達能力、分析對方需求的能力、平常心和談判的諸多技巧有很大的關系,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因此,想要提高自己的談判能力,那么不妨看看這本書吧。
更多的內容請看我的書評:人生何處無談判,缺了邏輯能力和技巧就OUT了
心理學家說,一個人的房間是內心狀態的呈現。
前面介紹的四本書既有對性格的改造,也有習慣的養成和談判技巧,這些是深化于內心的東西,還需要每一個人的悟性和練習,想要看到效果需要有一段時間,但是對于房間的收拾卻是立馬見效的事。
關于收納的書很多,我之所以推薦這一本,很大的原因是《收納的藝術》的作者鈴木尚子是從心打造一個舒適的空間,在充分與家人溝通的情況下才進行的收納,既可以適應各自的個性,又可以促進家人之間的和睦相處,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鈴木尚子很明確地說明:整理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無論你在租的房子里,還是在自家的房間里,只要你愿意按著《收納的藝術》里方法,了解自己的慣用腦,與同屋者溝通,再加上鈴木尚子的七個步驟,你完全可以打造一個屬于自己溫馨、明亮又個性化的空間。
改變,從心開始,從內到外,立即行動!
我是靈林玖玖,我在簡書向你推薦五本書,祝福你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的變化,生活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