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四期約練挑戰第48次,本周第11次
早上六點半的約定中,作為來訪者,我請求咨詢師曾老師通過外化技術為我做一個關于“不自信”的咨詢。曾老師陪伴了解的過程中,將我的“不自信”問題具體化為“人際關系很被動”和“每次講課準備階段都很焦慮”兩個點,接下來曾老師通過講劉老師的例子,以及提問讓我意識到“花香自有蝴蝶來”,我需要將精力放在專業能力的提升上,而不必責求自己具備主動的人際交往能力。
接下來,曾老師靈活地使用了外化技術,她并沒有刻板程序化地運用外化技術,而是當我提到備課前的焦慮時,她很自然地問我
“當我焦慮時,內在的聲音是什么,怎么進行自我對話的?”
“焦慮在提醒你什么?”
“當你備課有壓力時,焦慮會提醒你該做點什么讓它遠離你?回想起曾經什么樣的情景,會讓壓力降低些?”
“焦慮給你帶來了什么收獲和意義?”
“你會如何與焦慮相處?”…
交流過程中曾老師不著痕跡的使用評量問句,假設問題解決問不同問句,負向轉正向…
自然而然地引領,讓我在述說過程中忽然間意識到:我的焦慮和我的自我價值是分不開的,正因為焦慮的出現,才會讓我用心去認真備課,從而達到預期效果。當我接納了焦慮,一切都聚焦在正向上了。
曾老師對焦點理念的靈活運用,和觀察員楊老師對曾老師咨詢脈絡的精準梳理,再次讓我意識到:嫻熟的能力是需要以大量的實踐練習為前提的!
二、第四期約練挑戰第49次,本周第12次
上午參加了box1-6《并入當事人用字的提問》約練
馬老師先為大家呈現了一個過年時家里面有關發紅包的話題。馬老師講完,我自己就感覺自己似乎找不到想要問什么的思路,于是決定在一旁旁觀,仔細體會各位老師的每一句提問帶給馬老師感受上的不同。
這中間我看到了各個老師都在通過馬老師訴說中已經做到的部分,找出來放大強化,為馬老師賦能,通過對愛人視角,母親視角的挖掘,自己那么做的行為背后的動機,讓馬老師意識到了愛人對自己的愛與支持,母親對自己的心疼,母親自己的不容易和委屈,這時當有老師提問“如果有個機會,讓您把今天約練中覺察到的再和媽媽溝通,您會覺得媽媽會有什么改變”,“您覺得如何溝通會更能得到媽媽的認可呢”,這些都帶給馬老師新的思考。
當有老師問到“如果媽媽對你的行為認同了,會給您帶來什么樣感受呢?”覺察能力非常強的馬老師立刻能意識到原來自己這么多年來內心渴求的是得到家人的認可,媽媽也是這樣的渴望。經過老師們對于馬老師自我評價的“傻”的重新建構,讓馬老師從最初的心情感受三四分,上升到了八分。并對未來再面對過年紅包以及自我價值提升有了行動的思路。
感受馬老師咨詢練習前后的心情變化,這讓我再次體會到了焦點解決的強大魅力!聽別人的生命故事,感悟SFBT強調的理念:每個人做事的背后一定有個于Ta而言很重要的原因,都透露出內在的需求和渴望。所以千萬不要去主觀評判別人的對或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