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拖延者擔心被他人評判或者被自我評判,害怕自己的不足被發現,害怕付出最大的努力還是做得不夠好,害怕達不到要求。他們的擔心反映了一種恐懼失敗的心理。
因害怕失敗而壓抑自己的人往往以一種寬泛的方式來定義”失敗“。當他們對自己在一件事情上的表現感到失望的時候,他們不僅認為自己在那件事情上失敗了,他們還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
害怕失敗的人可能有一套他們自己的假設,這些假設將為成就而奮斗變成了一件令人恐懼的冒險的事情。
(1)我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我的能力;
(2)我的能力水平決定了我作為一個人所具有的價值——也就是說,我的能力越強,我的自我價值感越高;
(3)我做的事情反映了我的個人價值。
這已經不僅僅是某件事情你做得好或不好的問題。你的表現好壞直接成了你是否有能力以及你是否有價值的一個衡量標準。
當能力成了一個人自我價值感的單一決定因素時,問題就產生了。這個人表現如何成了唯一的衡量;其他方面都被忽略了。一個出色的表現意味著一個出色的人,一個平庸的表現意味著一個平庸的人。
人們通過拖延來安慰自己,讓自己相信他們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現,他們甚至還維護著這樣一種信念:他們的潛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通過拖延,你永遠不會逼著自己去面對自己的能力限制在哪里。
有些人寧愿承受拖延所帶來的痛苦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卻沒有如愿以償所帶來的羞辱。拖延可以讓這種恐懼有所緩和。
那些擔心自己被人看成無能或者沒有價值的人往往害怕他們就是那樣的人。如果他們以現實的眼光看待自己,并認定自己是不可取的,他們就會面臨另一種恐懼,他們害怕不討人喜歡。
那些拖延的人往往沒有意識到他們是完美主義者。為了證明他們足夠優秀,他們力求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認為要達成他們的遠大目標應該沒有任何問題。他們常常對自己有不現實的要求,當無法實現這樣的要求時,就會變得不知所措。失望之余,他們通過拖延讓自己從中退卻。
對于完美主義者,心理學家甄別出兩種類型,一種是適應型的,一種是適應不良型的。
一個適應型的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現能夠與之相符。這樣一種能夠如愿以償的完美主義,感覺就像一個人本性的一部分,也是一個人自尊的基石。
然而,一個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但是卻對自己不報希望。在適應不良型的完美主義中,你對自己的要求跟你對自己表現的期待之間存在著一種矛盾,所以你更容易去自責,也更容易感到消沉,你的自尊因而也處于較低的水平。適應不良型的完美主義者對犯錯極為在意。他們往往對自己期待過高,不夠現實。
你需要問自己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你是為了讓自己取得進步,還是為了讓自己陷入沮喪和挫折而設立標準?
決定你是否是一個適應不良型的完美主義者的不是你所制定的高標準,而是你所期待自己的表現跟你的標準之間的落差多大,你的標準是否現實可行,以及在不能達成目標時你對自己的判斷有多苛刻。當完美主義成了一個問題的時候,拖延就很可能也成為一個問題。
如果只對完美感到滿意,那么你注定會感到沮喪。畢竟,追逐完美就像追趕地平線一樣:你一直往前趕,但是從來也不能真正趕到那里。
放棄完美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還會發現自己很難接受這樣一個事實:你現在不是,從來也不是,將來也不可能完美的。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德威克識別出了兩種不同的心態,一種是固定心態,智力和才能是與生俱來的,是固定不變的。容不得任何情況下的任何錯誤,因為錯誤是失敗的證據,錯誤說明你根本不聰明,也沒有才干。每一次表現都被看成是對你能力的一次定性衡量,失敗令你感到危險;失敗永遠地決定了你這個人。
另一種是成長心態:能力是可以發展的,通過努力工作,你可以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得更聰明更優秀。努力可以讓你更聰明或者更擅長于某件事情,努力可以激發你的能力并成就自己。有成長心態的人不僅僅追求挑戰,他們還以此充實和提升自己。失敗是一個讓你加倍努力的理由,而不是一個讓你退縮、放棄和拖延的理由。重要的是你學到了什么,你對什么感到興奮,你提升了什么,而結果只是一個背景而已。
完美主義者在思考他們所做事情的時候容易絕對化,也經常以災難性的方式思考問題:一件小事的后果往往被他們夸大到無以復加的程度。災難性的思維是極具破壞性的,在你沒有意識到最的這種思維模式的時候,情況尤為嚴重。
將固定心態轉化為成長心態,那么,你或許會以全新的眼光來看待不完美——它是你提升自己、學習新知識的一個推動力,而非致命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