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生困境
有強烈愿望想做某件事或者有強烈愿望想獲得某樣東西,而(暫時)短時間得不到。
很多人都希望快速成功,尤其是在心智尚不成熟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時候,總想能夠通過快速做成一件事,從而賺到很多錢,從此咸魚翻身。典型的例子就是受到某位成功人士的影響,突然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知道了經商可以賺到很多錢,就會刺激這方面的思考,只要花時間持續的思考和觀察總能有商業想法的輸出。
因此就通過僅有的認知,再加上現實的觀察,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就在大腦里加工出了具有自我特色的商業計劃。開始覺得商業計劃只要實行一定會成功,當把這個想法告訴親人,想要獲得他們的認可和幫助,回應給我們的卻是質疑和否定。接收到這樣的回應瞬間就會從滿懷信心下降到失去希望。
由此得出結論,自己的不成功是有他人造成的,是因為沒人幫助,沒人幫助就沒成功,可怕的邏輯。
有一種可怕是最可怕的,那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因此在不知道自己不具備某種能力的時候,傻傻的認為自己不僅具備還挺厲害,當整個事情都是自以為是在主導的時候,結果肯定不好的。
通過持續的學習和反思終有一天我們會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從而在未來的人生有效避免有自以為是和以偏概全帶來的種種麻煩。
深入思考能力以及反思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賺錢的多少,也決定了能否讓自己突破自我的思維局限,在現實中跨越困境,讓自己更快樂。
極少甚至沒有只想不做就能成功的,正確的方式想到去做,先去做一些低成本的嘗試,邊做邊思考邊優化邊改進,就想專欄說的只有行動以及行動后的反思和之后的改進,經過調整再去做,才能有真正有價值的認知升級。做出一些成績,當你做到了其他人都會看到的,這時候你說出的想法才能引起他人的重視和幫助。如果低成本的嘗試失敗了,那就能讓自己知道原來自己想的不對啊,原來這件事并不是自己所想啊,原來親人的反對并不是沒有道理啊。這時候我們的思考能力才會提升,同時也能對親人的反對和不贊成有自己更深入的理解。
我是去年閱讀的笑來老師的專欄,閱讀之前我是那個樣子(自以為是)閱讀之后我成了這個樣子(不在自以為是),學到的認知偏差、元認知能力、一切都靠積累、長期等概念都在幫助自己用正確的方式解決所遇到的困境。
面對遇到的困境,保持耐心,想辦法突破,突破之后無論失敗或成功你依然不再是以前的自己,因為你選擇了一條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的路。
兩年前在學習的道路上探索的過程中,接觸到了我認為的有史以來特別好的兩本書,“拆掉思維里的墻”之后有讀了“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這兩本書對我的影響特別大,讀完之后頭腦豁然開朗
知道了除了成功,人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活法,不同的人可以活出不同的人生意義,也漸漸的從單一價值觀的苦惱發現了多元價值觀的驚喜。
通過學習獲得認知升級后,遇到的有一次“人生困境”,學了如果不去做,那學的東西不會對自己產生任何的改變,那學習還有什么意義呢?
當我知道了寫作的未來價值之后,在寫,在踐行,就感到非常開心。因為我學到了,我也一直在做。可是當我知道了選擇的重要性,當我知道了成長是最重要的,當我知道了賺到兩份工資的方法論之后,我卻沒能執行,那我就會困惑如果不去踐行,學習那些意義何在?學以致用才是我持續學習的動力。想要運用所學通過踐行讓自己的生活變好,變得更好。
每個人都希望能變成有錢人,這樣可以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讓親人過的更好,可以有更多時間做自我探尋,尋找自我更大的價值和意義。
不同的思考能力,不同的學習能力,造成的是每個人實現希望的方式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能不能把希望變成現實。
面對當下的人生困境,決不能放棄希望,最重要的是想到就去做。我們不能寄希望于“速成”要相信積累的力量,暫時做不到的就去做能做的。
最后給自己一句話吧!面臨困境,啟用元認知能力,把注意力從害怕、沮喪、悲觀中重新關注到如何解決以及提升信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