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口氣,看了春春的演唱會《why me》,從2009年一直到2016年,恍惚之間我好像意識到了小米模式的精髓。我給自己開玩笑說:小米是不是借鑒李宇春的玉米模式。
《李宇春WHY ME演唱會》起始于李宇春2006年出道后的第一個生日音樂會。2006年03月10日生日這天,李宇春在成都以不賣票、不插電音樂會的形式邀請了家人、朋友到場。這次音樂會取得了極大成功,之后“Why Me”這個李宇春的個人音樂會品牌一直延續,每年3-4月份,李宇春和歌迷一起度過這個屬于自己和歌迷演唱會。
這和小米的爆米花盛典特別像,如出一轍。
玉米,品牌演唱會,現場互動,還有粉絲為其拉票,成立粉絲團,很有觸動。這代表了新商業文明和趨勢。一個明星,就是一個品牌商。粉絲就是目標客戶,通過策劃一次次事件,強化品牌在腦海中的印象,同時也注入新鮮感,明星和粉絲之間的關系會更緊密。
--------------------------------------------------------------------------------------------------------
第二個,體驗了有道詞典。
有道詞典,信息量很大,它以外語為入口,幫助更多人便捷地學習外語,同時為此進行了產品線布局。
免費+付費的模式
有道詞典,免費同時進行大面積曝光,作為流量入口。
有道學堂,面對學習市場,屬于大眾產品。
針對企業級推出了專業版。不僅可以賺錢,還可以養活一批翻譯人員和機構。
翻譯官強化移動互聯網的高頻使用,激活有道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
有道e讀,把英文報紙搬到客戶端。單詞本也很贊。
有道云也是同樣布局。
在這里很像豆瓣,很精致,但是缺少一個核心骨。如果把微信的思路融入其中就好了。
說到有道,讓我想起了wps,它以word,ppt作為切入點。
這些套路和阿里系,百度系比較相識,唯一缺點是太分散,不容易聚焦。
如果聚焦資源,實現品類第一品牌,行程一個矩陣布局會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