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假期,表姐帶著侄子來玩。放假或者周末,偶爾會有機會讓兩個孩子一起玩耍,而原本的小家庭就會變得熱鬧非凡。我是獨生女,我已經(jīng)習慣一個人一個空間,即便是宅。可兒子也是獨生子卻非常向往有同伴,還經(jīng)常主動要求給她生個妹妹。是不是小時候我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只是成年后已經(jīng)習慣了?,F(xiàn)在不但習慣而且在面對喧鬧的時候還有些不適。我并不喜歡熱鬧!
說到端午節(jié),我從小到大的感覺無非于有粽子吃有滿堂的艾葉香,我們老家還有好吃的綠豆糕。還有讓所有大人和孩子們熱情高漲的賽龍舟。我也不是從小生活在城市中,我在鎮(zhèn)上,雖不在農(nóng)村但也相近。我卻是從小都不和農(nóng)村孩子“同流”,倒不是高傲和自命不凡,是真的不會玩兒他們的一切。就比方說看龍舟賽,每次同學們都會跑到我家來喊我,我都沒什么興趣也就不一同去玩了。有一次,也不知道是他們邀請我的第多少次了,我突然想要不改變一下,一起去看看。結果到了河邊就看到原本家旁邊的叔叔都變成了一個一個壯漢,赤膊上陣。那烈日就在頭頂上,曬的每個人的身上臉上都油光光的。他們也不覺得熱,開懷大笑著,隨著大聲的說大聲的笑,肢體語言也豐富至極。我總是看不懂,都是些斯斯文文的人,咋在這個時候變得“粗鄙、邋遢”。我的同學們也不用戴帽子也不用打傘就在炎炎烈日下曝曬著,從河岸這頭跑到那頭,也是比往常提高了N個分貝的說笑嬉鬧。我依然站在原地,打著傘再看看別處。等到炮仗聲四起,壯漢們開始在腰間系起長長的紅布,頭上有沒有像日本武士那樣也系塊布,我倒記得不清晰了。偌大的鼓被他們死命的揮著木槌擊打著,龍舟上的漢子們排成兩排,個個兒握緊了漿。隨著鼓聲振奮士氣,有的還會齊聲一吼。龍舟開始前行,漢子們手上的漿不停的穿進水里,劃起水波,再揚起再穿進水里,一條舟上估摸著也有十幾號人,動作卻出奇的一致。岸上的看客,隔著河水也能被這士氣所震撼,開始歡呼吶喊,加油助威,可能龍舟上正好是他們的父輩。平日里說說笑笑的鄰里會在這個時候“廝殺”拼到你死我亡的感覺,各自帶著榮譽和尊嚴而來,簡直就是一場戰(zhàn)役。
我記得,就算這個時候,我還是打著傘站著看,看也看不懂。心中還不免抱怨和懊悔,這么熱這么曬,就為了看一群光著膀子的叔叔劃船,太不值得了。在所有人被賽事所牽動,緊張激動時,我只想那些個帶我出來的同學趕快帶我回家,為什么不自己先回呢?!因為我不認識路,在這離我家走路都不需要半小時的地方,我卻無比的陌生!
如此,在我的映像里,端午節(jié)就是吃吃粽子,綠豆糕,鴨蛋。其他儀式感的東西都沒有太多印記。而現(xiàn)在恰巧想到賽龍舟也還是剛剛在朋友圈里看到老家的人發(fā)的內(nèi)容。我煞有其事的問他在哪看的,可他回答我的那個地方,我還是不知道。
也許,所有的節(jié)日我都不喜歡喧鬧和沸騰的感覺,我的假期我就想著自己能夠比往常更多些時間宅而已??磿?,畫畫,寫文字。不論好壞也不管進度,就這么隨心所欲的去做。還可以隨時閉上眼睛小瞇一會。有陽光的時候就拉開窗簾讓陽光灑滿整個房間,我也在其中。如果是陰雨的天,還是拉開窗簾,我坐在窗前聽風看雨。沒有人催著我去做點什么,我也不會急匆匆的想著接下來要干些什么。還好,現(xiàn)在我偶爾也會有這樣的時刻。即便闊別很久,我也試圖把這樣的時光找出來。
端午這個假期,還有個特殊的紀念,就是11年的5月初四是我第一次成為母親這個角色的時候,即使現(xiàn)在人大多時候過的是陽歷的生日,但因為兒子這個農(nóng)歷生日跟端午節(jié)臨近,所以是怎么也忽略不了的。那一年,我的預產(chǎn)期原本是在端午前一周的樣子,可是過了預產(chǎn)期好幾天,我的孩兒也未發(fā)動。于是在各種原因促使之下,選擇了在端午節(jié)前一天剖腹產(chǎn)。所以這一年的端午節(jié)我既沒有吃上粽子,綠豆糕和鴨蛋。自然也無需糾結是否要應邀去看賽龍舟。我就躺在醫(yī)院里,那年的端午時節(jié)也與往常和之后的每一年的這個時候一樣,悶熱、潮濕、壓抑。老家的房子里就剩下長年臥床的爺爺,每天聽著爸爸跟他說著重孫一天一個樣兒的事兒。爸爸總在家和醫(yī)院兩邊跑,想來看看孫子也不能放下爺爺。每次看到他都是笑容滿面的樣子,往返路途的辛苦也沒有打消他的快樂。媽媽和老公就在醫(yī)院照顧我,我睡躺在窄窄的床上,晚上媽媽和老公輪換睡在陪護床上。那些天也不知道為什么,媽媽和老公都無比的嗜睡,怎么都睡不足似的,尤其是老公,就算白天也蒙頭大睡,旁邊再吵再鬧也毫不受影響,用腳揣都沒有反應。也許就像他們說的,之前高度緊張,神經(jīng)疲憊。孩子出生了,就完全放松了。在醫(yī)院呆了一周,等出院回家了,那往年端午節(jié)的氣氛也都消散了,只有滿堂艾葉的香氣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