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二
拆頁 《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P26
豐田汽車公司有一個口號:“當發現瑕疵時,至少要問自己五次’為什么’。
(以下為補充內容)
有一次,豐田汽車公司前副社長大野耐一發現一條生產線上的機器總是停轉,停轉的原因都是因為保險絲燒斷了。每次雖然及時更換保險絲,但用不了多久又會被燒斷,嚴重影響了整條生產線的效率,也就是說,更換保險絲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于是,大野耐一與工人進行了以下的問答:
一問:“為什么機器停了?” 答:“因為超過了負荷,保險絲就斷了。”
二問:“為什么超負荷呢?” 答:“因為軸承的潤滑不夠。”
三問:“為什么潤滑不夠?” 答:“因為潤滑泵吸不上油來。”
四問:“為什么吸不上油來?” 答:“因為油泵軸磨損、松動了。”
五問:“為什么磨損了呢?” 答:“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等雜質。”
經過連續五次連續不斷地追問“為什么”,才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和解決的方法,在油泵軸上安裝過濾器。
任務
A1便簽:講自己聽說過、自己經歷過使用5why好的或有待改善的相關經驗(類似5w1h的也可以喲)
A2便簽:請挑選一個自己關于學習或成長的困惑,運用5why進行分析。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我在需求組組長這個管理崗上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任務分配不出去,之前上精深營時,曾經對此問題做過追問:
為什么我難以把任務分配出去?因為我擔心把任務都分配出去了,組員會覺得我不干活。(實際上我除了具體的需求,還需要支持運維,需要開各種會議。組員的成長也需要我去關注,而我因為忙碌很少做這方面的事情。有個組員也明確提出,希望我可以把任務分出去,這樣可以更多的時間來支持他們的工作,因為經常看到我太忙,而無法跟我探討具體的業務問題。感謝她這樣直白的提醒)
為什么組長就要多干活?因為組長意味著能力強,能者多勞。(這里需要繼續思考,什么是多?怎么算多? )
為什么多勞就不能分任務給其他人,其他人也要勞動成長?因為擔心別人不愿意多工作。(思考同上,如何算多?)
為什么別人不愿意多工作?因為現在的工作大部分都是重復性的勞動,所以沒人愿意多做。
為什么工作是重復性的?因為大家不愿意或者沒時間去思考新的工作方法。
為什么大家不愿意思考?因為即便有新的工作方法,也不會有什么益處。(這個不對,找到新的工作方法,起碼對自己是種成長。但可能別人不一定愿意追求成長。)
為什么有新的工作方法沒有得到公司的認可?因為沒有績效考核。
通過追問,我發現自己的真正問題是:
1.沒有明白作為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是讓每個組員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提升,而不是我自己多跟組員搶任務,表明我沒閑著。實際上我是最了解我自己的,我根本不會讓自己清閑;領導也是了解我的,不然也不會讓我做管理。如果我在管理崗上,卻繼續做更多的具體的任務,就忽略了組員的成長,沒有盡到管理者的職能。
2.缺乏鼓勵創新。但這個可以在我們組內自己實施,我們內部鼓勵創新,相信領導也是支持的。
A2以后我怎么應用
目標:追問的方法有效又能促進自己思考,提升思考力,剩下的就是反復練習。
我最近就非常困惑我自己的拆書技能的提升有限,以至于都生出僵固性思維,認為我自己可能就學不好拆書法了。
具體的經歷:從2015年開始跟著小師妹組建的個人成長拆書群里練習RIA,有半年多,每周都有3個拆頁。今年又密集的上過各種課程:拆書法訓練營、知識體系精深營、100本書(這個還沒怎么學習),以及現在的提問訓練營。可總感覺自己沒啥長進,為什么呢?
問:為什么我的拆書技能感覺沒啥長進?因為我光學習沒練習。(這樣回答的假設是認為長進必須通過反復練習而達成)
為什么我沒有做反復練習?因為練習是一件比學習更困難的事情。(這里的學習是指聽課)
為什么我會逃避困難的練習,而要選擇容易的上課?因為我有畏難情緒。
為什么我會畏懼困難的事情?因為困難的事不容易做好。
為什么我不容易做好的事,我就不愿意去做?因為做不好就得不到認可。
為什么我會追求他人的認可,而不是自己的進步?因為我看不到自己的進步,而他人的認可讓我愉悅,并有存在感。
為什么我會認為我的存在是由他人的認可建立的?
這個分析其實我之前也大概其知道,但當我把這些寫出來時,還是很震驚。就如武志紅提到的,被看見,才存在。我的存在不是由他人的看見來證明。
我也可以繼續深入去思考,我為什么要提升拆書技能,為什么要提升自己的職場能力,難道也只是為了被看見嗎?
感謝我付出時間來思考這個深刻的問題。
反思
這個A1片段是翻以前的作業翻出來,自己想真想不出來,我是看同學的作業才想到可以從自己以前的作業里去找找A1,這樣可以解決我總是想不出來A1的問題。所以做作業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幫自己做A1關聯。
同時也得到一個技能:當自己想不出來A1時,可以翻以前寫過的內容。所以標題里有關鍵字/標簽就比較方便自己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