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科學地休息

工作多年,看過一些時間管理方面的書,對于要做的事論述頗多,但往往對于如何休息,怎樣才算休息這部分寫的比較少,近期看了萬維鋼總結的如何科學地休息,頗受啟發。

為什么要休息

作為一種生物,人的精力天生帶有“消耗”、“恢復”的周期模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人類每天固定的精力消耗恢復模式。走路累了,人要休息,學習累了,人要休息,工作累了,人要休息。這是各種的短休息。

如果一直消耗精力而不恢復,人體的精力會逐漸減少、體內的毒素可能會增加、人會逐漸疲勞、工作效率下降、思維活躍度減少,最終可能會迫使機體停止工作甚至崩潰。通過休息,人的體能、精力得以恢復,可以更好地投入到生活、工作中。休息是一種戰略性地精力恢復模式,列寧的名言“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什么才算休息

從精力管理的角度來看,至少有三種角度的休息:體力、腦力、情感。體力最簡單,運動后的休息和田地勞作后的休息都屬于此類。腦力休息則指大腦思維活動后的休息,比如學習艱深的教材、參加一門筆試、寫工作計劃等之后的休息。情感休息則是當人處于一段帶有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的環境后,換到輕松、有趣、溫暖等環境中。這三個方面都彼此緊密聯系,任何一方面消耗過度而恢復不足的話都會影響到其它方面。比如前一天晚上睡眠時間不足,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會下降、變得容易發脾氣。連續做多張試卷后,人會變得困乏,煩躁不安。當人一直處于焦慮的時候,頭腦不再集中注意力,身體也變得疲憊。

怎樣進行休息

在日常的工作中,隨時休息,對提高效率很有幫助。

第一,要有定時的,時間比較短的休息。比如工作一小時,休息五到十分鐘。在實際工作中,會出現開會、突發事件等情況,這時候可以選在開會之前、突發事件之后安排休息,會有助于改善接下來的工作狀態。

第二,休息的時候不要去想工作的事情,要離開工作,做一些不消耗認知的事情。而且,有研究表明,看電影、看書、玩手機這種消耗精力的活動都不叫休息,它們只會讓你更累。這里的關鍵是休息時讓大腦停止做認知的事情。

第三,動起來比不動好。哪怕出去散步五分鐘,都有很好的效果。現代人坐著不動的機會太多,休息的時候正好活動一下身體。

第四,可以把這個短休息用來社交。找人隨便聊聊天比獨自一個人休息的效果好。

第五,去戶外比留在室內好。最好找個有樹的地方接觸大自然。如果是在室內休息,可以通過窗戶眺望一下遠方的景色。要是窗外沒什么景色,據說看看電腦屏幕上大自然的圖片也有效果。

從長期來看,良好的休息有助于個體保持更好的狀態和精力。在日常工作中,抵制短期的壓力和誘惑或許是我需要努力的方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