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要是個好人,要有正心

有個同事有個情況,過來咨詢我意見,我就把我的想法如實相告。感覺很糾結的樣子,其實所有人的意見跟我的都是一樣,她本來是很開心的,沒想到所有的人反應都是一樣。她頓時心事重重。其實我料想到了,她其實不是來咨詢意見,而是早就打定主意,但是沒人支持,所以她想多問下。看看會不會有人站在她這一邊,哪怕有一個人,她也覺得心安理得。即使沒有,她想怎么做還是會怎么做。

有的時候人就是這樣子。但是即使知道你是這樣的,自己仍然愿意把最真實的人想法告訴她。因為做不做是你的事,告不告訴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把屬于自己的那部分做好了就好了。剩下的隨緣。我不想別人是怎么想的,曲意逢迎,那樣沒有意思。

昨天看了張愛玲的一段介紹。張愛玲的老公是大漢奸胡蘭成,明知道他壞,花心,還是義無反顧愛上,畢竟是情場老手,很是懂得討女人歡心,張愛玲這小蘿莉怎么能拒絕這樣的大叔,于是一心一意對他好。這一段感情,在我看來,不太值得。讓我明白我們女孩子當初在找對象的時候,一定要確認,至少對方是個好人,如果好人都不是的話,那你注定悲慘,因為你們一定不會有好結果。今日會如何對別人,來日還是會對你,就像胡為了張,把前妻休了,也不和那個舞女來往,可是后面有了張,他又和一個小護士還有一個寡婦好上了,放張一個人在上海,她在上海癡情地等著他,不惜砸鍋賣鐵,寄錢給他,可是他卻和別的女人用的心安理得。這是最可怕的地方,所以我們另一半至少要是個好人。否則你可能人財兩空,啥也得不到。

明知道這條路是錯誤的人,為什么還要走?應該是張從小缺愛,因為只有一個缺了父母之愛的人,日后有一個人對他好,她就不能自拔,所以父母從小給到孩子足夠的愛真的十分重要。否則,她就容易被人用愛的陰謀騙走。

今天早課是周春媚的課程,聽完明白了一個家庭要保持平衡非常重要。在我們遇到孩子的問題時,有三個方法可以處理:一是直面面對,二是借力三是等待。我們往往是采用第一種形式,但是效果是最不好的。最好是用第三種。為什么要等待。因為我們要先靜下來,讓情緒平衡了,然后再去處理。就像偶爾孩子生氣了。我們要等他氣消了,情緒中和了,再來處理。都在氣頭上,哪里聽得進去。孩子是我們最親的人,我們對于孩子也是,如果我們說了很多傷孩子心的話,孩子是不是會更傷心。我們可以批評孩子,但是要控制度,也要注意氛圍。就像樹要成長需要風雨,但也不能總是狂風暴雨吧,不然也會受傷的。只有適度的風雨,樹才會成長。

我還體會到一點就是當我們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會產生恐懼,傷心難過,這時候我們要先去安撫孩子的情緒,跟孩子交流下媽媽為什么會這么做。我們一定要處理情緒,情緒好了,我們才能更好地接受別人的觀點。孩子就是空瓶,輸入的事愛,善良,包容,孩子導出的就是愛,寬容,善良。所以我們大人要經常對孩子說一些正能量的話。孩子還小,肯定沒有那么完美。我們大人要多鼓勵,孩子只要心正就好了。如果我們大人給孩子的是批評,冷漠,孩子也會感到巨大的壓力,會很壓抑。以后他也會這樣。我們家長給孩子輸入什么孩子都會全盤吸收,以后全部會全部還給你。所以夫妻之間也要注意感情交流的方式,不要把不好地傳給了孩子。所以大人的一言一行,特別重要。我們要學會愛人,而且給到他人真愛,而不是我們自以為是可是對于他人來說確實傷害的愛。我們給孩子的愛要系統,不要片面。修身我們要從生活點點滴滴做起,關注每一個當下,做好每一個當下,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昨天看到一個故事:梁武帝時代,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到中國。梁武帝與達摩見面后很得意,就夸耀說:我建造這么多的寺院,供養這么多的僧眾,這個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告訴他,并無功德。“有心為善,雖善不賞”,滿腦筋想的都是福報福報,動機已經不善了,自然得不到福報。造福別人的事情一定有福報,但是不能為了福報而去做事情。只為福報而去做事情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種貪念,自然得不到福氣了。人去造福,福自然會出來;但是去求福,卻可能永遠求不到。

所以我們人的內心的正念,善念非常重要。所以老祖宗也一直告訴我們要守正,其心不正,其行不遠。要守正就是我們要修身,我們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約束自己的行為,長此以往,我們一定可以做到內心的平衡,精神內守,就像曾國藩一生都嚴格約束自己,所以他這一生是成功的,也把很多禍患都擋在了門外。他身居要職,如果一旦內心有那些不純正的想法,再加上一些不良的舉動,很可能就是自己晚節不保不說,也許還要連累家里人受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