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這是電影《無問西東》此前發布預告片時,反復提及的一句話。有意思的是,它雖然是一個假設性命題,但給了我們深刻的一問。
人們對于未來的思考其實從未停止。未來對于我們而言,是神秘的,未來的人和事,也是充滿著不確定性的,你甚至不知道明天是鮮花滿路還是荊棘遍地。既期待,又恐懼。
一個具有預知未來能力的人,給人的第一感覺,是何等高級啊。你可以預知自己未來的樣子,可以預知將要面對的人和事,于很多人而言,這簡直就是一件神器,趨利避害,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掌控人生。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似乎不符合實際,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即便沒有這種超能力,我們也都能夠預知生命的軌跡和順序:從呱呱墜地的嬰孩,到兒童,青少年,中年,老年,最后到達生命的終點。
細想,死亡這個詞,始終繞不過去,而最讓人揪心的是,明明已經知道了結局,但是你卻無能為力。
這樣一看,其實我們早已提前了解了自己要面對的人生走向。只不過,死亡是個大的話題,往前走也并非是有勇氣面對死亡,而是我們在往前走的過程里,選擇性地暫時忘掉了這個結果。
正常死亡,就像是在人生里按時交卷,不論考得如何,至少老天給你時間去思考和努力了,也不好怨天尤人。另一種是突然死亡,沒有面對死亡的時間,反而自己交卷走人,空留遺憾,只能留給身后的人評說。
在一個既定的生命長度里,無論哪一個學科,至今也沒能完全解決“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這一終極命題,但我們仍舊都對未來懷有希望和期待,多多少少還是需要勇氣的。
人活一世,其實就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如果只看到結局,那的確是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從生到死,最后都不過淪為一抔黃土,沒有多大差別。差別在于,人和人,哪怕人生歷程幾乎相同的兩個人,也都會有不一樣的地方。有的人想想平平淡淡過一生,有的人追求激越仗劍天涯,彼此的感受和體驗,自然也會不一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所以我特別喜歡電影《無問西東》的片名,無問西東,聽起來有點不知所云,其實很有少年感,翻譯成大白話其實就是,愛誰誰,管他呢。
過來人總會以自有的經驗告訴后輩,你若不如此如此,將來必將怎樣怎樣??杉幢阒懒私Y局又如何,愛誰誰,管他呢。特別有少年的無畏和銳氣,轟轟烈烈。拋開莽撞、青澀的因素不談,這的確是一種在當下有些缺失的生活態度。
真要算起來,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么些日子。青春最大的好處就是,你正處在尚好的年紀,有正好的時光,可以去把天地都走個通透。未來如何或許并不重要,重要的,一直是我們自己的感受。
在提前預知未來的情況下,無非有兩種抉擇,放棄繼續努力,或是勇敢地走上前去。當然還有第三種情形,我們會說它難,難就難在,我們很多時候是無法了解自己將要面對的生活細節的。在自己無法預料的境況下,依舊能勇敢地往前走,這是一種信念,更是無畏的篤定。
的確,我們無法保證,情緒能夠始終處在愉悅的狀態,我們也會焦灼,會憤怒,會擔憂,會偏執。吹牛逼誰都會,但不真的經歷一回,很難會有深刻的體驗。
可以用一句經典的雞湯來解釋:活在當下。
這么簡單的道理,假如你仍然要糾結,原因只有一個:人有一種趨利避害的本能,既想得到好處,又要逃避擔當。
《無問西東》的導演李芳芳,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初,耗時3個多月,翻閱了可以堆滿三十平米屋子的文獻資料。而后,拍攝完便經歷了漫漫的等待。
你很難想象,這一場漫長的等待,到底意味著什么。時間強大,足以改變很多人,很多事,但李芳芳的堅持,讓我們看到了這部影片的氣質和精神,足以戰勝這漫漫長路的冷寂。不計較一時的得失,不問前路如何,這是一種莫大的勇氣和信念。
《無問西東》發布的預告片里,提到了兩個詞,不懼,不悔。不懼歲月長,當自己走得太遠的時候,也不悔轟轟烈烈地走這一程。
其實我覺得還應該有兩個詞,不憂,不忘。但在這里并沒有提,我覺得是有其用意的。在充滿青春氣的年紀里,哪里有百分之百不讓人憂慮的事呢。
或許在很多年以后,我們再來看,當時的憂慮不過只是一場矯情病。但在彼時,我們過的就是憂慮的干癮。
人們對于未來都會有憂慮感,窮人有窮人的憂慮,富人有富人的憂慮,青年有青年的憂慮,中年有中年的憂慮。所以,不憂的狀態,是一種近于理想的狀態。
至于不忘,也算是一種水到渠成的圓融。只要是一如當初,便不忘。
這樣一想,你繼續努力也好 ,繼續混混也好,這跟你能提前了解你要面對的人生,實在沒有太大的關系。沒有人可以定義一個你,除了你自己,而你正在創造未來。方寸之間的抉擇,全在于你一心一念。
早些年我們總說“聽了很多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請相信,只是因為你對這些道理的理解,還很膚淺。
因為這都是你的軌跡,無論你接受還是逃避,它都在那里,與其生活在絕望里,不如勇敢地搏一搏,哪怕這會讓我們心碎,但這就是我們的人生。
回到最初的發問,如果提前了解了你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
我想你已經有了答案。無問西東,那問什么?只問自由,只問敢勇,只問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