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都知道,“口無遮攔”是一個負面評價。
但是聽說過很多道理,管不好嘴的人卻很多。
說到這個詞,首先想到的就是《武林外傳》中的莫小貝。
她不高興了,同福客棧全體員工排著隊挨個讓她懟。
她懟一心想做女俠的郭芙蓉:你打過這么多人,有一個真正練過武功的沒有?
說一直考不中的呂秀才: 跟子曰了那么多年,連個功名都沒曰出來。
說廚師李大嘴:身為一個大廚,連個雞蛋都炒不熟,真羞。
說白展堂:你跟人家誰都熟,人家跟你可不熟。走南闖北那么多年,誰認識你,誰搭理你呀。
說佟掌柜:身為一個掌柜的,一點主見也沒有,再這么下去,這店還怎么開?
五殺沒在怕的。
噼里啪啦一陣懟,把眾人氣到之后,還雄赳赳氣昂昂離家出走了。
結果穿越到了現代,受盡了那五個人的欺負。蒼天饒過誰。
再回到現實,她才從自己的經歷中,領悟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有多傷人。
佟掌柜教導她:雖說童言無忌,但次數多了,別人難免寒心。
正如彈幕里說的,莫小貝懟的那些話,其實都挺對的,都是大實話。
但為什么這些“大實話”會讓當事人難過?
因為都直戳人痛處。
不高興了就罵人,得意時踩別人拔高自己。想說什么說什么,越極端的攻擊越過癮。
誰又會不喜歡這種不留情面,不加克制的淋漓痛快呢。
但作為人,有無修養的區別就在這里:是否對他人心懷溫柔。
我們身邊,許多人打著心直口快的旗號,口無遮攔,說話毫無分寸。
明明氣氛不對了,還強行說只是開玩笑。
如果別人不高興,反倒說別人小家子氣。
說著說著就習慣了,就變成了讓人討厭的爛嘴。
正如宗薩仁波切說的:大多時候標榜自己說話直的人,只是不愿花心思考慮對方的感受罷了。
若是對人心存善意,那些所謂的直言,自然會在出口前停一停,被推敲一下,是不是可以說出去。
如果這個看似不起眼,其實很令人討厭的行為你也有,請記住:
一,任何玩笑,都有認真的成分。你們的關系經不經得起這分量,品一下再說。
二,每個人對自己的了解,都比你深刻得多,并不需要你的指點,除非別人向你請教,你還應該謹慎客觀。
2
同事kk向我講起,她最近與自己母親發生的激烈爭吵。
早晨起晚了,母親做好的早餐來不及吃。
母親追著叫她吃兩口,她隨口回答:不吃了,來不及了。
誰知母親一下子火了:來不及你不知道早起一點嗎?什么事情都這么隨意,人生大事也一樣,談個戀愛也能談崩,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一事無成,能有什么用?
kk被母親的話氣得暴跳:我一事無成,你又多厲害?除了罵人還會干什么?我爸說得對,你就是個癲婆!
……
kk特別討厭母親的這個習慣,一生氣,就刻薄惡毒地罵家人,說話要多難聽有多難聽。那種狂躁和平時判若兩人。
同時,由于原生家庭命運的循環,kk在生氣時,往往也難以控制地對男友使用語言暴力,最終導致感情破裂。她覺察到這點的時候是很痛苦的。
但其實母親對家庭的愛和付出是無微不至的。kk對男友的愛也至真至誠。
關系的變壞,問題就出在這些脫口而出的“惡言”上。
所謂的“刀子嘴豆腐心”,其實在口出惡言的時候,“豆腐心”是不存在的,心早已被憤怒操縱得堅硬扭曲了。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攻擊性縱然是人類的本性,但在表達不滿的時候,如果能在破壞性話語出口前,暫緩十秒,換一種妥當的語氣和措辭再說,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被尊重。特別是在親密關系里,開心,舒服是首要需求。那些不知何時會爆發的敵對態度,甚至歇斯底里,只會逐步傷害和摧毀關系。
3
背后說人閑話和壞話,并進行傳播,是人的天性之一。
進化心理學認為,在早期人類的部落時代,正是因為有說人壞話、善于捕風捉影的基因存在,才能讓奸猾的人放老實些,部落才能夠強大。
現在,說人壞話,還是一種“高效社交”。當你公然在人前說某個人的壞話,等于動物在亮出自己最容易受攻擊的肚皮。這個舉動能迅速博得信任,拉近大家的距離。
所以,人一旦聽見有人在議論長短,常常會本能地加入其中。
大學的時候,有個女同學和校外的男士談戀愛。
她從來沒有向任何人介紹過她的男朋友,顯得很神秘。
某天自習課,周圍的幾個女生都在討論她的男朋友。話很難聽,逃犯什么的都有。
那時我涉世尚淺,覺得身在其中不說話顯得不合群,于是附和道:她不介紹認識,也許是怕被你們搶了,哈哈哈。
自以為又參與了話題,又暗中拍了幾個人的馬屁。很棒的發言。
結果不多久,當我在學業上取得一點成績引人注意時,這個流言就變成了我在背后說女同學的壞話。那些比現場更過火的話,全變成了我說的。
我悔不當初。從沒見識過如此翻臉叛變的我,被這事狠狠錘了一頓。
從此引以為戒。
有一種禍端叫“禍從口出”。與其去感慨人心難測,不如管理好自己的嘴,永遠不要去參與八卦,這才是長遠的立身之道。
要記住這個道理: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他今天和你說別人,明天轉頭就能和別人說你。
《菜根譚》里說: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
其中“不發人陰私”就是說,不要去八卦他人的隱私。
做到以上三點,既可滋養自己的德行,還可以遠離禍害。
4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有哪些看似聰明,實則很傻的行為?
其中一個高贊的回答就是:好為人師。
這個詞出自《孟子.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一個“好”字,非常生動地地勾勒出了固步自封,吹噓自負,喜歡仗著某個身份去對人指手畫腳,其實只貪圖受人尊敬的虛榮人群的畫像。
一次親戚聚會上,在外企工作的表妹因考核成績不佳而悶悶不樂。
某位習慣威嚴的長輩對她說:我早就跟你說過,要跟領導處好關系。你要是聽了我的,考試成績也就不會就一棒子打死你了。
表妹想要反駁,她媽媽用眼神制止了她。
是啊,外企有自身完善的考核機制,指標和內容基本都是年初確定,年底以數字評估,哪里是靠關系去左右的?
而長輩在小地方人浮于事的單位工作,沒有什么具體目標,趕上什么事兒忙碌幾天,沒事了又歇著了,早已養成了油膩的“唯關系論”。
他急于表現“年輕人,我來給你指條明路”的樣子,是令人討厭的。
不了解基本情況,甚至把考核成績理解為“考試成績”。給出的建議毫無意義,卻又想獲得尊敬,這樣讓人兩難的人,只會讓人厭煩。
《天堂電影院》里,老Alfredo逼著小Toto離開小鎮,告訴他“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就是全世界”。
固步自封,打不開自己格局的人,才會好為人師。經常看到他們在人群中夸夸其談,而內容無非是抬杠和打壓。
我們經常強調,不要以非專業人士的眼光去質疑專業人士,這是非常愚蠢的。
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行業,對不同的問題自然有不同的解決路徑。
不以年齡和閱歷自負,學會謙遜,學會閉嘴,學會與時俱進,才能成為無論學識還是教養都受人景仰的人。
5
俗話說,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瑯琊榜》里靖王的母親靜妃,人如其名,就是這樣一個靜水流深的角色。
在后宮被冷落的日子,她安靜地生活,不參與皇后和眾妃子的爭斗,而是默默地磨礪自己的醫術,低調做人,在堅守自己底線的同時,和善對待身邊人,保全自己和靖王。
日后靖王決定爭奪皇位時,她沒有一點猶疑和動搖,堅定地支持。
她惜字如金,卻洞若觀火,同時巧用自己的高超醫術,一步步拉攏皇帝的心思,掃清障礙,為靖王的進擊做了極大的助攻。
真正到了關鍵時候,那些她曾經和善對待過的下人,上至皇帝的貼身太監,都自動去幫扶她,助他們母子險中取勝。
我們這一生,用了三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生去學會閉嘴。
很多場景下,都要學會對抗本性,讓理性思考來指導說話,對自己提高要求,人生才會回饋越來越好的東西。
畢竟這是一個經過千年智慧沉淀的詞語:沉默是金。
(文圖自網絡,侵權請聯刪)
我是咖啡yin公園的菩桃。感謝讀到這里的你。愿天下老幼皆有依托。
作者:菩桃,大齡非文藝貓宅青年。
長期讀書寫作者/心理學研修者/野保動保環保者。
信佛,喜肉,理性,歡實。
我想聽清你心里長的每一根皺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