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跨境電商的,十點前下班全部開掉。”這是跨境電商圈流傳很廣的一句話,由于時差的關系,跨境電商從業者加班是常態。
在廣州、在深圳、在杭州,他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往返在城中村和CBD之間,等車、堵車、擁擠。9點上班,6點多就要起床;晚上10點下班,11點多才到家。
外賣、失眠、亞健康,常常跑醫院,咬著牙堅持,因為他們相信,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只要肯努力,一年四季都是旺季。
那些做跨境電商年輕人,努力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努力加班,說是拿命換錢,一點都不夸張。
“選品熬到凌晨三點”
小清是一位從事亞馬遜服裝運營三年的90后女孩,在剛入行那會,完全不懂怎么選品,每天熬到凌晨三點,壓力大到失眠。一邊承受亞馬遜運營的迷茫,一邊害怕自己會被開掉。
害怕是跨境電商從業者的年度詞。
這份工作的試錯成本太高,員工把業績從一萬做到六千,老板就請律師追究責任。
每天看數據就是最緊張的時候,一分錢掰成兩分花,希望每一個點擊都能轉化。
上了一個產品,怕跟賣、怕侵權、怕被競爭對手盯上、怕平臺突然的變化。爆了,擔心庫存跟不上銷量,沒人買,擔心庫存積壓。
可是,即便如何運營精細化,也只能止損,不能盈利——每年,亞馬遜上90%的賣家被淘汰。
“年底結算沒賺錢,竟然還欠刷單的5千”
即便淘汰率高達90%,2017年仍然有100萬賣家涌入亞馬遜。這些新賣家在大賣家留下的小小的夾縫中求生存,用刷單、黑科技突圍。
這些費用可不低,在美國,亞馬遜刷單客時薪已經達到10美元。億恩網的賣家群中,就有賣家吐槽,年底結算沒賺錢,竟然還欠刷單的5千。
相比拿工資的打工仔,每個店鋪后面的小老板們面臨的壓力更大。
“做亞馬遜運營已有半個年頭,相繼投入10萬元左右,最后能從亞馬遜收到的款累計不超過2萬塊錢。5款產品,全部發FBA,原以為等銷量上來后,就能有機會提高一下產品單價,事實上,幾次試驗過后哪怕只加0.05美金,排名也會立刻下降,并且再也不出單了。”
培訓、平臺、貨代、物流,從決定做亞馬遜起,每一步都在花錢。
如果說打工是在拿命換錢,那么老板就是拿命虧錢。
又累又喪,又喪又拼
“我們兩個人,負責選品、上架、發貨、推廣所有的事情,我們沒錢也沒有客戶,自己去facebook上找,學習、試錯,每天只睡4個小時。”
這一行,很喪很累,但是選擇了這一行,只能一邊喪一步拼。因為不管什么時候,都沒有人能原諒你的窮。像我們這樣的人,如果現在不拼一拼,哪里還會有以后。
2017年亞馬遜很難,2018年,也不會有多好,但我們還是會堅持做下去。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