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秒換電滿血:反復“穿越”為哪般?手機可拆卸電池的前生今世

蘋果又出大招了,CES2025展示2秒換電新科技,可拆卸電池又回來了?

十幾年前,如果手機沒電了,人們會從包里找出一塊備用電池——比如諾基亞BL-5C,然后他會熟練地拆下手機背板,摳開舊電池,裝上新電池,手機開機,滿血復活。

2025年的年輕人,則將這個過程簡化為——找出充電寶、插上充電線。如今的智能手機已經“全身焊死”,只有在維修時才有可能一睹手機電池的芳容。普通人的手機,用到廢也可能沒拆過一次。

然而時光兜兜轉轉,總會回溯到原點——蘋果手機可以通過Swippitt創新換電站實現2秒換電滿血,那個曾被時代拋棄的“可拆卸電池”設計,如今正裹挾著環保大旗與技術革新,試圖殺回現代人的口袋。

黃金時代:自由換電的狂歡

功能機時代,可拆卸電池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以諾基亞為代表的廠商,用標準化接口設計讓用戶實現“換電自由”。兩塊或三塊電池輪番上陣,配合萬能充“過夜回血”,續航焦慮根本不存在。

這種設計甚至催生了獨特的商業生態,人手一個的萬能充電器+若干備用電池,成了那個年代的“救命充電寶”。

然而,2010年iPhone 4的橫空出世,用一體化設計屏蔽了這份自由。此后,廠商們以“輕薄化”“防水性”為名,將用戶鎖死在充電線上,維修利潤卻悄然攀升。從直板機到折疊機,電池老化才有拆開手機換電池的機會。

技術困局:快充的另一面

十年內,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提升了70%以上,出現了240W快充19分鐘充滿手機的“神話”。人們似乎忘記了每年600萬噸手機電池垃圾正在污染土地。

快充在縮短充電時間的同時,也加速了電池損耗。之前換備用電池,手機落伍才會換。如今給手機換電池的人占比很小,智能手機的的平均使用壽命也縮短至2年多。

此后,歐盟的《新電池法》出臺,規定從2027年起所有設備必須支持用戶自行更換電池,讓人倍感“穿越”,但是,這不是簡單的“政策倒車”,更像是對“計劃性報廢”商業模式的正面宣戰。

蘋果:2秒換電新技術+模塊電站

2025年CES展會上,Swippitt Hub的2秒換電技術驚艷全場。通過特制手機殼與換電站網絡,iPhone用戶體驗到了比共享充電寶和早年可拆卸電池更舒爽的“續航自由”——蘋果的模塊化專利磁吸式電池倉配合“電感應粘合劑”,可以讓電池像樂高積木般隨需組合,而蘋果換電站的創新設計,也展示了這只科技大鱷搶先占領“手機換電”專利高地的勃勃野心。

很明顯,各家創新并不是在復刻笨拙的功能機,而是用物聯網思維來重構供能體系。然而創新不易,手機換電面臨更多壓力。受限于厚度,7mm的機身塞入可拆卸結構難度高,成本也居高不下。三星Galaxy XCover7的防水換電設計證明技術可行,但成本飆升30%的定價基本告別主流市場。

更深的矛盾在于營銷利潤。手機電池不可拆卸,維修利潤頗豐。手機電池變成可拆卸,能賺的錢少了,灰色產業鏈從業人員也不高興。至于消費者,似乎已經習慣了“非換電設計”,實在不行,我不是還有充電寶嗎?

蘋果公司表示:我不怕,能買萬元iPhone的用戶,再多花點錢體驗“2秒換電”也樂意。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以后的安卓手機也可以變成可拆卸電池設計,能夠快速換電提供超長續航,你會支持這樣的創新設計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