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獨自背包走江南(8):夜色西塘,美如處子

(8)夜色西塘,美如處子

夜了,我穿著厚厚的衣服,包著羊毛圍巾,走出石皮弄,右拐,登上高如滿月的環秀橋,西塘的美盡收眼底。

寬寬的一汪水面,在青黑的夜色中閃著靈靈的光,水旁是已成墨色剪影的房屋。最妙是燈籠,環水的家家戶戶屋檐下都垂著五個一串的扁圓燈籠,紅光點點,洇在水里,扯出長長的暈。無數紅燈籠一串串延伸開,直蔓到目光盡頭。滿眼是水光,屋影,點點燈籠的紅,如幻的水影。水氣竟然是清香的,沉在夜色中,細細撲來,我深吸一口,肺腑愉快著。

(夜色西塘--拍攝:法語朱老師)

慢慢走下環秀橋,來到西塘最有名的煙雨長廊。西塘的神韻有八成來自煙雨長廊,它長達幾公里。它就是我在錦溪時所看的廊棚,但它完全是古古的真實,磚木結構的,老邁的褐色木頭已經脫落盡漆皮,頂棚由青灰的磚頭鋪成。長廊立在古屋和河流間,環水而走,如蛇逶迤。隔幾米,長廊下就掛一只大大的圓燈籠,閃著紅光,行走長廊的人們的臉被映得紅撲撲的。

七點多,西塘就睡了。白天暄鬧的煙雨長廊此刻靜如處子,每個做生意的小門面都在上門板或者已經關得嚴嚴實實。走到每家的門前,依稀聽到阿公阿婆一問一答的對話,小孩哭的聲音,女人訓斥搗亂的貓;或者從一扇洞開的窗子,看到騰騰的煙霧,一群人聚在幾張桌前,嘩拉拉地搓麻將。

真正的西塘人都退到了屋后,此刻的西塘是游人的,三三兩兩的走在廊棚下,絮絮低語。對對情侶十指相扣,緊緊依在一起,慢慢地走。很多攝影發燒友支著三角架,上面是大炮筒一樣的相機。在水邊,三米五米就是一個。他們蹲著馬步,或者撅著屁股,長久專注地取景,一面不停地贊嘆著,和身邊的朋友討論著取景和構圖,閃光燈的白色穿透夜的黑。

(夜色西塘--拍攝:法語朱老師)

有一天晚上,我很奇怪地看到在煙雨長廊拍照的幾乎全是頭發雪白的老人,一群老頭老太太,個個支著三角架,占領了煙雨長廊水邊每一個好的取景點。我無意中看到其中一個人的胸牌,原來他們是南京老年攝影協會的。老有所樂,選擇西塘來謀殺膠卷,真是個不錯的主意。

再向前,到了泊船碼頭,十幾只烏蓬船泊在水邊,一些穿土褐色中式服裝的中年男人無聊地靠在欄桿上,他們捧著裝著茶葉的玻璃杯,聊天,或者發呆。他們是船夫。夜晚,每隔一小時會有一班船夜行西塘。西塘的船是這么多古鎮中我所見到的最自然的,它很老舊,原味的真,最難得的是上面沒有扎大紅花,船夫們穿的中式的服裝色系與褐色的船體非常協調。這樣的船伊呀呀地搖在水面,才不至于是煞風景的突兀,而與水面、古屋和諧圓融。

我沿著廊棚安靜地走,夜的水邊很冷,如果不是我穿得很暖,這樣的行走一定不會愉快。西塘讓我感到安靜,一種內心深處的舒服。這種感覺我在麗江古鎮的束河龍門客棧前曬太陽時望著高遠的藍天時有過,不料一模一樣的情緒在西塘的水邊燈影里又找到了。這里的治安很好,有巡查治安的人來回走動,他們拎著一只唱歌的喇叭,由遠及近,由近至遠。可滑稽的是,曲子竟然是《天仙配》。雖然我不認為這樣的曲聲可以震懾壞人,但這樣的聲響環在西塘時,單獨走動的女人不用擔心安全。

我從七點走到了八點多,又轉回煙雨長廊,八點那班夜行船正緩行水面,船客非常少,只有一對情侶,他們穿一黑一白,穿黑衣的嬌小女人偎在高大的白衣男人懷里,他們背對著我,望著水面。我定住了,這樣的夜,這樣的燈,這樣的船,只有兩個人獨享這樣的風光,默默行在靜靜的水面。我心里涌過一片令我疼痛的羨慕。船過,水里的燈籠一個個地破碎,再顫顫地復合。

走了很久,我累了,坐在水邊一把忘記收回的椅子上,久久地遠望著一片水汽氤氳,燈火闌珊。

(待續)

(本文圖片為原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