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邀請來講課的是位大牛:
鄭南寧,中國工程院院士,1952年12月生,祖籍陜西西安,出生于江蘇南京。曾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自動控制領域專家。
鄭院士站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兩個小時,神采飛揚,可是信息量太大,學生愚鈍,能吸收的有限,略作記錄。
AI的目的
使計算機來模擬人的某些思維過程和智能行為,制造類似于人腦智能的計算機,使計算機能實現更高層次的應用。
AI的歷史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提出源于美國一個大學的暑期班,而后由于過高的期望與過高的承諾,經歷了兩次低潮與三次高潮,最后一次高潮始于1997年IBM的深藍戰勝了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而后延續至今。
特別是在今年3月,在韓國首都首爾,Google提供100萬美元獎金舉辦的圍棋人機大戰中,阿爾法狗戰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算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大成果之一。
AI的新進展
*直觀概念的理解-----學習寫字
我們最初學習認識與書寫簡單的字,比如一上下大,需要花費的時間,遠高于隨后學習其它復雜的字,這是因為我們能通過概率規劃歸納的方法進行層次概念的學習。
如何讓計算機來領悟字符的本質特征,并且識別因非本質特征造成的輕微變異,比如每個人的書寫差異,是人工智能一大難題,但近期有了突破。
院士講得太概括,“好學的小伙伴”不甘心啊,問道度娘,原來“只看一眼就會寫字”的計算機系統,由三名分別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大學和多倫多大學的研究者研制,去年他們的論文登上了《科學》雜志的封面,被認為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重大突破。就是下面這三位,向他們致敬!
(論文癌們心痛地問,誰是第一作者?好吧,你覺得誰最帥?沒錯,中間的帥哥)
*創造性抽象思維:不僅要理解圖像中的簡單概念,還要能夠理解序列中的因果結構。
讓計算機觀看視頻,能夠描述出故事情節。這需要20多種推理方法,含演繹,歸納、時序推理和路徑查找。
我感覺這個已經讓人驚嘆了,看個視頻,準確地描述出視頻要表達的內容,對于一個總結歸納能力比較弱的人來講也不那么容易的。
如果有這個能力,就意味著看“懂”你的動作,對外界進一步的理解能力的增強,也意味著可以對下一步的反應作出選擇,絕對是一大進步。
*讓計算機具有創造能力:由完整信息到非完整信息的處理,使其具有跨界自主學習的能力。
計算機模擬畫家畫畫:藝術家創作的逆過程分析,再進行正向過程的實現。
根據曲譜演奏,甚至像指揮家一樣指揮演奏:跟蹤、分類和識別人體運動,建立因果模型(理解曲譜與指揮動作之間的關系),從認知的角度把運動分為三個層次:行為、行動和基本動作。
涉及到模仿與解釋,解釋行為是一個比產生行為更困難的任務,解釋必須盡可能清晰地給出潛在的概括并將它們與某些普遍的原理聯系起來。
*敏捷靈巧的運動能力
機器人擰瓶蓋、用錘子移除木板上的釘子、下棋、甚至春晚上跳跳簡單的“舞蹈”等等類似的視頻我們都見識過了,但是至今機器人還不能表現出如芭蕾舞蹈演員一樣優美的體態,運動員一樣敏捷的動作。
大腦的啟發
人的大腦神經元有一千億左右,具有非常強的容錯功能。
20歲以后人的腦細胞開始凋亡。雖然腦細胞的凋亡與知識的增長無關,但20歲左右,腦細胞發育的速度達到巔峰,此時不僅精力充沛,而且記憶力好。
錯過了一生中的黃金季節,是不是感覺小遺憾?重返二十歲,已經不可能,還是喝點雞湯,珍惜當下吧。
大腦的低功耗:即使在全力思考某個問題時,大腦的功耗僅為20W,其處理能力遠超過如今性能最高的超級計算機。
雖然沒有準確預測北京的霾,但我們做出了停課這么艱難的決定,20W而不是20萬做這么燒腦的決定,多么環保啊!
大腦的超強學習能力
大腦的認知包括:
直覺(如剎車的行為)
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如引導出的數學計算能力)
靈感與頓悟(如牛頓與蘋果,音樂的創造,突然的想念)
實現類人類水平的AI面臨三大挑戰
讓機器在沒有人類教師的幫助下學習
讓機器像人類一樣感知和理解世界
讓機器具有自我意識、情感以及反思自身處境與行為的能力
胡思亂想
正好剛追完美劇《西部世界》第一季,聽這個講座時,不由自主的想到德洛瑞絲沉思的表情和接待員被任意屠殺的場面。3D打印技術很快實現了打印人的骨骼、器官、肌肉、血管、皮膚和毛發,制造出無機體的人,如果再加上情感與意識甚至潛意識,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潛意識決定人的一切,那么我們如何還能只把他(她)當作工具?
我們把寵物當作朋友甚至親人,當那么多物品具有了思維,成為“活”的,像《玩具總動員》、《博物館奇妙夜》、《變形金剛》所描繪的那樣,我們該給予這些新的生命什么樣的尊重?
一個有意識的人總會犯錯誤,有機體的人犯了錯誤是要承擔后果的,那么無機體的人呢,誰來承擔后果?
有個和我一模一樣的無機體的人,再竊走我的腦記憶與行為模式,我怎么能讓別人知道我才是真正的“我”(真假美猴王?)
是不是把人的記憶全部遷移到無機體的人身上,就實現了人類夢寐以求的長生不老?
感悟
人類渴望著與機器的能力融合起來,產生超級智力。但是如克隆技術一樣,
科技的發展是把雙刃劍,沒有規則和道德的約束,它可能改變世界,也可能毀滅世界!
慶幸的是,機器學習和人類學習之間還有巨大的鴻溝,我們還有時間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