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
有幾種策略可以增強他人對目標的接受度。首先,試著使員工或學生覺得他們有個人控制的空間,因為這樣能增強他們的“自主權”感受,減少“被分配”感受。第一,人們喜歡有選擇余地——哪怕只能二選一也好歹是個選擇。其次,即便目標是既定的,你也可以讓他們自由選擇達到目標的方式——這也能給他們帶來“選擇感”。比如,在我教的社會心理學課程中,學生除了考試好以外沒有其他能帶來好成績的選擇了。所以這個目標是由我來定的,但我會讓他們選擇考試的形式——選擇題還是問答題。這就讓學生們能根據自己的偏好和能力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形式,在達標過程中有一定的自主權。當人們在工作和學習中能擁有選擇時,他們不僅更有動力,還更輕松平和,因為他們對局面能有所控制。
讓人參與決定的過程——不論是關于目標還是方式的選擇——不僅能給人以擁有選擇權的感受,還能幫助人們理解目標背后的原因。為什么這個目標值得追求?為什么重要?我如何從中受益?請記住,人們只有在看到價值時才會產生為目標奮斗的動力。當價值明確時,你就不用那么擔心別人不愿參與、不愿付出了。
可惜有時共同決策并不現實,這時你要找到其他方式提高他人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建立契約”是很有效的替代策略。契約是直接且通常為書面形式的行為約定,而其中的行為是具有目標導向性的。它是公開的約定,有時還需要簽名生效。即使最初的動力是微弱的,簽契約這個行動也會使目標升值。說到底,沒有人希望違約——它令人窘迫,令人覺得自己是個靠不住的人。建立契約的方式能有效提高人們達成既定目標的動力——這己被多種研究證明,包括戒毒、減肥、戒煙甚至協調夫妻關系等。沒錯,就連交戰中的夫妻都能通過書面約定來更有效地約束自己。
I-拆書家拆解
想要增強他人對目標的接受度,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給出兩個以上的目標,讓他人進行選擇
2、讓他人自由選擇達到目標的方式
3、讓他人參與決定的過程
4、建立契約來對他人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
A1-過往經驗
去年暑假,兒子參加了語文和數學的課外培訓。因為我們沒有陪在他身邊,所以我會要求他每天下午兩點前完成作業。每次到下午的時候,我會打電話給他,問他作業完成得如何。在電話里,我聽得出來兒子對我的提問非常反感,每次都會很敷衍的回答我的問題。通過老師對于孩子們課堂的反饋情況,我發現其實兒子的作業完成得并不是很理想。為此,我們也很苦惱。
A2-規劃未來
為了讓兒子能夠更好地規劃好自己的作業時間,同時也能夠領會我們作為父母的民主和用心。我想在下一周組織我們全家開一個家庭會議,會議的議題就是“如何更好的規劃寫作業的時間”。在會議上,我們一起探討如何去規劃寫作業的時間,比如說什么時間段寫作業,什么時間段可以玩?并且探討出一套獎懲方案,比如說作業三次沒有在計劃的時間段內完成就取消下周的“特殊時光”活動,比如完成不到位就取消做實驗的時間等等。
相信通過家庭會議的形式,建立一個相互溝通、探討的氛圍,我們的家庭關系會越來越和諧,兒子的主動性也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