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每一天]第347天? 2017.10.27
勸學
中國是比較講究讀書以改變自己的社會,有大量的勸學詩與勸學文章。這就是古代雞湯文了。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 ? ? ? ? ? ? ? ? ? ? ? ? ? ? ? ? ? ? 宋真宗:趙恒(勸學詩)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無窮老將至。
晨昏滾滾水東流,今古悠悠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 ? ? ? ? ? ? ? ? ? ? ? ? ? ? 明:錢福(明日歌節(jié)選)
孔子也有勸學的故事:
一天,孔子問守衛(wèi)在身邊的子路:“仲由,這么長時間我也沒看出你有什么喜好,你到底有些什么愛好啊?”
子路隨口答道:“我最喜歡的莫過于佩戴長劍!那樣將會為我的形象錦上添花,再沒有什么比這更讓我開心的。”
孔子稍稍皺起眉頭,似乎有些不滿意,接著問:“那學習呢?你沒有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嗎?”
子路茫然地反問:“學習?我從來沒有覺得那會有多大好處!”
孔子嘆一口氣,不緊不慢地說:“學習和知識的力量是巨大而無形的!你看看,一國之君需要諫臣的輔佐,才能讓國家興盛;普通人需要明事理的朋友提醒自己的過失,才能提升自身;為人處世也需要不斷向他人學習,聽取別人的意見,才能博采眾長。”
“真正的君子喜好學習,集思廣益,因而足智多謀,做起事來就會順利;相反那些不善學習的人,自以為是,詆毀仁德,對有學問的人心生抵觸,這無異推著自己往后退。可見,不學習就會落后呀!”
子路耐著性子聽完孔子講述的大道理,等老師一說完,就不以為然地反駁說:“我覺得并不是完全這樣!您看,南山上的竹子沒有人扶植,不也一樣長得筆直嗎?而且用這種竹子做成的箭,也一樣能穿透皮革?可見,很多事情沒有學習和知識也照樣能運行得很好!”
孔子見子路還是沒有信服自己的觀點,而且還胡攪蠻纏,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他接著子路的話說:“其他的暫且不說,要是能把竹箭修理一番,裝上羽毛,再把它削成尖頭,那它的穿透力不就是更大了嗎?你說呢?”
子路一時啞口無言,孔子見狀,就趁熱打鐵,說道:“看一個人,不能僅僅看外表。有的人金玉其外,但是腹內空空;有的人相貌平平,卻滿腹珠璣。前者雖然悅目,但卻流于俗氣;后者賞心,也令人起敬。可見學習對一個人來說是多么重要啊!”
子路心悅誠服地對孔子說:“我一定牢記您的教誨!”
感悟:雞湯時時有,古代有古代的價值取向,現(xiàn)代有現(xiàn)代的意愿選擇。我想沒有高下之分,但知識或許改變命運也是真的,就算不改變命運,多看兩本還是有益的。當然有雞湯,也必定有反雞湯的人,我對于任何想法都是:你是對的。
對于勸學,我比較喜歡下面詩句:
問渠那得清如許? ? ? ? 為有源頭活水來。
? ? ? ? ? ? ? ? ? ? ? ? ? ? ? ? ? 朱熹 《觀書有感》
“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 ? 這句詩的意思是學來淺,要實踐,這就是好好學習,天天用上的古代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