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無法消彌問題

【同讀一本書】2016-8-20-133:《不抱怨的世界》


正文:批評無法消弭問題,反而會擴大事端。


思考:批評無法消弭問題,你是不是會想這句話給人感覺過于絕對了吧?現在靜下心來,想一下,你被批評過嗎?我想一定會?;虮桓改?、或被老師、或被上司,你曾經被他們批評過。想象著當時的場景,還記得那時候的感受嗎?


被批評的感覺都有哪些呢:憤怒、沒面子、生氣、難過、無所謂、不屑一顧、嗤之以鼻、不耐煩……、


會帶來什么效果呢:駁斥回去、憤憤的看著對方、低頭自我否定、還是之前的樣子、破罐子破摔、也許還會有一種帶來行為上的上進心里的創傷……


什么是行為上的上進心里上的創傷:就是我們不想再面對這樣的批評,我們會抓緊在事情和行為上讓自己過關,但是做事情的時候心里不是處于一種健康的心態,這可能是一種證明、一種報復,甚至有可能帶著讓對方后悔批評自己的執念。


所以你看,從上述的分析當中來看,批評從本質上來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或者說不能從根上解決問題。我們再想一個問題,我們批評過別人嗎?答案是一定的:你的朋友、同事、孩子、下屬……所有上述的種種感覺和效果,你也帶給過你身邊的人。為什么批評不會起到積極向上的效果,就像書中說的一樣“批評是帶著利刃的抱怨,通常是針對某人而發出,意圖貶低此人”。


一定不要把批評帶給你的孩子,在他們性格塑造的過程中會給他們帶來不自信,會造成他們成年時沒有主見的性格。因為批評是一種否定,過多的批評帶來過多的否定,會打壓孩子的自信心。同樣的,批評的副作用也會帶給你的下屬。在工作中,批評更多的是帶給了下屬。我們總是覺得“我是為你好”“說你說為了讓成長”“打擊你是為了讓你堅強”……但是仔細想想,工作中已經有太多的挑戰和苦難了,也許并不需要人為的添加。如果別人用這樣的方式對你好,你會笑著接受并說謝謝嗎?


和以前相比,我越來越覺得說話多么重要,這不是舌頭碰牙齒這么簡單,同時越來越不隨意發言。因為你會發現,你的一句話會給別人帶來的影響。如果這影響是好的,還好。倘若像批評一樣,讓別人心里留下了創傷,這是更加難以彌補的。這感覺就像之前看了一個發生在美國加州的故事:

在寂靜的大道上沒有車,人行道上是紅燈。一位老大爺在等紅燈,一位中國人走過去問:“您怎么不走呢?”

大爺說:“如果周圍的住戶上恰巧有一個孩子趴在陽臺上,看見我闖紅燈,會給他帶來什么影響?”

這就是不敢隨意給別人評論的感覺,我們說話很簡單,但是會有好的作用!走過去很簡單,但是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呢!


生活和工作給難題他們就好,我們還是給別人以支持吧!


也會有人擔心,如果一味縱容、不說會不會讓他們更加隨意。還是那句話,不論什么時候客觀陳述事實就好,至于好壞,你不說當事人都會比你更清楚。批評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只會讓事情變糟。批評是進化后的抱怨,如果能做到不批評別人,你心里的承載量也會變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